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邓佳泉

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邓佳泉

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林业局职工医院 15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甲亢患者进行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也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式具有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容易掌握保留残留腺体量,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较佳术式。

【关键词】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临床疗效观

甲状腺亢进(简称为甲亢)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现亢奋、多食、多便、体重减轻、心慌、心悸、失眠、焦躁易怒等症状。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采用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对甲亢患者进行治疗,可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近年来,医疗科技的提高带动了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开展,对大部分腺体楔形切除,保留了甲状腺下动脉,有效防止了喉返神经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他们的年龄为 22~48岁,其平均年龄为(33.7±4.15)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他们的年龄为 21~49岁,其平均年龄为(34.6±2.6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或颈丛麻醉,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峡部切开后,先对一侧甲状腺组织进行处理,将甲状腺侧静脉、甲状腺上、下动静脉分别游离并结扎,后对该侧约90%的甲状腺组织行楔形切除,甲状腺组织每侧保留3~4g左右,应用丝线进行结扎,再对残余甲状腺组织用丝线间断缝合,并用相同的方法将另一侧甲状腺组织切除。

观察组:采用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式,即是颈丛麻成功后,在胸锁关节上0.5cm做一弧形切口,比经典术式切口低1.5~2.0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后,仅潜行分离上缘皮瓣,不游离下缘皮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纵行切开颈白线达甲状腺内、外被膜之间,游离一侧腺体之外侧及上极,上三把小弯止血钳紧贴腺体上极钳夹切断、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切除锥体叶,用小弯钳在气管前自上而下分离峡部,巾钳提起一侧腺体,于下极腺体预定的切面上一钳,在钳面上切除腺体,接着在该腺体的内外侧各上二钳,共五钳则可除一侧腺体,同法可切除另一侧腺体,残留腺体每侧为2cm×1cm×1cm,约3~5个为好,不分离及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注意上钳时腺体要多切,内层被膜应多留利于包埋创面,缝合创面止血。缝针时要紧贴钳底而过针,防止损伤喉返神经。同侧腺体内创缘线再行对线结扎,如包埋不满意再间断缝合3~4针即可,放置Y形胶管或100ml负压球作引流,用1号丝线缝合颈白线皮下组织,5个0可吸收线做皮内缝合,不缝合皮肤,术后不用拆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行(x±s),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查检。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9.54± 24.25)min、(125.35± 40.5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失血量比较,观察组为(135± 45)ml,对照组为(180± 5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1例,占2.08%(1/48);对照组术后复发5例,占10.42%(5/48),两组术后复发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较高发生率,甲状腺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为手术治疗主要方式,虽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疾病可彻底治愈,但其缺陷为需终生采用替代治疗,而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率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为了针对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弊端,对其进行改良。发现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式具有以下优点:创伤小,本术式切口小,不切断颈部肌肉群;不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从而保证内分泌功能的正常,保证了甲状旁腺的血供及功能,避免了术后抽搐等并发症;单纯性甲状腺瘤采取患侧次全切除,保留甲状腺组织,术后不会造成甲状腺机能低下;膜内切除甲状腺瘤或甲状腺组织,系在锥体叶尖部下方约0.3 cm左右自上向下斜行钳夹,在其下方切开包膜被侧甲状腺上下动静脉及气管旁被侧包膜多留一点,避免了损伤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甲状旁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双极电凝止血,出血少由于本术式创伤小,加之双极电凝止血彻底,避免了术后大量渗血压迫气管造成窒息等并发症。由于此手术采取了顺应皮肤纹理的小切口,真皮内缝合,术后不需拆线,利于美观。

总而言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式优点良多,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较佳术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承选,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22:31-31.

[2]孙孝环,符东,对甲亢患者进行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170-171.

[3]杨进华,何国永,廖海波,改良式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30-1131.

论文作者:邓佳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邓佳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