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的实践与思考_投资论文

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的实践与思考_投资论文

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项目前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设项目前期审计在实践中的主要做法

(一)以投资估算、市场预测、经济效益评价为重点,多角度进行审查

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在实践中主要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审查:

1.投资估(概)算。有的建设单位为了争取项目,故意压低投资,人为地将投资控制在能够批复之内,或由于批准权限的制约,本来是一个整体项目,但以多报少,待项目实施后再以"配套项目"、"收尾工程"等名目追加投资。在审计实践中发现,项目前期往往存在以下两种倾向:在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的投资估算中,内容漏列,取费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在初步设计概算中又提高标准,增列费用,使投资估(概)算不够准确、合理,有的项目设计概算超出可研投资估算,并且超出的幅度较大。按照建设程序规定,项目设计概算超过可研投资估算10%以上,须重新报批可研报告。

2.市场预测。市场问题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对此应进行反复审查。对预测的产品销售价格,要审查其依据是否充分,对有疑点的要进行核实。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尤其要注重产品市场需求情况的审查。

3.经济效益评价。为保证经济效益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严肃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切忌为"可行"而"研究",把评价作为争投资、争项目、列计划的"通行证"。

技术数据比较明显可辩,而经济数据由于掺入了人的因素,这就使数据带有主观随意性。并且由于评价过程的连续性,一项基础数据的错误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严重失真,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对基础数据的审查就应格外细心。例如,某建设项目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产品销售价格取市场价格,而原料和水、电、汽等价格取公司内部价格。为了使效益评价更加可靠,防止压低成本,抬高售价,使经济效益虚高,审查时建议原料和水、电、汽等的价格也要采用市场价格,并进行重新评价。

评价方法是否规范也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主要检查评价所需表格是否齐全,表中所列项目是否有多列或漏列情况,中间数据计算是否准确等。

(二)从技术改造项目的特点着眼,深入进行分析审查

技术改造项目与新建项目不同。新建项目所发生的费用、收益都可归于项目;而技改项目的费用和收益既涉及到新投资部分,又涉及到原有基础部分。因此,对技改项目的评价就有其自身的特点。审查这类项目除了进行一般的审查内容外,应更加注重对技改项目自身特点方面的审查。某单位在对一个技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仍然采用新建项目的评价方法,把技术改造后的销售收入全部计入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而没有扣除不进行技术改造时的销售收入。因为原生产线不进行技术改造还可维持生产,仍是有收益的,这部分收益应该从改造后的收益中扣除。同时,该项目建设期的停产或减产损失也没得到体现。因此,审计建议对该项目的评价要采用"有无对比法",以增量指标作为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依据。

技改项目评价的另一突出问题就是忽视新增流动资金。技术改造可引起生产能力的提高,继而造成流动资金必须追加。一个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流动资金投资,"单打一"的投资方式形不成项目的整体效益。在对技改项目进行审查时发现,新增流动资金往往被忽视。

(三)对中外合资项目严格把关,维护中方利益对合资项目的前期审计要始终坚持严格把关,维护中方利益。某公司与国外一家公司拟合资建设一个化工项目,在审查项目建议书时发现,该项目没有合理分摊我方先期建成的公用工程费用,同时由我方公司供应的原料价格明显偏低。为了维护我方利益,我们提出建议,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处置。

二、强化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的几点思考

(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

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与投资额、生产费用、销售量、产品价格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只能指出项目评价指标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却不能反映项目的风险程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主要是对项目未来的收益进行评价,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未来的评价是有一定风险的。风险分析是建设项目评价的客观要求,而目前的建设项目评价却很少考虑风险分析。特别是对那些不确定性大、随机因素多的项目来说,不进行风险分析就相当于只对某一种特定情况作出分析,就此进行投资决策是不全面的。因此,在建设项目前期审计过程中,应注意积累资料和经验,努力创造条件,为开展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打下基础。有条件时,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依据,减少投资失误,提高投资效益。

(二)对中外合资项目要突出关键环节的审查

外商到中国境内投资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利,其获利的途径主要是:第一,经销中外合资企业产品,从中获利;第二,代购机器设备和原辅材料,从中获利;第三,从技术转让中获利;第四,从合资企业分利或股份升值中获利;第五,从中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中获利。如果外商完全寄希望于合资企业,即从中外合资企业分利是其惟一获利可能的话,该合资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就是各股东的效益,也是中方合资者的效益,这种情况下的中方合营者风险较小。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外商往往把精力放在创办前谈判技术转让,机器设备和原辅材料的购买;开业后又热衷于合资企业产品的经销。因此,对中外合资项目的审查,尤其要突出以下两个关键环节的审查。

1.设备、原辅材料的审查。这是把好"进口"关。中国境内的原辅材料及设备,或者质量差,或者外方合营者有意不用而百般挑剔,逼着合资企业请其代购原辅材料或设备。由外方合营者代购的设备乃至原辅材料,有的即使不是外方合营者所产,也要由外方合营者结算,因为倘不如此,外方合营者就失去了从中牟利的机会。所以,在设备和原辅材料的购入上委托外方合营者,无疑给外方合营者更多的赚钱机会。对这一问题应进行具体分析,严格审查。

2.产品销售渠道的审查。这是把好"出口"关。在合资项目中,不能简单地把外商包销产品看成是利益保证的前提。外方合营者往往巧妙地利用合资企业不得不依靠外商投资者这一事实,极力压低合资企业产品价格,牟取暴利。尤其是当外方合营者股份少于中方合营者,代办机器设备、技术转让已经几乎赚够"本"了,所以,国际市场上好卖时,就积极参与销售;国际市场上不景气时,则一走了之。而中方合营者则完全依赖合资企业。因此,在销售渠道问题上应深刻分析,扭转被动局面,确保中方合资者的投资效益。

(三)要进行多方案比选

科学的决策关键在于对多方案的分析、比较与评价。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明确指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进行各项主要经济和技术(如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择、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方式以及资金筹措等)决策时,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几个方案进行经济计算,结合其他因素详细论证比较,作出抉择。目前,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单方案决策的。建议在项目评价时要坚持两个以上方案供比较选择,实行差额决策。

标签:;  ;  ;  ;  ;  ;  

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的实践与思考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