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多学科指导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的力作-读评《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论文

一部多学科指导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的力作-读评《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论文

一部多学科指导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的力作
——读评《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

姚建龙

20 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成为具有普遍性的严峻社会问题,各国政府和部门不断采取各种方法加大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不能满足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的战略需求,无论从国家立法、政策制定,到各项具体工作,都还有待于不断深入和完善。目前,国际和国内学者基本达成共识,问题青少年不能指望单一因素的改变就能起作用,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必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怎么才能形成合力,看似一个管理学问题,但又不是单纯意义上人员和组织机构的相加,亦或运行机制的完善。政府如何出台相应政策,学校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并创新课程教学,如何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引导父母教养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等,这些解决办法之间是否有天然联系?有无核心理念和内容?面对青少年问题如若形成合力,人员和组织机构之间靠什么沟通和交流?我们希望更多的从事法律工作、社会工作和相关学科的研究者都能投入到问题青少年保护中来,那便需要给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可思考的理论背景。

毕宪顺教授等著的《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在有关学科理论基础上,聚焦当下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突破单一学科的知识边界和学科壁垒,敏锐地抓住了当下问题青少年研究的焦点问题,适合不同领域从事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理论和实务研究的人员阅读。通过从不同学科视角探讨问题青少年的发生机制,能够全面、立体地对问题青少年有一个全方位认知,对不同领域从事问题青少年工作的人员起到思维启迪,弥补自己的理论短板。学科可以融合,观点可以聚焦,形成合力便有了理论源泉。毕宪顺教授所在的鲁东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开展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博士人才培养的单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研究工作,这本《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便是博士项目代表性研究成果,相信可以为有关从事问题青少年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人员提供积极参考。

《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共有十章内容,有针对同一现实问题,不同学科视角进行分析;也有同一学科,不同问题的探索。虽然十章研究内容会有交叉和相似之处,但其研究思路和范式却有不同。第一章从哲学视角出发探究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的价值取向,即青少年为什么生活或怎样才是生活真谛的问题,并致力于提高问题青少年道德思维能力,帮助问题青少年正确处理我与自身、我与他、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章从管理学视角出发对校园欺凌这一热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提出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各方关系的修复机制,将外部管理控制人性化,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第三章从社会学角度以校园欺凌和乡村留守儿童两大社会现象为例,分析青少年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从文化学视角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汲取与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创新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的文化渗透问题。第五章从科学学的角度探讨信息技术时代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创新网络数据平台和网络协作机制。第六章到第十章在心理学学科视角下,又分成若干小学科进行分析,分别是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视角。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也是问题青少年研究的核心学科,从不同心理学视角对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进行研究,能够全面、完整地对问题青少年产生的心理机制给予呈现。

我国问题青少年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无疑是一部有关问题青少年的跨学科理论与矫正实务相结合的力作。在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践背景下,《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尤为重大。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  ;  ;  ;  ;  ;  ;  ;  

一部多学科指导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的力作-读评《多学科视角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