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华芳

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门诊部西药房 463400

摘要:目的 探究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36例风湿免疫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生物制剂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生物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应用、推广价值。我们发现在治疗风湿免疫病中:采用生物制剂更具有针对性,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生物制剂;免疫治疗;分析

风湿免疫性病症主要包括侵犯肌肉、骨骼、关节以及肌腱、筋膜、韧带等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症,其中不乏可影响至肺、肾等内脏的系统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以及骨与关节病变等等。治疗这一类疾病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当前临床上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 TNF-α、白细胞介素-1 抑制剂、T 细胞共激活调节剂以及 B 细胞清除剂等。在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中应用生物制剂,可起到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的作用。。我国在生物制剂的研制和使用上起步较晚,在临床中使用较多的就是阿达木、英夫利昔以及依那西普等。采用生物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因此研究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 年6月期间来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36例风湿免疫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2例,患者年龄51~67岁,平均年龄(58.9±3.4)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2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出的症状包括疼痛、发热、皮肤黏膜症状、雷诺氏征以及肌肉与系统的损害:(1)发热为风湿免疫病常见症状,分为低热、中热、高热,有时伴有不规则发热,并无寒颤现象;(2)疼痛为风湿免疫病主要表现症状,同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发生的最关键因素;(3)雷诺氏征通常情况下表现在指端遇冷、发紫或者发生指端的疼痛、麻木等情况,若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发生皮肤溃破;(4)皮肤粘膜症状,表现为溃疡、皮疹或者是眼部症状等等;(5)肌肉损害,通常表现在肌肉酸痛、肌无力,当伴有严重系统损害时,可能会牵涉到多个系统,带来严重后果。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且治疗的同时注意必须保证所用药物都在一定范围内。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制剂(TNF-α抑制剂)治疗,选用的生物制剂为生物类似物益赛普(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 20050058)以及英夫利昔,益赛普剂量为12.5 mg/瓶冻干粉剂,每次治疗使用剂量为25 mg,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每周使用2次;注射前,先用1 m L注射用水进行溶解,通常需要持续治疗3~9个月的时间再减量,若患者病情严重,还可相应的延长治疗时间;英夫利昔剂量为100 mg/瓶冻干粉剂,每次使用剂量为3 mg/kg,使用方法是静脉给药,将静脉滴注的时间控制到2~3 h,给药时间:当次给药后的第15天、第42天,各给药1次,之后给药则每隔48 d进行1次。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疼痛感基本消失,未再见有皮肤及肌肉症状,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见有显著改善,体温得到改善,疼痛感缓解,皮肤与肌肉症状见有好转,关节活动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未见有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 SPSS 17.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大部分患者症状都显著改善,未见有并发症及不良症状发生,对照组虽然病情得到好转,但好转程度与速度均与观察组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3.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不难看出,在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中,使用生物制剂无疑是一种安全性高、效率高的方法,存在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由于风湿免疫病引发的各种疾病。生物制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1)像IL-1、IL-6 以及 TNF-α 这类的对免疫炎症存在反应的重要致炎因子;(2)例如 CTLA-4、共刺激分子等的参与到免疫中的信号分子;(3)像 B 细胞这种存在免疫效应的细胞,可借助于这些细胞增强自身免疫。当前临床上已有 5 种 TNF-α 拮抗剂,包括临床上应用最普遍可见的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6]。这种制剂品种繁多,且在药效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其单独使用发挥的效果和甲氨蝶呤的应用效果大致相同,但是如果将两者联合应用,那么对风湿免疫病的控制效果将会更为显著,除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之外,还能对患者的关节起到保护作用,最终实现患者可停止使用生物制剂的目的。由此,这种联合使用的方也逐渐成为临床上生物缓解病情的代表性应用。另外,在对风湿免疫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时,应着重注意对安全性问题的重视,用药前做好风险评估及方案筛查。在生物制剂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像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或者是恶性肿瘤等等,对于可能会出现的上述问题,要求医护工作者必须即刻停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生物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应用、推广价值。

在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风湿免疫治疗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安全性问题,注重用药前的风险评估和方案筛查。在使用生物制剂过程中,一些不良反应可能会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出现,力图过敏反应、如感染、恶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对于这些问题,广大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宋亚楠.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12(07):134-135

[2]韩尽斌. 养阴清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15(06):167-169

[3]张文. 谈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基石药物:甲氨蝶呤[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0,04(06):247-248.

论文作者:刘华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