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行业市场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其生产运行环节关注的重点问题,线损是电力能源输配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而有效的精细化管理策略,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电力输配送环节的线损损失,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本文通过对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进行深入探究,分析配网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配网线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以促进现代配电工程领域线损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配网线损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工作关注的重点内容,传统配网线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的局限性,通过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将远程控制技术等多样先进技术应用于配网线损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线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融入,能够提升线损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价值,对于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配网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配网的基层管理工作针对线损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管理工作职能的实现。其一,基层管理对于配网系统中出现新增线路或者用户的情况,没有及时进行管理和维护;其二,由于配电系统需要对于网络配送的电力负荷进行即时调整,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又能够避免由于配送电压过大产生的电能损耗,基层管理人员并没有及时对电力负荷以及电压的变动情况进行及时的数据更新;其三,由于电力用户的应用需求发生变化,电力营销也需要对其电力供应方案进行合理的变更,而配网管理工作并没有对用户开展精细化管理策略,因而导致线损的精细化管理难以有效落实;其四,配网系统中存在的设备损坏或者线路故障,并没有及时进行运维检修,导致配网的正常供电和用电造成影响,造成线损管理难以开展[1]。
(二)配网线损管理工作中的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
配网正常供电秩序便会使线损处于平稳且合理的范围内,但是当配网系统中的一些异常情况没有被管理人员及时发现,便会导致配网系统中存在较高的线损情况,使电力企业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效益损耗。其一,电能计量工作出现疏漏或者误差,电力运维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其二,配电网络中存在的非法窃电行为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配网线损情况过高才会引起重视;其三,进行线损统计的数据出现误差或者错误,进而导致线损管理无法保证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配网线损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分析和处理
当配网线损的异常情况没有被管理人员或者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同时没有对线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便会导致线损情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未能得到有效处理,进而使高线损问题长期存在于配电系统中,给供电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其一,对于台区存在的线损情况没有及时给予关注和应对措施应用,台区线损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其二,对于线损的异常情况没有进行彻底解决,线损的原因分析不彻底或者没有制订有效的预防预案,线损异常问题很可能再次发生。
三、配网线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缺失
线损管理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只有最大程度的控制线损问题,才能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发展基础[2]。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却有很多管理者忽视线损问题,认为线损问题事不关己,同时对于线损管理问题也会存在不重视的工作态度,进而导致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精细化管理理念更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电力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
电力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是造成线损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供电企业将线损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同时也没有设定有效的工作考核机制,因而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便会对线损管理问题较为松懈,当配网线损出现异常情况时也无法实现及时的处理和原因分析。配网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将配网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自动数据信息集采和传输,相关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便能够对线损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而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应用价值,没有实现配网信息数据的全面监控,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四、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
用户的用电信息对于供电营销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电力企业进行线损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配电局域网络中的用户信息、用电信息都能够为线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3]。通过用户的用电信息分析能够实现对配网系统配电数据的准确评估,同时对配网的实际配电信息进行对比,便能够及时发现配电网络中出现的异常线损情况,为应对策略的制订和实施奠定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
线损问题涉及到配电网络的诸多环节,为实现有效的线损管理便需要针对配网系统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系统,针对配网网路的配电规划设计、运维技术应用、配电调度以及营销方案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将可能对线损问题产生影响的诸多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能够形成完善的线损管理策略。传统线损管理环节中常会存在一些管理盲区,管理策略的完善,可以实现对于线损问题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应用,并以精细化管理目标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利用供电营销、配网运维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关系,实现线损管理的综合管理目标。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线损管理,需要稳定和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工作基础,供电企业需要积极突破信息孤岛的发展瓶颈,将配电系统的所有环节都能够纳入到信息管理领域,进而能够为线损管理提供广泛的数据基础,为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促进线损管理制度的落实
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建设为线损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作基础,广泛的数据信息成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先决条件,为提升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需要电力企业能够进行线损管理制度的落实,针对配网系统中的线损管理问题进行明确的工作责任划分,依据管理制度内容落实到配网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中,提升配网线损管理的工作效率[4]。电力营销的营销方案制订、线路规划、设备应用以及用户用电需求都可能对配网线损产生影响,精细化管理策略便需要对不同环节的线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信息系统严格监测配网的运行参数变化情况,关注线损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而开展线损管理完善策略的应用,提升线损管理工作效率。
另外,电力企业还需要根据线损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任务,制订有效的工作监督和考核制度,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线损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根据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对自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进行调整,提升其线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供电企业监督机制的完善,应用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共同作用,形成闭合式的管理模式,促进线损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为线损管理提供了工作基础,信息化系统能够对配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通过系统运行参数能够及时发现配网系统存在的线损异常问题,应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可以对配电的各环节进行针对性分析和管理维护,促进配网线损管理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电力企业需要基于营销信息化发展,提升线损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收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元鑫,邵惠星,黄薇等.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26):147.
[2]王志勇.刍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6,(4):117-118,119.
[3]李琼.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159.
[4]洪元鑫,邵惠星,黄薇等.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 损精细化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20):124,149.
论文作者: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线损论文; 网线论文; 精细化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电力论文; 情况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