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楚国作家群体考_儒家论文

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考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楚国论文,战国论文,群体论文,作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3)10-0138-06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3.10.029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文化教育下移,下层贵族、平民均有受教育的机会。时人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作家群体渐次由上层贵族向士阶层转变,甚至家臣等下层人士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样式涉及诗、文等,如上博简《多薪》的“作者极有可能为战国时期楚地人”[1]。本文主要考证战国前期(公元前453-公元前370年)[2]楚国鲁阳文君、许行、屈宜臼和孟胜四位作家的族属、世系、事略及文学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繁荣之状况。

一、鲁阳氏族属、世系暨鲁阳文君事略考

关于楚鲁阳氏之族属,《左传·襄二十九年》:“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杜预《注》:“鲁县,今鲁阳也。”[3]《史记·楚世家》:“(肃王)十年,魏取我鲁阳。”《魏世家》同。《楚世家》张《正义》引唐李泰《括地志》:“汝州鲁县本汉鲁阳县也。古鲁县以古鲁山为名也。”[4]《汉书·地理志上》:“南阳郡……鲁县。”班固自注:“古鲁县,御龙氏所迁。”[5]王符《潜夫论·志氏姓》:“芈姓之裔熊严,成王封之于楚,是谓粥熊……鲁阳氏、黑肱氏皆芈姓也。”[6]林宝《元和姓纂·十姥》:“鲁阳,妘姓国也,在鲁阳,为鲁所灭,子孙氏焉。”[7]

谨案:《潜夫论·志氏姓》“妘姓之后,封于鄢、会、路、偪阳。”[8]据《国语·周语中》:“昔鄢之亡也,由仲任。”[9]《古本竹书纪年》:“(帝喾高辛氏)十六年,帝使重帅师灭有郐。”[10]《左传·宣十五年》:“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灭潞。”[11]《左传·襄十年》:“五月庚寅,苟偃、士匄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甲午,灭之。”[12]可知鄢、会、路、偪阳分别为重任、帝高辛、晋荀林父、荀偃所灭。不知林宝“为鲁所灭”何据,故此取王符说。则楚鲁阳氏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周文王师鬻熊;鲁阳,即《左传·昭二十九年》之“鲁县”,亦即《史记·楚世家》《史记·魏世家》《汉书·地理志上》之“鲁阳”,亦即今河南省鲁山县,楚悼王十年(公元前392年)魏取之以为邑,楚惠王封鲁阳文子(鲁阳公)为采邑。

关于战国时期鲁阳氏之世系,《左传·哀十六年》:“秋七月,(白公)杀子西、子期于朝……使宽为司马。”杜预《注》:“(宽)子期之子。”[13]《韩非子·难言篇》:“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14]孙诒让《墨子间诂》引汉贾逵《国语注》:“鲁阳文子,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鲁阳公即此人,其地在鲁山之阳。”[15]《淮南子-览冥训》高《注》:“鲁阳,楚之县公……《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楚僭号称王,其守县大夫皆称公,故曰鲁阳公。今南阳鲁阳是也。”[16]《国语·楚语下》韦《注》:“文子,平王之孙,司马子期子鲁阳公也。”[17]李锴《尚史》卷五十九:“结子二:平、宽。结死,宽代为司马……结又有子曰鲁阳文子。”[18]则战国时期鲁阳氏世系为:楚平王(熊居)→公子结(司马子期)→公孙平、公孙宽、鲁阳文君……

关于鲁阳文君其人,《墨子·耕柱篇》:“墨子谓鲁阳文君曰:‘大国之攻小国……。’……鲁阳文君曰:‘是犹彼也,实有窃疾也。’”[19]《国语·楚语下》:“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20]《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21]《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昷(明)(岁)……(鲁)昜公(师)以这(交)晋人。”[22]

谨案:《曾侯乙墓》载有鲁阳公为曾侯乙丧赠车事。此鲁阳公即鲁阳文君,与墨子同时。则鲁阳文君(公元前440-公元前391年在世),即《国语·楚语下》之“鲁阳文子”,亦即《淮南子·览冥训》之“鲁阳公”,亦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之“昜公”,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周文王师鬻熊,楚平王熊居之孙,公子结(司马子期)之子,公孙平、公孙宽之弟,因封地在鲁阳而得氏。其熟知典籍,善于辞令,多次与墨子进行辩论,为战国前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贵族文士,传世有《失士论》《助天诛郑论》诸文。

