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地图的神话内涵及其文化意义_文化论文

玄武图的神话内涵及其文化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玄武论文,内涵论文,意义论文,神话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汉代画像与民间的石雕艺术中,我们频繁地见到一“龟蛇合体”的怪物形象,世俗谓之曰“玄武”。《文选·思玄赋》李善注说:“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李贤注说:“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说:“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可是玄武为什么是“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什么是“龟蛇合体”?它合体的依据是什么?它的内涵何在?意义何在?这个形象给我们留下了一串谜!

陕西汉城遗址

不过,这个“谜”并非不可解。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其丰富的意蕴。我认为这奇怪的形象,乃是将生物的、神话的、哲学的三个世界重叠在一起,凝定成的一种文化“生命体”,它蕴含着中国人对于生命最深刻、最高明的认识。为了彻底解开这个谜,这里需要首先声明三个问题:第一、玄武图是不见于先秦而突兴于秦汉的一种虚拟的“生命形象”;第二、玄武图与其同时出现的共工颛顼神话以及大量的房中术著作,乃是同一文化意识的产物;第三、中国道教崇拜玄武大帝,民间盛行以玄武为吉祥长寿之物,证明玄武乃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一棵树,它的花果,正展示着中国文化一个方面的特色。

这里我们不妨先从对旧说的检讨入手,对这一形象作出分析与研究。

一、论旧说之非

古今不少学者,曾对玄武形象进行过研究。略言之,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男女交媾”说,一是“天象星光”说。前说首见于后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孙作云、何定杰、赵国华等遵之。魏伯阳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无独处,雌无孤居,元(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意当相须(《周易参同契》卷中)。

这意思是说,世界万物,有雌有雄。玄武的龟蛇相绕,就是要表明雌雄应该交合。何定杰则伸之说:玄武的龟蛇相绕形象,乃是男女拥抱的化装(《鬼神信念的三个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赵国华解之曰:

所谓“玄武”,自汉代起人们一般认为是龟蛇合体的一种灵物。龟蛇为什么合体?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其实,它不是龟蛇合体,而是蛙蛇合体,原是男女性结合的象征(《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9页)。

他们共同认定了玄武与男女、雌雄结合的关系,而却找不出龟蛇与男女雌雄文化意义上的联系。因此赵国华先生不得不将龟置换为蛙,然后用他所认定的原始文化中蛇象征男根、蛙象征女性子宫的观念,对玄武进行解释。但遗憾的是,第一、赵先生无法找到龟、蛙转变的契机。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表现物,它的变化牵涉到了观念形态的变化,并不会因单纯表面形态的相似,而使一种司空见惯的形象发生根本性改变。第二、蛇在中国文化中,非如赵国华先生所言是象征男根,恰恰相反,它象征的是女性。如《诗经》云:“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于此我们在下文中,将会作出祥细的论述。第三、更无法解释玄武为“北方之神”的神界地位。

孙作云也认为玄武之龟蛇为男女二性,所不同者是他把玄武形象与远古的伯鲧、修己的传说联系在了一起。其论略云:

玄武即玄冥,玄冥即鲧,鲧的图腾是鳖,龟鳖性近,原先大概是一个氏族的分支。鲧妻修己,修己就是长蛇,己字象蛇形。玄武图之龟蛇合体,就是鲧夫妻的交尾图(《考古》1960年第6期《敦煌画中的神怪画》)

孙氏之说有较大随意性。姑不说以龟代鳖,是否允当。就其所解修己,实是把“己”误作“巳”去解释了。“巳”古作,《说文》云:“故巳为蛇,象形。”而“己”则作“”,为十干之一,其意难明。古人多用于人名,如殷帝有雍己,纣妃有妲己,春秋鲁大夫有师己,殷王子有孝己,殷臣有祖己。鲧妻之名曰修己,诸书所同。如《竹书纪年》卷上云:“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己。”《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注引《帝王世纪》云:“鲧纳有莘氏女曰志,是为修己。”《世本》亦云:“禹母修己。”未见有作修巳者。

“天象星光”说,始于《尚书考灵曜》。其云:

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重修纬书集成》卷二)。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一六引朱喜说亦云:

玄,龟也;武,蛇也。此本虚危星似之,古因而名北方为玄武七星。

许道龄《玄武之起源及其蜕变考》云: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总称曰玄武。二十八宿的被发现和利用,至晚在战国之世,而玄武和四灵之名,又并见于《楚辞》与《曲礼》。上面所说的玄武的起源,是属于天文方面的,但玄武自黄老之术盛行以后,被羽士们利用,就渐演进而为道教的贵神(见《中国民间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2页引)。

