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栾晓英

新疆石河子绿洲医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治疗中,采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0例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依据奇偶分组方式均分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口服,20mg-40mg/日);此外,研究组(40例)治疗初期合并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共2周;对照组(40例)给予经颅磁无效刺激,共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接受治疗后1周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于治疗后1周、2周其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较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同时,给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弥补抗抑郁药起效的滞后性,提高早期疗效,降低自杀风险。

关键词:药物治疗;经颅磁刺激;超低频;抑郁症;HAMD评分

【中图分类号】R4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434-02

抑郁症是近几年临床常见精神疾病的一种,受社会、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以心境障碍为主要表现,且在临床上出现兴趣减退、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严重者因心境低落存在自杀行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抗抑郁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中普遍采用的治疗方式,但因药物都存在起效的滞后性,且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多,影响了抑郁症的早期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借助超低频磁场,改善脑内神经递质功率,从而缓解抑郁症状,本次将选取80例抑郁症患者,探讨其具体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入住石河子绿洲医院临床心理科的抑郁症患者,均符合ICD-10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接受初中以以上文化教育,无其他精神及严重躯体疾病,且治疗前两个月未使用任何抗抑郁药;治疗前均经过沟通谈话,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将入组者按照入组的先后次序,单数进入研究组,双数进入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4-58岁、平均(37.85±4.08)岁,病程2月-6月、平均(4.14±0.37)月;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3-59岁、平均(38.27±4.22)岁,病程3月-6月、平均(4.27±0.41)月;对比分析两组基础资料,各项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研究组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口服,20-40mg/日)治疗当天,即开始合并使用一天一次的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参数:频率<0.2Hz,磁场强度500高斯,治疗时间30分钟,治疗模式:GABA刺激模式10分钟,DA刺激模式10分钟,NE刺激模式10分钟);连续治疗2周,5次/周,共10次。

1.2.2 对照组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口服,20-40mg/日)治疗当天开始合并使用一天一次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无效刺激,为了避免有、无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心理暗示作用);连续治疗2周,5次/周,共10次。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1周时、治疗2周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各项因子分及总评分结果。

1.4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将以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减分率为指标,根据减分率判断治疗效果,痊愈:减分率≤5%,显效:50%≤减分率<74%,好转:25%≤减分率<49%,无效:减分率<25%。有效为治愈、显效加好转,。

1.5统计学方法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临床数据资料加以处理;计量资料以(±s)形式、计数资料以(n,%)形式,分别行t检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各时段两组的HAMD评分对比 两组HAMD评分结果如表1;治疗前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2周时段,研究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

3讨论

抑郁症属精神类疾病,近几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调查表明该病将在2020年上升为第2大疾病隐患,其发病将仅次于心脏病。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高致残、高致死特点,且易复发,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快速起效和早期治愈对于抑郁症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促进患者的痊愈,降低自杀风险。然而目前临床上普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都存在起效的滞后性及一定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了抑郁症的早期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故而寻找更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英文简称ILF-TMS),主要依据经颅磁刺激(TMS)治疗理论,向患者提供超低频磁场,在低于0.2Hz磁场作用下,增强脑部神经递质的调节过程[3]。患者处于超低频磁场下,可通过颅骨传导,最终作用于脑内深层次组织,并在脑内产生特殊的感应电流,针对性地加强各个神经递质所对应的超慢波的功率,进而加强各个神经递质的生理功能[4];而且不直接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不打乱神经细胞本身的生理节律,无需接触人体、无声响、无痛苦、无副反应[5-6]。作为抑郁症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在治疗早期可以尽快改善脑内神经递质功率,缓解抑郁症状,以弥补抗抑郁药物起效的滞后性[7]。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推广联合使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尽快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早期疗效,降低患者自杀风险,减少抑郁症的慢性化及难治化,减轻患者精神痛苦,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各时段进行HAMD评分,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1周后评分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但对照组于1周后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可见研究组见效明显较对照组快;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且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则明显降低(P<0.01或0.05);可见,经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辅助后,明显改善了治疗效果,不仅起效快,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对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大奇,况利,王我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1):1125-1128.

[2]张烨,黄国平,李跃等.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1):38-41.

[3]刘艳玲,孙建,阎加民等.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8):619-621.

[4]Diefenbach,G.J.,Bragdon,L.,Goethe,J.W. et al.Treating anxious depression using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3,151(1):365-368.

[5]王丹,文红,黄国平等.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的疗效[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4):297-299.

[6]杜忠德,马希欣,李二凤等.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9):691-693.

[7]段惠峰,甘景梨,史振娟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磁共振波谱和疗效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7):725-729.

论文作者:栾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栾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