二、许氏族属、世系暨许行事略考

关于楚许氏之族属与战国时期之世系,林宝《元和姓纂·八语》:“许,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晋有许偃,楚有许伯,郑有许瑕。”[23]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八语》同。凌迪知《万姓统谱·周列国诸侯》:“许,姜姓,其先出自尧四岳伯夷之后……春秋国小近郑,郑灭之,以其国为俘邑,后附楚,楚迁之于城父,又迁于白羽,又迁于叶。”[24]《万姓统谱·六语》:“许……炎帝之后,姜姓,成王封裔孙太叔于许,以国为氏,又望出汝南。”[25]则楚许氏为炎帝裔孙伯夷之裔,出于周武王裔孙文叔,姜姓,以国为氏,战国时期世系未详。

关于许行其人,《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宋朱熹说:“许,姓;行,名也。”[26]《吕氏春秋·当染篇》:“禽滑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田系学于许犯……显荣于天下者众矣。”[27]

谨案: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许行考》:“许犯即许行也……古人名突、逆字行,知许行盖名犯子行矣。”[28]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说“余意许犯殆即孟胜,《尔雅·释诂》:‘犯,胜也。’名犯字孟胜,义甚相应。”[29]杨伯峻《孟子译注》提出不同看法,“某氏云:‘今按许犯即许行也。’但此说亦不甚可信,‘许犯’与‘许行’,一名一字,固可相应,亦不能谓墨家之许犯即农家之许行,某氏勉纳许行于墨家,殊属牵强。”[30]黄世瑞《墨子后学考辨》认为不管从名字的呼应,还是从哲学思想方面考证,都不能说许犯就是许行[31]。笔者认为,钱、郭、杨、黄四先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而,由于史料阙失,“许犯即许行”或“许犯非许行”均未能坐实,亦不是拙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在此将不再深究。则许行(约公元前390-约公元前315年),姓姜,氏许,名行,又名犯,炎帝裔孙伯夷之裔,出于周武王裔孙文叔,以国为氏,世系未详(《孟子》中仅此一见)。其为战国前、中期楚国著名的思想家、农家代表人物,主张人人都参加劳动,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与孟子的“劳心者治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针锋相对,故孟子与其进行“农”、“儒”之辩。

谨案:关于许行之年世,《先秦诸子系年》为“公元前390-公元前315年”,孙开太《战国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的思想》、叶志衡《战国学术文化编年》从。兹从之,补证有三:

第一,许行“自楚之滕”与孟子相见时,已经声名鹊起。《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32]许行可能先在楚国推行自己的主张而未能实现,只好率领众徒“自楚之滕”另找贤主。由“其徒数十人”可知已影响非凡,以此观之,当有相当的年纪。据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孟子于滕文公元年游滕,此为梁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公元前322年)[33]。孟、许二人当于此后不久在滕游说滕文公,出于自身利益,二派间未免相互辩难。孟子此时约75岁①。

第二,许行与孟子同时。《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赵岐《注》:“陈良,儒者也;陈相,良之门徒也;辛,相弟。弃陈良之儒道更学许行神农之道也。”[34]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说,陈良即《韩非子·显学篇》之“仲良氏之儒”[35]。若此,则其年世当在子思之后,而又早于其徒陈相。子思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顷,孟子为子思之徒,陈良年世与孟子大致相当。陈相原为陈良之徒,后转而投师于许门,则陈良与许行年世大致相当。那么,许行当与孟子大致同时。

第三,许行不应亲自就学于禽滑釐。《吕氏春秋·当染篇》:“禽滑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36]《先秦诸子系年·许行考》:“许犯即许行也。”[37]假如钱先生所言为是,则许行应受学于禽滑釐。而禽滑釐约卒于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②。《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38]即使许行于禽滑釐卒前始跟随其学习,则许行至少也应生于公元前410年左右。这显然太早。故笔者以为,禽滑釐不应亲自教授许行,或者是许行就学于其弟子。如果钱先生所言为误,则许行不会受学于禽滑釐。