此就天文学上所寻找的根据。但由数点星光的分布,而意想其形象,毕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斗牛女虚危室壁七星宿分布如右下图:

如果没有龟蛇合体的形象产生于前,很难想象此与龟蛇相绕之玄武神有何联系。

总之,旧说失之简单、草率,而且缺乏对玄武文化意义的思考,未能从神话的角度,从民族意识的深层进行探讨。因此缺少说服力,也缺乏实在的意义。

二、玄武“龟蛇合体”的生物学根据

欲勘破“玄武”之谜,起码要从三个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生物学的、神话学的、哲学的。它的形态是生物的,它的性质是神话的,而它的意义则属于文化的、哲学的。

玄武神这一“龟蛇合体”的生命形态,虽非源自天文,也非凭虚造作。在生物界我们惊奇地发现了这一神话生命形态的原型!请看以下几条记载:

宣和四年,北方用兵,雄州地大震。玄武见于州之正寝。有龟大如钱,蛇若朱漆筋,相逐而行。

《宋史·五行志》五

沈仲霄之子竹林中见蛇缠一龟,将锄击杀之。其家数人口,旬日相次而卒。有识者曰:“玄武神也。”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灵应录》

醴泉观,《东京记》曰本拱圣营。天禧元年,营卒有见龟蛇者,军士因建真武(即玄武)堂。

《事物纪原》卷七

以上的引述,完全可以证明两个问题:第一、生物界确实存在着龟蛇纠绕的现象;第二、世俗把这种龟蛇相绕形象,认定为玄武神。然而这被认定为“玄武”的龟蛇,是否一体化的生命呢?我认为这所谓的“玄武”,实在是生物界龟蛇恶斗的表现形态。《宋史》所谓龟蛇“相逐而行”,《灵应录》所谓“蛇缠一龟”,即是对龟蛇斗不同形式的描写。

关于龟蛇斗,《新唐书·五行志》中有一段记载:

建中二年夏,赵州宁晋县沙河北有棠树甚茂,民祠之为神。有蛇数百千自西来,趋北岸者聚棠树下为二积,留南岸者为一积。俄有径寸龟二,绕行积,蛇尽死。

《太平广记》四七二引《录异记》亦云:

唐明皇帝有方士献一小龟,径寸而金色可爱。云:此龟神明而不食,可置之枕笥之中,辟巨蛇之毒。上常贮巾箱中。有小黄门思渥方深,而坐亲累,将窜南徼,不欲屈法免之,密授此龟……投宿于旅馆。是夜月明如昼,而有风雨之声,其势渐近。因出此龟,置于阶上……及明……行人渐至,云当道有巨蛇十数,皆已糜烂。

这虽有夸张之嫌,而故事的内核还是颇值得注意的。这里没有直接描写龟蛇恶斗的情形,但所谓“蛇尽死”、“巨蛇十数皆已糜烂”,说明是经过了一场恶战的。汉画像中的玄武图,明显的就是龟蛇相斗图。如河南邓县发现的汉画像砖上所刻的玄武,蛇身(变形蛇)紧紧缠绕着玄龟,蛇头高举,巨口大张,向下猛攻龟头。玄龟则伸项举头,作反击之势。龟蛇那神情活现的姿态,足使人回味不已。

不过,我认为这被认定为玄武的龟,绝不是一般习见的龟,而是世俗少见的一种叫摄龟的奇龟。这种龟形体短小,故《新唐书》说其大只有“径寸”,《录异记》说其“径寸而金色”,《宋史》说玄武“龟大如钱”。它的头部呈金黄色,上下有两块坚硬的甲骨,可以将肉体包裹无余,也可以将蛇躯夹断。它以蛇为食物,故又名呷蛇龟。请看古人的记述:

(摄龟)小龟也,腹甲曲折解,能自张开,好食蛇,江东呼为陵龟。

《尔雅·释鱼》“摄龟”注

摄龟腹小,中心横折,能自开阖,好食蛇。

《本草纲目·介部》引保昇说

鸯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故楚人呼呷蛇龟。江东呼陵龟,居丘陵也。

《本草纲目·介部》引苏恭说所谓“呷”,就是吸饮。四川卢县出土的玄武画,龟蛇口相接,就颇有一种“呷”的情味。《本草纲目》中摄龟的插图,则作龟蛇连体状。摄龟呷蛇或夹蛇而行,骤观之如龟蛇合体。“玄武神”的龟蛇合体形态,当就是以此种生物现象为原型的。

