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_李家福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_李家福

贵州省望谟县石屯镇打岩小学 贵州省 望谟县 552300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停留在教学声乐与演唱技巧阶段,缺乏对学生审美水平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使小学音乐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标,任课教师必须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做出改革。本文阐述了实行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如何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做出改革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提升艺术教育的效率与成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居民的生活条件正在逐年稳步上升,学校与家长对教育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单纯带领学生学习演唱的模式已经不再能培育出社会所需的人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与素质教育的推广促使小学音乐教师转变其教学理念和方法,扩充音乐课堂的内容,以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效率低下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小学音乐课程属于“次要科目”,学校对音乐科目的排课少,其他教师也经常“借用”音乐课的时间进行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的时间被大幅压缩,校方为音乐科目提供的教辅工具也十分有限,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与时间条件作为支撑,音乐教学的效率长时间处于低下状态。教学条件的不足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通过音乐课的教学得到培养,许多学生便对音乐课堂上的学习抱持消极态度,导致音乐课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二)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时间少,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只能选择较为单一的授课模式——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演唱。歌曲演唱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构成,增加了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但长时间的简单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上的疲倦,降低音乐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单纯的演唱教学也无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内涵与乐理知识,不能实现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为照顾低龄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歌曲选择上倾向于童谣与较为简单的音乐作品,忽视了学生的潜力与学生自身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初期,虽然其智力水平与身素质况尚未达到成人水平,但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成人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选择教学用歌曲时,应在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小学生了解成人社会的需求。

二、实行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实行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课程被视为可有可无,耽误学生提升自我的课程,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重新重视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性,有着放松学生精神,舒缓学生学习压力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实行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音乐课程舒缓放松的功效,提升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提供释放自我的渠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如何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做出改革

(一)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的联系

艺术语言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艺术表达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唤起人类心底共同的感受,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人类内心的共鸣,音乐也不例外。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利用音乐的“共同性”进行教学,找到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发挥艺术教育的最大功效。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课本上的歌曲产生联想,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将音乐与尽可能多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进行歌曲《雨》的演唱教学时,教师可将音乐与描写雨景的语文课文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找到文字描述与音乐表达的共同点,拓展学生思考的角度,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的表达方式。

(二)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对学生的束缚与要求少。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音乐创作。小学生的大脑正处在发育阶段,自主进行音乐创作对小学生来讲,是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要求,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进行高阶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例如,教师可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带领学生进行歌词续写;教师也可在课堂上改变歌曲的节拍和演奏方式,为学生示范创新的具体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寻求学生家长的配合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要想使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成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需要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可与配合。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四)增强社会组织对艺术教育的关注程度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使学生具备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能力,教育改革是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行为。要想使得教育改革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寻求社会组织的关注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师需要借助学校的力量,加大宣传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社会关注度,经常向社会组织展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成果,达到吸引社会组织,使其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提供帮助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人类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学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准与教育标准,为社会培育其所需要的人才。在该背景下,艺术教育越来越被社会重视。通常情况下,儿童对系统性艺术教育的初次接触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为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负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做到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寻求学生家长的配合、增强社会组织对艺术教育的关注程度几点措施。

参考文献:

[1]吴艳艳.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

[2]王丽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09(18).

[2]吴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0).

论文作者:李家福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8

标签:;  ;  ;  ;  ;  ;  ;  ;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_李家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