要之,许行大致生活于楚悼王至怀王间。同时,宣王沉溺于声色,威王横征赋敛,怀王宠信谄臣,致使战乱频仍。在许行眼中,这些君主均非贤者,这样的国度不适合行“神农之教”、“先王之道”,君主们也不可能采纳其建议。他只好于滕文公元年(公元前322年)顷带领众徒数十人游滕,并与前来游说的孟子师徒进行多次辩论。时孟子当75岁左右,许行与孟子相当而略小。

三、屈氏族属、世系暨屈宜臼事略考

关于楚屈氏之族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39]《水经·江水注三》引《世本》:“熊渠封其中子红为鄂王。”[40]《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二、《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并引《世本》:“楚子熊渠封中子红于鄂。”《路史·国名纪三》罗萍《注》引《世本》“(鄂东)熊渠中子红封之。”《大戴礼记·帝系》:“自熊渠有子三人:其孟之名为无康,为句亶王;其中之名为红,为鄂王;其季之名为疵(疵),为戚(越)章王。”[41]《史记·楚世家》:“熊杨生熊渠。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42]

谨案:《楚辞章句》卷一:“其孙武王求尊爵于周,周不与,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43]林宝《元和姓纂·八物》:“屈,楚公族芈姓之后。楚武王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屈重、屈建、屈到、三闾大夫屈平字原、屈正,并其后也。”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天子五庙,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则皇考者,曾祖之称也。”[44]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上古无轻唇音,‘无’、‘毋’之声纽与‘伯’同,无、毋古韵在鱼部,伯古韵在铎部,又平入相转。所以‘无康’、‘毋康’,推其本源,当作‘伯庸’……屈原所说的伯庸,即见于《世本》和《史记·楚世家》的句亶王熊伯庸……所谓伯庸是‘祝融’、‘熊绎’、‘熊通’的说法都难以成立。今定被屈原称为‘皇考’或‘皇’的伯庸,即是熊渠的长子熊伯庸,于名、于事、于封号、于楚国的历史皆无不合……伯庸正由于被封在甲水边上的句亶,才号句亶王。屈氏由句亶王而来,句亶王的封号又与甲水有关,故屈氏即甲氏。”[45]可见,王氏以为屈氏出于楚武王之子屈瑕,林氏因之,说非。故笔者此不取。则楚屈氏为熊氏之别,出于熊杨之孙、熊渠长子熊伯庸(句亶王、句袒王)。

关于战国时期楚屈氏之世系,《太平御览》卷四百三十七引《胡非子》:“屈将子好勇,见胡非。”[46]《淮南子·人间训》:“屈建告白乞曰:‘白公胜将为乱。’……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高诱《注》:“屈建,楚大夫也;石乞,白公之党。”[47]《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匄。”[48]《史记·楚世家》:“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宫。”[49]《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50]《战国策·楚策四》:“长沙之难……遽令屈署以东国为和于齐。”[51]《说苑·君道篇》:“屈景闻之,从楚归燕。”[52]《说苑·建本篇》:“楚恭王多宠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楚必多乱……’”[53]《新序·节士二》:“白公胜将弑楚惠王……拔剑而属之于屈庐曰:‘子与我,将舍子……’”[54]余知古《渚宫旧事》卷二、《后汉书·黄琬传》李《注》、《太平御览》卷四百二十一同。《楚辞章句》卷一:“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55]《左传·襄二十二年》杜《注》:“(莫敖)屈建,子木也。”《左传·襄二十三年》杜《注》:“屈建,楚莫敖。”[56]《左传·襄二十五年》杜《注》:“(楚令尹)屈建……(令尹)屈建,子木……(屈荡)代屈建。宣十二年邲之役,楚有屈荡,为左广之右。《世本》:‘屈荡,屈建之祖父。’今此屈荡与之同姓名。”[57]《左传·昭五年》杜《注》:“(莫敖屈)生,屈建子。”[58]《国语·晋语八》韦《注》:“子木,屈到之子屈建也。”[59]《楚语上》韦《注》:“建,屈到之子子木也……巫臣,楚申公屈巫子灵也。”[60]程公说《春秋分记·世谱七》:“屈氏世为莫敖,瑕生边,边生朱,朱生荡,荡生二子:曰到,曰申;到生建,建生生;又,重完一人……按《世本》:‘荡,建祖父。’屈氏别族申氏,屈申之后曰申公巫臣,不详所系。巫臣生五子:曰阎,曰子荡,曰弗忌,曰晋狐庸,曰晋邢侯,又一人。”[61]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战国时代的屈氏人物,比屈原稍前的有屈宜臼,屈原的父亲屈伯庸;和屈原同时的有屈匄、屈盖,比屈原稍后的有屈署。”[62]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屈氏渊源与世系表》详细考证了楚武王至顷襄王时期屈氏世系,属于战国时期的有:(楚惠王)屈建,屈庐,屈固;(简、声王)屈将;(悼王)屈宜臼,屈(上);(怀王)屈匄,屈原,屈景,屈昜,屈犬,屈,屈(貉),屈,屈挚,屈惕,屈庚,屈为人,屈貯,屈宜,屈署[63]。