不过,单纯摄龟食蛇的生物现象,并不能引起古人创造玄武神话的冲动,而且也无法规定玄武“北方之神”的神格。取象自然,只是玄武表面结构形态形成的一个直观因素,而其被纳入中国神的系统,则有着更深一层的神话的原因。

三、玄武“龟蛇合体”的神话内涵

玄武图的玄妙,在于生物学与神话学的接轨。它于生物界龟蛇相斗的形态里,巧妙地装入了神话的内容,使之具有了丰富的文化意义。直载了当地说,就神话的层次言,“玄武图”实是“共工颛顼争帝”的形象表述。

“共工颛顼争帝”的神话,最早见于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其云: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个神话,不见于《山海经》等早期记载中,先秦文献只《天问》中略露鳞爪。大约形成于战国,略先于玄武图。关于这个神话与玄武图的关系,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论证。

第一、“龟蛇合体”即共工颛顼相争之形态。共工即蛇,颛顼即龟。

1.颛顼──龟

在古史系列中,颛顼为五帝之一。在神话中,他是北方大帝。而在图腾世界,他乃是一龟。他那奇怪的名字,就已暗含着龟头的模样:

颛,头颛颛谨貌。从页,耑声。

顼,头顼顼谨貌。从页,玉声。

《说文·页部》

冬……其帝颛顼,颛顼者,寒缩也

《白虎通·五行篇》

所谓“谨貌”,就是小的样子,“寒缩”是寒冷抽缩。这寒冷时能够抽缩的小脑袋,非龟头而何?

关于颛顼的形象,《河图握矩记》说他是长脖子,并且是“并干”(《古微书》三十三);《春秋元命苞》亦云:“颛顼并干”(《太平御览》七九引);《潜夫论·五德志》则说:“其相骈干”。“并干”、“骈干”,也就是“并干”,说明这是颛顼的形象特征。“并干”指躯干连成一片,这不分明是龟甲的形象吗?

更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颛顼感生的神话。如:

摇光如月正白,感女枢幽防之宫,生黑帝颛顼。

《潜夫论·五德志》

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

《初学记》九引《帝王世纪》

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

《五帝本纪·正义》引《河图》

瑶光星,就是北斗第七星。而《运斗枢》说:“瑶光星散为龟”(《初学记》三十引),这无疑是说颛顼就是“龟”了!

颛顼古有“黑帝”之号,在《七纬》、《重修纬书集成》、《古微书》等所辑的大量纬书中,有关于黑帝为玄武的记载。如:

北宫黑帝,其体玄武。

《春秋文曜铭》

其北黑帝座,神名协光纪,其精为玄武之类。

《诗含神雾》

北方黑帝,体为玄武。

《河图》

“协光纪”这个奇怪的名字,乃是汉代经生所创造,其本质与颛顼无别。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玄武”内涵有两种,一指“龟蛇合体”的灵物,即本文所讨论的中心。一指乌龟,如:《礼记·曲礼疏》云:“玄武,龟也。”《楚辞·九杯》注玄武为“天龟”。张衡《思玄赋》云:“玄武缩于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分说玄武与螣蛇,玄武显系指龟。玄武这两种不同的含义,其间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文将要论及。以上所引《纬书》的玄武,则是指龟而言的。所谓黑帝颛顼“体为玄武”、“其体玄武”,分明是说颛顼就是玄武──龟!

到此,颛顼为龟之化名,已昭然若揭。以下再看共工。

2.共工──蛇

共工在神话中是一水神,曾被舜流放于北方的幽州。其形象据诸书言,乃一蛇身人面怪物。如:

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大荒西经》注引《归藏》

共工,天神也,人面蛇身。

《淮南子·地形训》注

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首足……名曰共工。

《神异经·西北荒经》

其实,说白了共工就是长蛇。所谓“人面”,只不过要说明其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而已。闻一多、朱芳圃二位先贤,根据共工的别名庸回,认为共工就是虺蛇(见《闻一多全集·伏羲考》、朱芳圃《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共工句龙》)。《山海经·海外北经》说:共工的臣子相柳是九头蛇,“共工之台”四周,“隅有一蛇”。共工与蛇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使我们想到了远古的蛇图腾。共工当是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族。

在甲骨文中,有地名作龚。如:

辛未卜在龚,贞,王今夕亡祸(前2、13、6)

勿于龚师(丙3)

……丑,出于五后,至于龚(产又)(前、1、30、5)

……至龚(佚670)

龚原作■,这是一个携带先民图腾崇拜信息的“文字化石”。其上部是个修长蛇躯的龙形,下面是两只手,作拜龙之状。这当是一个崇拜龙蛇(古龙蛇混称)的部落所在之地。《括地志》云:“古龚城在檀州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五帝本纪·正义》引)。此可进一步证明共工与龙蛇的关系。

