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何福录

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何福录

甘肃临夏广河县谢家小学 731303

【摘 要】:新课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教育、开放教学、探究学习、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既承载传统文化,又富有创新内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必须摒弃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新教学方式。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有许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教学,都应是第一位的。教师要致力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它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消除学生自卑、胆怯、懒惰和依赖的心理,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展现自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给学生最大的信任,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灵活、巧妙、适时地用鼓励性的话语或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即使学生的创新性想法有失偏颇或偏激,教师也应该先赞扬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享受心灵的自由,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继续参与。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保持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不朽名言。北宋哲学家张载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也才能有创新。质疑问难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古人云“学贵善疑”,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所以,教学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创设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难。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应该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等处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燕子》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在教学《春晓》时有学生提到“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和敢问的态度,逐步形成善问的品质。

三、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学《爱之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续写。不过,学生要以写得灵活多样、富有新意为目标。在改写、续写训练中,学生不但能初步学会对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还能养成敢于除旧、敢于立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想象是创新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没有想象,创新就无从谈起。激发、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氛围让学生大胆去想象,让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里感受生活,交流感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四、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涮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入手,我常对学生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涵科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子、橡皮筋、弹簧、可乐瓶、地上的树枝、家里的油、盐、酱醋、米和生活用具等等都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启发式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珍视创新的灵感,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与管理》 2011年第12期

论文作者:何福录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何福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