谨案:《春秋分纪·世谱七》四库馆臣《考异》:“按:《世本》:‘荡,建祖父。’宣十二年邲之战为右广者是也。襄公二十五年楚有屈荡,同姓名,盖误尔;不然,或同一人也。今止书其一。又《世族谱》以申为荡之孙,据《世本》申为荡之子,今从之。”则《世族谱》与《集解》二说自相违戾。若《谱》之屈荡即到之父,申之曾祖父,当为“屈申,屈荡曾孙”;若《谱》之屈荡即申之父,当为“屈申,屈荡子”[64]。又,《左传·成七年》:“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室,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杜《注》:“(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皆巫臣之族。”则子阎、子荡、弗忌皆巫臣之族而非其子。故笔者此不取《春秋分记》说。

又,楚屈氏有二屈建:一为春秋楚康王熊昭时屈建(子木),《左传·襄二十二年》《左传·襄二十三年》《左传·襄二十四年》《左传·襄二十五年》《左传·襄二十六年》《左传·襄二十七年》《左传·襄二十八年》《左传·襄二十九年》和《说苑·建本篇》载有其言行,此不具引;二为战国楚惠王熊章时屈建,《淮南子·人间训》《说苑·权谋篇》载有其言行,此不具引。《说苑·建本篇》、《左传》杜《注》、《国语》韦《注》与《春秋分记》所载为春秋时期屈建,《淮南子·人间训》所载为战国时期屈建。詹安泰和周建忠所考战国时期屈氏世系基本一致,其顺序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大致相符。故笔者从之。则战国时期屈氏之世系为:屈建,屈庐,屈固;屈将;屈宜臼,屈(上);屈匄,屈原,屈景,屈昜,屈犬,屈,屈(貉),屈,屈挚,屈惕,屈庚,屈为人,屈貯,屈宜,屈署。

关于屈宜臼其人,《淮南子·道应训》:“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宜若曰:‘王不知起之不肖,而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人也。’”高诱《注》:“楚大夫,亡在魏者也。”[65]《史记·韩世家》:“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门。何也?不时。’”裴骃《集解》引汉许慎语:“屈宜臼,楚大夫,在魏也。”[66]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比屈原稍前的有屈宜臼、屈原的父亲屈伯庸;和屈原同时的有屈匄、屈盖。”[67]

谨案:屈宜臼,即《淮南子·道应训》之“屈宜若”,亦即《淮南子·道应训》之“屈子”,亦即《说苑·权谋篇》《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三》之“屈宜咎”,姓芈,本氏熊,别氏屈,名宜臼,祝融支族芈姓季连之裔,周文王师鬻熊之后,熊伯庸二十五世孙,屈原之曾祖,生卒年未详。其熟知典籍,善于辞令,主张“敦处笃行”,是战国前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贵族文士,传世有《逆天道、戾人理,祸将至论》《敦爱而笃行论》诸文。