历史是神话的素材。图腾形象进入神话创作的领域,便摆脱了历史存在的实在性与固定性。图腾间原有的关系,在新的分解与组合中失去了意义。因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在可信性较大的先秦记载中,与共工发生冲突的是尧舜禹等,如《逸周书·史记解》云:“唐氏伐之,共工以亡。”《尚书·尧典》云:“流共工于幽州。”《荀子·议兵》云:“禹伐共工。”而在神话中却置换成了颛顼!共工──蛇与颛顼──龟的纠葛的发生,自然有文化上的意义,而其故事则形成了玄武“龟蛇合体”的神话内涵。

第二、玄武“北方之神”的神格源自颛顼共工的神界位置。

在早期的神话序列中,共工与颛顼都是北方的大神。如《国语·周语》云:北方星与日辰之位,皆“颛顼之所建”。《左传》屡言“颛顼之虚”,《尔雅·释天》注解之曰:“虚,在正北,北方黑色。颛顼水德,位在北方。”《尧典》言“流共工于幽州”,幽州即在北方。《左昭十七年传》又云:“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是颛顼、共工同在北方,同为水神。

古籍又有颛顼、玄冥同司北方之说。如:

北方之极……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淮南子·时则训》

北方玄武之所生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

《河图帝览嬉》

杨宽先生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对共工与玄冥的关系,作了细致的研究,认为玄冥即共工。其论略云:一、共工、玄冥古音相近,而且都死于水。二、《淮南子·地形篇》注说:“玄冥将始用事,顺阴而聚,故曰幽都之门。”而共工则被流于幽都。三、《左传》说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而《淮南子》则说:“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空桑即穷桑。因此共工、玄冥当是一个传说之分化(《古史辨》七上)。此说甚佳。因此,共工、颛顼之争,乃是北方神君臣的争权神话。“龟蛇合体”的玄武,及其君臣原形相纠的形象表述。故而玄武其神格只能是“北方之神”。

玄武最早当就是指龟,即《曲礼疏》所云:“玄武,龟也。”先秦有玄武之名,但没有见到龟蛇合体之形。《纬书》所谓黑帝其体玄武、其精玄武,也是指龟。据《纬书》所言,颛顼就是玄武;据先秦典籍言,颛顼与共工为二人。可是到汉代出现了一种奇妙的变化。玄武不仅有了“龟蛇合体”的内涵,而且在画像中出现了大量“龟蛇相绕”的所谓玄武的图案。更奇怪的是:颛顼与共工,不仅有了“斗”,而且有了“合”。《潜夫论·五德志》云:

……黑帝颛顼……身号高阳,世号共工。代少皞氏。其德水行,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潜夫论》的作者王符,是一位博学多识之士。他的记述中,有许多异说传闻,不见于它书。此条记载当是根据当时的传说记述的,绝不会是社撰。可是为什么颛顼、共工会“合二为一”呢?就其神话意义言,它与玄武神话反映的实是同一主题。蛇作为龟的附庸,而被融入了玄武体中,共工作为颛顼的附庸,也为颛顼所替代了!共工、颛顼的斗争与重合,也就是“龟蛇合体”的神话依据。《淮南子·天文训》云:“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兽玄武”,“玄武”──龟蛇合体──就是北方神的物质表现形态!

四、龟与蛇的象征意义

自然界的龟蛇相斗,与神话中的龟(颛顼)蛇(共工)争帝,二者的媾合,产生了玄武神龟蛇合体的生命形态。但这两种冲突的生命──一长一短、一坚一柔的组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欲破此谜,必须先破译两个符号:龟、蛇。为了不使读者产生不必要的思维混乱,我们这里先撇开玄武不谈,而就龟、蛇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作出分析。

1.蛇:性的象征

象征有多向性,甲可以象征乙,也可以象征丙、丁。但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象征,则是有相对固定性的。因为它摆脱了一般象征的随意取象性,而是以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趋向为基础的。这种象征大多是带有文化含量的“神话意象”。龟、蛇即是如此。蛇在世俗生活中,可以象征狠毒、修长、腰肢柔弱等,而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蛇,它则是作为性的象征而出现的。这是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只要我们翻翻古代典籍,考察一下民间关于蛇的传说故事,事情便昭然若揭了。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蛇与女性有不解之缘。神话中既补天,又造人的大名鼎鼎的女娲,诸书说她的外部特征是“人首蛇身”。而我们研究的结果发现,这“蛇身”怪,她的名字就是女性生殖器的化名(详见《晋阳学刊》1989第三期《女娲即女阴考》)!在《诗经》中更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惟虺惟蛇,女子之祥”(《小雅·斯干》)。在后世志怪小说中,蛇化美女、美女化蛇的传闻更是屡见不鲜:

