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痰、虚论治小儿多动症的方法论文_王艳华

从风、痰、虚论治小儿多动症的方法论文_王艳华

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为了保证中医治疗方式对于小儿多动症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医护人员能掌握小儿多动症的特点,并能从风、虚、痰方面对小儿多动症进行论治。本文就中医治疗模式下从风、虚、痰论治小儿多动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动症;小儿;从风论治

中医理论对许多疾病都有独到的见解并能带来有效的治疗效果,比如对于小儿多动症这种疾病的治疗阶段,就能从风、虚、痰等方面进行分析、论治,并能在治疗中达到疏散外风、巨神止动、宁心安神、培神固血的治疗效果。

1小儿多动症分析

小儿多动症疾病在临床治疗阶段也被人称之为轻度脑功能性障碍,在儿科临床治疗阶段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患病的儿童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行为异常情况。一般情况下患病的儿童在智力方面不会受到影响,或者是会受到轻微的影响,但这种疾病会对患病儿童的学习能力、行动能力、个人情绪方面受到影响。在临床阶段对患病儿童进行全面调查的时候发现,这种疾病的主要发年龄段以学龄段儿童为主。患有这种疾病的儿童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况、各种动作较多情况、情绪偏激比较容易冲动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正常成长以及生活。在目前儿童临床方面的治疗数据统计显示,多动症这种疾病目前在儿科临床方面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之所以出现发病率上升的趋势,一部分医疗人员认为和产时所发生的轻微脑部损伤有一定的关系。另外,目前人们的生活环境之中的污染物以及污染源也呈现出了出现了多元化情况,使得人们生活之中的空气资源、水质资源、土地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进而也就会使得儿童更容易受到这些方面污染源的影响,出现了慢性类型的铅物质中毒,并最终造成儿童出现了多动症。

在目前对于儿童所患多动症进行治疗的阶段中,临床阶段多会使用中枢神经组织的兴奋药剂、抗抑郁药剂、抗精神疾病的药剂以及抗癫痫类型的药剂,这些药剂虽然能在临床治疗阶段发挥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这些药物对于儿童的身体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影响儿童成长。其次,虽然在服药阶段能确保药物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但当停止服药之后还会出现一定的病情反复情况。

而在中医视角下对多动症进行分析的时候,通常会将多动症归纳到“烦躁”、“健忘”等方面之中,并在中医对于小儿多动症的研究不断深入之后,逐渐将中医治疗理论以及技术融了现代疾病的治疗中,使得中医方式在对多动症进行治疗的阶段表现出了疗效良好、副作用小、治疗周期较短的特点,并且在多动症的临床治疗阶段通常会从风、虚、痰这三个方面对病症进行分析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医治疗理念下的从风论治

在中医治疗理念中风邪是导致人体出现疾病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并且从中医视角来分析风邪的时候通常会将风邪区分为内风因素、外风因素。外风这一影响因素的产生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外部环境之中的风邪因素所导致的,而内风因素则是来源于人体之中五脏六腑的病变。从中医视角来看多动症,则这一病症则是应为儿童身体受到风邪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异常情况,在对这一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要从疏散外来风邪、平息内部风邪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现代的中药学中具有辛散祛风作用的药物有50味左右,。如:解表药中有防风、薄荷等;祛风湿药中有独活、秦艽等;清热药中有苦参、白藓皮等;平肝熄风药中有蜈蚣、白蒺藜等;活血祛瘀药中有川芎、姜黄等;温化寒痰药中有白附子、天南星等。对于多动症的治疗以辛夷花、玄参、板蓝根、山豆根、炒白芍、天麻为主药,伴性情急躁易怒者加龙胆草、柴胡;伴口臭,舌苔厚腻者加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伴大便干燥、尿黄者加大黄;伴多汗、易感冒者加黄芪、五味子。上药水煎2次,混合滤液内服。临床实验显示,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83.3%。方中以辛夷花疏散外风,炒白芍清熄内风为主药;天麻祛风而助辛夷、白芍;板蓝根、玄参清热解毒,内聚心神。同时玄参、白芍有养阴柔筋而止动之作用。全方共奏疏散外风,清熄内风,而达聚神止动的作用。另有报道以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温通祛风,缓急和营,治疗小儿多动症30例,总有效率达93.3%。

3从痰论治

《杂病源流犀烛》谓:“痰为诸病之源,怪病多痰。”《医学准绳大要》中说:“痰饮变生诸症,形似种种杂病,不当为诸杂病牵制作名,以治痰为先,痰饮消,则诸症愈。”本病虽变化多端复杂怪异,但只要抓住“有痰作祟”之根源,痰去则病愈。“怪病多痰”,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肺虚不能输布津液,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温化津液,水液不能正常运化,聚而为湿,灼而为痰,郁而化火,加之小儿嗜食辛辣香燥厚味之品,易碍脾伤胃,聚热生痰,痰热生则心神扰,肝风动而诱发此病。痰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痰热内盛,阻滞气机,上扰清空,扰乱心神,是故患儿多表现为心烦意乱,冲动任性,坐卧不安,性情急躁易怒,舌质红而苔黄厚腻,脉弦滑等一派痰热内聚之征象。治疗当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胆南星、龙骨、牡蛎、石菖蒲、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临床实验显示,治疗46例,总有效率达95.6%。另有运用黄连、姜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全瓜蒌、佛手、远志等治疗者,治疗34例,有效率为91.2%。

4从虚论治

中医认为小儿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属精血不足,髓海亏损,致阴阳失调,肝肾阴虚,心藏神,肾藏志,心气不足则智窍不聪而昏聩不敏,接受理解能力差,学习成绩低下。肾阳不足则神智不聪,动作缓慢不灵,肾阳不足则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注意力不集中,多小动作,性情执拗而贪玩。治宜开窍益智,培补精血,调整阴阳,安神镇惊。陈平运用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石菖蒲、远志、龙骨、知母、黄柏等药物治疗。临床实验显示,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82%。另有渠彦用安神益智胶囊(组方:熟地、鹿角、炙龟甲、枸杞子、柏子仁、煅龙骨、石菖蒲、远志、益智仁、丹参、川芎、砂仁)临床治疗80例,总有效率为85.0%。更有姜润林以六味地黄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小儿多动症60例,总有效率为90.0%。

5结束语

风、痰、虚在小儿多动症中为3种不同而又重要的病因病机,它们既可独立为害,又可相互转化,兼夹为病。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病情具体情况具体论治,不可拘泥于一种治法。小儿多动症可从风、痰、虚论治。分别治以疏散外风,清熄内风,聚神止动;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开窍益智,培神精血,调整阴阳,安神镇惊。并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教育和辅导。同时,在小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中,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患儿有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心理指导,内外合治,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龚少逸,冯莉雅,邸英如.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动风型小儿多动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01)

[2]陈平.静灵口服液治疗小儿多动症4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07)

[3]徐海霞,祝敬燕,黄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多动症4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07)

论文作者:王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从风、痰、虚论治小儿多动症的方法论文_王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