四、孟胜事略考

关于孟胜其人,《吕氏春秋·上德篇》:“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徐弱)还殁头前于孟胜。因使二人传钜子于田襄子。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钜子于我矣,当听。’遂反死之。”[68]黄震《黄氏日钞》卷五十六、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卷七、马骕《绎史》卷一百○三、陈厚耀《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卷四并载此事而全本《吕氏春秋》。则孟胜(公元前420年-公元前381年),墨家钜子,帝喾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弃之裔,季历之孙、文王姬昌庶子周公旦之后,姓姬,氏孟,名胜,重义守信,熟知典籍,素有令名,富有文才,为战国前期著名的墨家文士,传世有《不见符、力不能禁,不死不可论》《以死行墨者之义、继其业论》诸文。

又,钜子在古今文论著中多论述,如《庄子·天下篇》“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69]《吕氏春秋·去私篇》“墨者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70]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下》“向崔本作钜……墨家号其道理成者为钜子,若儒家之硕儒。”[71]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墨家思想》“墨家钜子之名可考见者尚三人。盖其制度与基督教之罗马法王极相类。……又颇似禅宗之传衣钵也。”[72]郭沫若《青铜时代·墨子的思想》:“墨家有‘钜子’,大概等于后世宗教的教祖。”[73]方授楚《墨学源流》:“(墨子)本人必为第一任。当然,钜子以禽滑釐在墨家地位之高……迨至孟胜,最少为第三任之钜子矣。”[74]

谨案:钜子亦作“巨子”,高氏认为钜子、孟胜是二人,非也,“钜子”与“孟胜”是复指而非并列关系。就现存文献记载来看,墨家钜子主要有墨子、禽滑釐、孟胜、田襄子和腹等人。他们是墨家组织的领袖,具有绝对的权威,是派内规章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后世的钜子为前世的钜子所指定,其他成员要绝对服从钜子。尤其是在钜子制实施之初,钜子是墨家集团的主心骨,有很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关于孟胜之生年,《先秦诸子系年·诸子生卒年世约数》定为公元前420年[75]。兹从之,补证如下:据《吕氏春秋·上德篇》《贵卒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楚悼王薨,宗室大臣作乱而射刺吴起于王尸前。悼王既葬,子肃王臧立,乃令人尽诛射杀吴起并中悼王尸者70余家。阳城君参与此次事件,因畏楚肃王治罪而潜逃,于是楚肃王没收阳城君的封国。此当在楚悼王薨、楚宗室乱后不久而肃王令人诛杀射刺者之时。而恪守墨家道义的钜子孟胜既不见阳城君之符,又力不能禁,只有以死殉义。此事发生于楚悼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阳城君既托付孟胜以重任,此时孟胜当不会太年轻。若以40岁计算,上推40年,当为公元前420年前后生。故从钱穆说。

综上所考,楚鲁阳氏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周文王师鬻熊,因封地在鲁阳而得氏,战国前期世系为:楚平王(熊居)→公子结(司马子期)→公孙平、公孙宽、鲁阳文君……许氏为炎帝裔孙伯夷之裔,出于周武王裔孙文叔,姜姓,以国为氏,战国时期世系未详;楚屈氏为熊氏之别,出于熊杨之孙、熊渠长子熊伯庸(句亶王、句袒王),战国前期的世系为:屈建,屈庐,屈固;屈将;屈宜臼,屈(上);屈匄,屈原,屈景,屈昜,屈犬,屈,屈(貉),屈,屈挚,屈惕,屈庚,屈为人,屈貯,屈宜,屈署;孟氏为帝喾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弃之裔,季历之孙、文王姬昌庶子周公旦之后,战国前期世系未详。此四族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有鲁阳文君、许行、屈宜臼、孟胜。此四子可谓是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的代表,对繁荣楚地文学起到很大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3-06-25

注释:

①孟轲生年,详见拙文《孟轲生平、仕齐考述》,待刊。

②禽滑釐卒年依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诸子生卒年世约数》,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94页。

标签:;  ;  ;  ;  ;  ;  ;  ;  ;  ;  ;  ;  ;  ;  

战国初期楚国作家群体考_儒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