《太平广记》引《闻奇录》:僧令因见一竹舆,有女仆相从。引帘窥之,乃一妇人,人首而蛇身。

又引《原化记》云:卫中丞有姊,为人性刚戾毒恶,后变为一大蛇。

又引《玉堂闲话》云:李孤竹妻,先患沈疴,历年不愈,后化为一大蟒蛇。

《博物志》云:李黄见一白衣女子,绰约有绝代之色。设法与之同居。原来此女子为大白蛇所化,致李黄中邪毕命。

《独异记》云:蜀主李势宫人张氏,有妖容,一朝化为大斑蛇。

《夷坚志》云:孙知县妻颜色绝艳,后因孙偷窥妻沐浴,始知其为大白蛇所化。

《蜨蚧外史》云:朱某至一宅,有美妇二人,更番与之交媾,朱日见羸瘠。后家人请术士伏妖,二女始现蛇形。

《履园丛话》云:湖州归安县一后生,纳一妻甚美。端午日辄病而拒人入其房中。其子偶至,见母化为大青蛇。

民间盛传的《白蛇传》,也是讲蛇化美女以悦后生的。《诗经类考》云:“淫莫如蛇”,《潜确类书》云:“蚺蛇性淫”(俱见《渊鉴类幽》四三九引)。“淫”,自然是指“性激情”而言的。众所周知,在文学作品中,对于性感的表现,女性比男性有力得多。因此在中国文化观念中,蛇与女性的一体化,实际上是蛇与性的一体化。美女只是“性激情”的物象化而已。

如果说美女蛇的引述,还不足以证实“蛇──性”一体,那么与蛇关系至密的虹,它的传说,无疑是“蛇──性”一体最好的旁证了。在国民的观念中,虹是天上的两头蛇。《说文》云:“虹,也,状似虫,从虫工声。”段注:“虫者它(蛇)也,虹似它,故字从虫。”古帝伏羲,《宝椟记》说他是“感蛇而孕”的,而《拾遗记》则说是感“青虹”而生的。《说文》云:“霓,屈虹,青赤或白色。”而《太平御览》卷十四引“屈虹”则作“屈蛇”。《小雅·斯干》郑笺云:“虺蛇穴处,阴之祥也。”而《后汉书·杨赐传》注引宋均云:“虹蜺,阴气也。”《说文》云:“霓,阴气也。”《太平御览》引蔡邕说又云:“虹霓,小女子之祥。”于此,虹蛇关系,不言自明了。

与美女蛇的传说一样,虹也有美人之称。《释名·释天》云:“虹……又曰美人。”《尔雅》注亦有“美人虹”之名。《异苑》云:古有一对夫妻,因饥荒而死,化为彩虹,俗称美人虹。《八朝穷怪录》又有晚虹化为女子之说。在传说中,虹比蛇有更明显的“性激情”的表示。闻一多《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一文,曾有《虹与美人》一节,专论虹与性,引征颇详。他将材料分了三类,一是以虹为阴阳二气交换之象,此即为淫邪之象;二是以虹为阴性;三是以虹为阴淫于阳的象征。但不管哪一类,都与性有关。《释名·释天》云:“虹,阴气之动也。虹,攻也,纯阳攻阴气也……阴阳不和,婚姻错乱,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诗经·》云:“朝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即虹,古人以为早晨见到西虹,当天就要下雨,这是不可阻挡的。怀春女子远父母而嫁,也与此同。似乎这里虹象征的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性冲动。《诗经·侯人》云:“荟兮蔚兮,南山朝。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所谓“饥”,乃是指性饥饿(闻一多说),这也是以虹象征性激情的。

需要补充的是,蛇及其替身──虹,作为性激情的象征,虽以女性为主,但也不排除化身多情男子。如《潇湘录》云:华阴县令王真有美妻,大蛇化为美少年与之通。《集导记》云:邓全宾有女姿容端丽,一白蛇化为白衣少年与之相欢。《神异录》云:巴丘陈济妻,与一丈夫通而生子,后始知丈夫为虹所化。《婆罗岸》写一蛇妖,先化为男,淫人妻女。后又转生为女,受人奸淫。但不管怎样,蛇在中国文化中,都是以“淫”的角色出现的。

