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论文_张虹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论文_张虹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显抄乐镇中心幼儿园 564100

摘 要:父母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只能由祖母或者父母其中一人对其进行养育,这样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是缺失的,将直接影响农村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进行日常亲子互动活动。本研究则主要从受关注较少的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着手,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现状,进而对症下药,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适应 行为习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越来越发达,许多农民开始在城市里打工挣钱,受经济条件限制,很少有人把他们的孩子带到城里去上学。然而,大多数儿童受到政策的影响以及经济原因,被迫和父母分开,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进入城市,而是被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一起住在乡下,这样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民的家庭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注意和解决的严重问题。留守儿童的成长和生活主要在学校,在学校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活动中往往表现出一些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水平将影响其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学校中环境不适应的留守儿童对其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

1.学业适应。由于父母离开家乡去城市工作,不在儿童身边,无法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带到自己的身边抚养,因此,子女只能在农村老家接受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上学的目的是掌握有关知识,并成功地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业适应情况并不乐观。留守孩子的学习问题有多种原因。留守孩子的学业成就与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2.行为适应。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会从他们的父母和教师那里得到更多的表扬和肯定。所以孩子们会更自信,坚持这个好习惯。另一方面,良好的行为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教师和班级朋友更多的关注,得到班级朋友的称赞,提高课堂学习状态。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乡村留守儿童的行为有问题。

3.情绪适应。儿童阶段是个人性格发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农村留守的孩子也不例外,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尤其渴望得到父母的情感支持,父母不在身边,内心的欲望得不到及时的满足。会造成孩子内心的不安以及自卑等负面的情绪,如:愤怒、嫉妒、敏感、偏执等,不能及时解决,长期积累后会导致反常的儿童心理发展,不完整的性格发展后对其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留守儿童的情绪状况对于理解儿童的学校适应意义重大。

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问题的应对措施

1.家庭的支持。在儿童成长期间,家庭始终是为儿童提供最直接支助的来源。在与家庭互动的过程中,在父母的指导和支持下,学习了预备生活知识,行为习惯和社会经验。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家庭层面的支持。关心留守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父母的态度对子女会有直接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到城市工作,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赚很多钱,所以钱成为衡量人的能力的重要因素。当然,有很多人不去上学,有时候也能挣到很多钱。这就会被许多人认为不努力读书也可以挣钱,甚至是读书无用论。

2.同伴的支持。人们不可能自己生活在环境中,但他们总是能够与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和交流。因此,对于乡村留守儿童来说,需要掌握人际关系技能,与同伴群体建立正常的关系会对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伴群体支持良好可以提高个人自尊,为彼此提供更多机会,提供情绪支持,增进相互理解,没有朋友会引发个人抑郁和焦虑。因此,留守儿童需要建立自己的同伴支持。在学校环境中,健康的同伴关系远比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重要,更有助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更能够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

3.学校的支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接近,孩子们就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因此,留守儿童为了与老师有良好的关系,首先要站在老师身上,老师的眼睛更集中于具有更高成绩的学生,而且常常会忽略更多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思考方式,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但教师和学生都优秀的学业成就度是学习能力的表现,成绩并不是评估留守儿童的唯一标准。相反,教师必须定期组织,以便参与留守的儿童培训活动。因此,不应该在留守的儿童身上贴上固定的标签,也不应该用老旧眼光看待留守儿童。

适应是个人一生的事,从来不会停止。孩子们在上学的黄金时代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们也是如此。所以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学校适应问题,对学校环境中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学校适应成为未来进一步教育和进入社会的良好基础,如果学校适应不良,在学习等各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行为习惯、情感等会影响心理,影响留守儿童性格的形成和改善,限制留守儿童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美 农村留守儿童同伴友谊质量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1。

[2]彭美 戴斌荣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2。

[3]张慧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戏剧之家,2019,(31),220-221。

[4]周舟 丁丽霞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同伴依恋对心理弹性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35,(05),45-51。

论文作者:张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论文_张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