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流浪乞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_人民大学论文

“关注城市流浪乞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_人民大学论文

“关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大学论文,会在论文,人员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2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青年学社主办的“关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召开。

上午,首先举行了研讨会的开幕式,郑功成教授等为会议致辞,祝贺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开幕式结束后,张世峰副司长做了题为《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到关爱性救助管理的历史性制度变迁》的主题讲演。讲演中,张司长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到关爱性救助管理的制度变迁历程,对比了变迁前后两种制度安排的特点,并以此说明了这一制度变迁的意义;其次,张司长详细介绍了救助管理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他展望了救助管理制度的未来发展。

下午举行的是“关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青年主题论坛。论坛上,来自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同学进行了主题发言,展开了对相关问题的研讨。北京城市学院的孙文茂同学介绍了经由社会实践调查总结出的北京城市乞丐的现状,详尽分析了城市乞丐的典型特点以及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平同学剖析了传统的收容遣送从福利社会救济制度异化为强制性治安管理制度的原因,并就如何保证目前的救助管理制度不再发生异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中国人民大学的王行健同学分析了职业乞丐的形成机理,强调在职业乞丐问题上,必须注重私人救助和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和公共管理的双重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的吴威威同学则以社会互动理论深入分析了如何优化社会互动环境,进而防治儿童流浪乞讨。主题发言之后,与会者们针对主题发言进行了自由论辩,观点激烈交锋,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最后,郑功成教授就主题发言、自由论辩以及整个研讨会做了精彩的学术点评和总结。他强调应当重视“后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五大矛盾,即贫富差距导致的贫富矛盾、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劳资矛盾、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城乡差距导致的城乡矛盾、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地区矛盾,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对研讨会的观点予以了深刻的剖析与点评,并对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鼓励青年学子们继续关注民生问题、提升社会责任。

此次研讨会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社会报、公益时报、西部时报等诸多媒体的关注。研讨会的举行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历史变迁、制度执行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增强了校际间青年的学术交流,促使更多的人关注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关注我国社会保障问题,产生了很强的社会影响。

标签:;  ;  ;  

“关注城市流浪乞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_人民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