以蛇作为性的象征,不独中国,似乎这是带有世界性的一种文化观念。美国学者魏勒在《性崇拜》一书中曾写道:“几千年来,蛇一直是性激情的象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304页)。他列举了古埃及、印度、北美、新墨西哥、西印度群岛和南美等地的蛇崇拜习俗,以阐明其性的象征意义。英国学者卡纳在《人类的性崇拜》一书中也说:“总之,蛇的崇事(拜)和象征,简直是罄竹难书的。人之所以拿蛇作性的象征,据学者说,是因为狡猾的蛇,象征色情、性欲、及性姿态等等。据说人体的健康,及两性的自然相吸引,都是蛇的作用所致。《创世纪》的蛇字,本义为‘舌的主宰’,意即意识里的‘色心’及色心的表现。所以蛇──色情──就是‘原罪’。在各种蛇的性象征之中,盘蛇自啮其尾,是最普通的一种。这盘蛇所围成的圆圈,代表女性生殖器,恰如圆环或椭圆之象征玄牝,同时亦象征两性媾精”(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1页)。

2.龟:寿的象征

与蛇不同,龟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尊贵,它是四灵之一。四灵者,“龙是事业,凤是爱情,麟是德性”,而龟则是长寿的象征(黄永武《中国诗学·中国人眼中的动物世界》,巨流图书公司1982年5月版)。

关于龟之长寿,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龟之长寿神话,也比见于典籍。《洞冥记》卷二云:“黄安,代郡人也……坐一神龟,广二尺。人问:子坐此龟几年矣?对曰:昔伏羲始造网罟,获此龟以授吾。吾坐龟背已平矣。此虫畏日月之光,二千岁即一出头,吾坐此龟已见五出头矣。”《玉策记》云:“千岁之龟,五色具焉,其额上两骨起似角,解人之言。浮于莲叶之上,或在丛耆之下,其上时有白云蟠蛇”(《抱朴子·对俗》引)。《洪范五行》云:“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逸礼》云:“龟者,阴虫之老也。龟三千岁,上游于卷耳之上。老而先知,故君子举事必考之”(上二条引自《初学记》三十)。所谓“知吉凶”,所谓有事“必考之”,实际上都是由龟之长寿而产生的观念。老人可据经验判断事物之吉凶,千年之龟更当明晓事理,故古有龟卜之法。所谓“龟之言久也”,乃是从声训上对龟之长寿的解释。殷墟出土的大批龟甲说明,商人的一切大的行动,皆是听断于龟的。周之先公古公亶父率族迁徙,由豳而至于岐,也是听断于龟而大建岐周的。战国时的楚国仍把龟作为神物对待。《庄子·秋水》云:“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藏之庙堂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龟书》、《夏龟》、《南龟书》、《巨龟》、《杂龟》等,共计158卷。对于龟的崇拜和龟卜权威性的肯定,蕴含着对于龟在历经沧桑的时间运动中所获得的无数经验的肯定,无疑也深藏着民族崇拜长寿的意识。龟就是寿,在这里“龟—寿”完全一体化了!

“人间五福寿为先”,因此龟作为一种吉祥物,作为长寿的象征,广泛地出现在了民俗与古代诗文中。如郭璞《游仙诗》云:“借问浮游辈,宁知龟鹤年?”鲍照《松柏篇》云:“龟龄安可获,岱宗限已迫。”“龟鹤年”、“龟龄”,实际上都是指长寿的。如今在福建、台湾等地区,人们还把为老人作寿,称作“作龟”,并且还要做红龟粿、面线龟,以为祝贺。人们似乎相信,龟的生命能够转化为人的生命,只要吃了“龟”,就可与龟同登寿域。故《广异记》云:食老龟可“寿一千岁”(《太平广记》卷472引)。甚至以为神龟在侧,亦可保得吉祥。故古人常将龟的图案铸于铜镜或灯座等物之上,以取吉祥长寿之意。如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即珍藏有一对宋代的铜质龟鹤蜡烛台,其取意自在“龟鹤延年”。1978年陕西永寿出土的隋代铜镜,上有东王公、西王母,更有神龟、花瓣为饰。其铭有云:“仁寿传名”、“千载为贞”、“宜君大吉”。

到此,龟与蛇在中国文化系统中的象征意义已经昭然,“龟蛇合体”的玄武,其意义自可迎刃而解了。

五、“玄武”的文化意义

有个问题在前面我们始终没有涉及,这就是玄武神的性质问题。众所周知,玄武本是与青龙、白虎、朱雀并列的四方神之一,可是后来却脱颖而出,成为道教的尊神,并且遍地出现了玄武庙,甚至最高统治者还定时致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这与玄武的性质密切相关。玄武有两个属性,其一他的原形为龟,龟是寿的象征,前已言之。其二他占居北方水位,为水神。而在人类的潜意识中,水是生命的起始,也是生命的归宿。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对灵魂来说,死就是变成水……灵魂是从水而来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2页)。先秦哲学家管子也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人,水也”(《管子·水地》)。《山海经·大荒西经》云:“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颛顼死即复苏。”显然水蕴有死亡与再生的意义。颛顼在这“大水泉”之中“死即复苏”,生命获得了永恒。这里虽有可能是对龟(颛顼)冬蛰春苏的神话说明,但由此却诱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永恒的追寻。由此言之,玄武实是生命永恒的象征。玄武七宿之第一宿为斗宿,俗谓之南斗。《搜神记》卷三云:“南斗主生”,可以助人“增寿”。玄武之第四宿为虚宿,《史记·天宫书》云:“虚为哭泣之事。”《正义》云:“虚主死丧哭泣事。”不难测知,人对于玄武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于个我生命之关切。在汉铜镜中,常见有“左龙右虎辟不羊(祥),朱鸟玄武顺阴阳”的铭文。这是说,四方神兽,青龙、白虎主辟外邪之侵入,朱雀、玄武主调内在之阴阳。其目的则在于“寿如金石为侯王”。不过前者是保护神,后者才是关于生命本体的。

翻开中国的典籍,可以发现古人对寿的狂热崇拜。《尚书·洪范》所列五福,第一便是一个“寿”字;在两周金文中,“以祈眉寿”、“万年无疆”之类的嘏辞,更是随处可见。《庄子》中所记华山封人向尧祝福,第一祝便是“使圣人寿”。神话中圣帝古王如伏羲、神农、黄帝等,无一不是百岁之上的寿考老人。《山海经》中“不死树”、“不死药”、“不死山”、“不死民”之类的传说,遍布全书。秦汉以来,神仙的永恒,乃是帝王贵族的最高愿望。汉魏以降的道教方士,更是把生命的永恒,认作毕生追求的目标。而这种神仙长寿意识,最为浓烈者莫过于汉人。在笔者所目及的元代前一百三十多件铜镜中,共有十五件有“仙人”、“寿”、“永命”等之类的字样,而汉镜就占了八面。在罗根泽先生《七言诗之起源及其成熟》一文中所引的四十五篇镜铭中,有同类字样者就有二十三篇。由此不难见汉代人神仙思想之浓烈了。

但人们在追求生命永恒的过程中,却感受到了来自“性”的巨大诱惑和恐惧,而且这种诱惑和恐惧几千年来始终困扰着人们的心灵。这便是“玄武图”中蛇的意义,也是神话中共工作为凶神恶煞出现的意义。性──美女蛇,它诱惑人们偏离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而走向了反面。因而从“玄武图”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龟与蛇”──“性与寿”的极大冲突。

在先秦两汉古籍中,出现了一个关于生命的重要哲学概念,这就是“精”。古代的哲人们认为,“精”是一种生命力。《素问·金匮真言论》云:“精者,身之本也。”《管子·内业》云:“凡物之精,比则为生。”在茫茫宇宙间,有所谓“天地之精”,它可以“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庄子·在宥》)。《淮南子·天文训》云:“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这实际上是说精气就是生命之源。《易传》所谓“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意亦在此。在人体则有所谓“先天元生之精”、“水谷日生之精”,只要“形精不亏”,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乌龟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能守元保精。即所谓“精气充溢,不饥不渴,龟龙胎息,绵绵长存”(《云笈七签》五八)。人体精液是携带生命的物质,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精液的丧失,就意味着生命力的削减。而诱惑精液丧失的最可怕的力量就是“色”。相传三代的老寿星彭祖就曾说过:“美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养性延命录》引)。孔子也曾告诫:“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论语·季氏》)。枚乘《七发》亦云:“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后世更有人把女性的诱惑与毒蛇联系在了一起。如龙遵叙《男女绅言》云:“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不悟毒蛇。知人观之,毒蛇之口……宁近毒蛇,不亲女色。”更深刻地反映了对性的恐惧。神话中共工进攻颛顼,撞倒顶天的大柱,拉断拴地的大绳,那种恐怖气氛,实有点像性恐惧心理的改装。

虽然更多的人都认识到了“色为伐性之斧”,然而本能的性冲动,却难以抑制。这种发之本能深处的原始野蛮力量,实在不亚于共工之触不周。弗洛伊德认为,梦中出现的凹处、洞穴等具有容纳空间的东西,都象征女阴。不周山,《大荒西经》说:“山而不合”,这虽有可能取材于火山形象,而在神话中,实有点像女阴的象征,犹如与之相关联的昆仑象征子宫(当今主此说者甚多)、岐山象征乳房(《艺文类聚》七引《河图》)一样。不周山崩则是性疯狂与性冲动的象征。越是追求生命永恒,越能感受到性的恐惧。因此在神仙思想兴起并盛行的战国秦汉期间,共工颛顼争帝神话也开始流传了。性诱惑与性恐惧的冲突,长生欲与性享乐的冲突,构成了这个神话的真实内核。只有让性冲动从服于长生欲,“性”与“寿”二者获得统一,才能获得生命的真实意义。于是“龟蛇合体”的玄武出现了!大量研究“性”“寿”统一的房中术著作出现了!

在先秦,人们就已开始探讨性与寿的问题了。但他们的基本认识是节制,认为性与寿是冲突的。只有“节欲”,才能获得长寿。《左传》中记载:晋侯有病,求医于秦,秦医说,病是因贪淫女色造成的。并说:女色并非不可近,而是要节制。先王制乐,就是为了“节百事”。《吕氏春秒·情欲篇》也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更是对性节制作了详细的论述。而到秦汉时期,随着神仙方术学说的盛行,出现了大量性学专著,仅《汉书·艺文志》著录者就有一百八十多卷。近年又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房中著作数种。这些著作与以往的“节欲”论不同,它们强调的是性的技术,是怎样既能获得性快感,又能达到延生目的的学问,即所谓“采阴补阳”、“还精补脑”之术。像马王堆出土的《合阴阳》,则完全是关于性交动作、姿态、节奏、方法的。认为只要能掌握这种技术,就能“吾精以养女(汝)精”,“发闭通塞,中府受输而盈”。在此类著作中有一位核心人物,这就是黄帝。这些著作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内容,都是托黄帝与天师、大成、容成、玄女、素女等性学专家的讨论,来阐述性交可以延生的理论的。据说黄帝与一千二百个女人性交过,因其得法,故而飞升成仙(《抱朴子·微旨》)。这些理论和传说,实际上是在说明,只要懂得阴阳交接之道,性交非但不会损生,而且是多多益善。即如《素女经》所云:“能知其道,乐而且强,寿即增延,色如华英。”在这里,性与寿则完全统一了!

由共工、颛顼争帝,到凝固即物化为“龟蛇合体”的生命形态,这既是一个认识衍化的过程,也意味着生命意识中性与寿的冲突乃是持续的、永恒的,同时又是可统一的。性与寿的统一、重合,是共工、颛顼重合的哲学依据,即由“共、颛争帝”,到“颛顼身号高阳、世号共工”变化的依据,也是“龟蛇合体”的文化意义之所在。

龟蛇合体──在这个生命形态中,无论龟与蛇──性与寿,是冲突还是调停统一,龟──寿都是主体。因此在神话中,胜利者是颛顼。黑帝颛顼,“其体玄武”──龟,其意义在于长寿崇拜。玄武由龟衍化为“龟蛇合体”,使蛇从服于龟,性从服于寿,其意义仍在于长寿崇拜。由此而蜕化出的披发按剑、脚踏龟蛇的玄武大帝,仍留存着增寿赐福的职能,故而享尽人间富贵。而恐惧于死亡的最高统治者,频频致祭于真武之神(真武即玄武,宋时为避圣祖讳改为真武)。明刘效祖万历八年《重修真武庙碑记》云:重修庙宇是为了“祈皇图于巩固,祝圣寿于万年”。清顺治中定致祭真武大帝之礼,于每年万寿圣节,遣官致祭。其祝辞曰:“兹朕诞辰,惟神永远默佑”(许道龄《玄武之起源及其蜕变考》引)。正是要玄武神保佑他们长生永存的。

总之,玄武图的意义分为三个层次。其表面的结构形态,取象于生物界的龟蛇相斗;其故事内涵,乃在于共工颛顼争帝的神话;其文化意义,则在于表现生命意识深处的冲突。这三层意义的重叠,增加了玄武扑朔迷离的色彩。使之既出现于尊贵的神坛,又时见于草泽荒野;既为四方神兽之一,又有玄天上帝之雅号。虽然他的司职不甚鲜明,但他却是人类经验外象化的形象,这形象中封存着人类灵魂的秘密,他能为那些虔诚的心灵所理解。因而对他的崇拜日益兴隆,至被列入国家祀典。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以追求生命永存为目的的道教,之所以特别崇拜玄武神,或正在于他们对生命意识深处冲突的体认。

标签:;  ;  ;  ;  ;  ;  ;  ;  ;  ;  ;  ;  

玄武地图的神话内涵及其文化意义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