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水准测量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化在水准测量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化在水准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吴雯雯,吴 阳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云南 安宁650304)

[摘 要] 水准测量是测量学基础课程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观测,对地面上的两点之间的高度差进行计算。而信息化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授课当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和信息化的教育思维,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和技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信息化教学在水准测量这一节课当中的应用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

[关 键 词] 信息化;水准测量;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便捷,使得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亮点之一。对高职教学来说,将信息化教学的教育理念应用其中,是顺应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笔者以“水准测量”这一章的信息化教学应用为案例,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信息化扩展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的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对课堂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前导入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将他们带到自己感兴趣或者好奇的学习内容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信息化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分析和总结,找到学生最可能感兴趣并且还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前导入的优化设计,帮助教师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上专心致志、认真听讲。

3.中国新诗“三美”特点多文本阅读分析。以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死水》《再别康桥》《雨巷》为主要文本,并搜集如《沙扬娜拉》等新诗,研究新诗“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特征。

在学习“水准测量的原理”这一课时,如果开门见山,直接把“水准测量”的概念灌输给学生,学生既听不懂,也没有兴趣去听,这就会导致这整节课的效率低下,学生只能被动听课,而不会通过主动思考,去研究和发现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更不会提出问题寻求解决,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之低,甚至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教师在催眠,会在课上睡着。但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很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可以挑选当中比较有意思的内容,进行课前导入的设计。比如我国目前深山峡谷当中的最长悬索桥——四渡河大桥,整座桥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宛如飞在空中一般,这样的画面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同时这座大桥的建设过程能够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能够达到课前导入的效果。所以我就利用一段四渡河大桥的航拍讲解视频作为课前导入的内容,让学生在观赏视频之后思考一个问题,大桥横跨山谷,屹立于两座大山之间,两侧同时开始建设,最终在中间合为一体,成为完整的一座桥梁,但是设计师和建造者是怎样确定支座与桥墩的起始高程的呢?一旦出现差错,桥梁建设就面临巨大困难。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心中也会充满了疑惑,于是开始积极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而指导老师就在这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把“水准测量”的概念和原理解释清楚,学生瞬间就恍然大悟,懂得了其中的原理和奥秘。

由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主办的“中国工程建设焊接论坛”是我国工程建设焊接领域的年度盛会,论坛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推广和技术交流为主题开展论坛交流,助推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建设相关行业和会员单位的焊接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产、学、研、用”的有效融合,推动中国由焊接大国向焊接强国的升级。

二、构建情境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普通水准测量”一课的实训课中,学生需要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以及转点的选择,并且熟悉记录、计算和检核实训数据,了解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以及计算方式,懂得仪高法检核测量数据的过程和步骤。在实训前,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模拟视频总结实训步骤,对实训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把握。然后就要进行小组分配,每四个人为一组,每组一台自动安平水准仪,通过模拟过的实训操作流程,小组成员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最终得出测量的数据结果。但是最终的结果需要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一旦加入了开根号运算,人工计算的精确度就会大幅度下降,学生就可以使用计算机将记录的观测数据录入计算机软件,通过计算机的公式运算,自动得出结果,使测量数据更加精确化。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计算机,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软件,比如Flash动画效果设计等,辅助教师教学或者帮助学生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精确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于“水准测量”这章课程来说,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实训课程,并且还要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最终的结果。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模拟实训的步骤过程,为学生实践打好基础和铺垫;同时还能通过动画效果,直观地展现水准仪工作原理和水准测量原理,让学生把握好实训的方向和根基,在实际动手时保证不会跑偏;此外对于测量结果的计算,如果使用平差软件,能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准确性,最大程度降低实训误差,确保实训的精确度。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培养协同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要进行复习,一般通过做题能够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和总结,但是传统的习题方式固定且落后,不能达到更高的时效性,需要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测验,即时完成检测的结果上传,通过数据分析,形成统计图表,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完成相应的教学评价,得到实时的教学反馈,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以“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实训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四个人一个小组,保持每个小组的合理分配,保证各个小组综合实力的平衡性,提高小组成员的配合能力。当小组成员就位之后,就要进行任务分布,每个组员轮流进行观测、读数、扶尺、记录等操作,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每一个程序中来,出现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组内讨论研究,实在不能解决,就在指导老师巡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老师帮助他们进行解答。同时还可以安排小组成员进行视频记录,将实训过程拍摄下来,在最后完成实验之后,通过每个小组的视频记录,总结各自的问题所在,纠正出现的失误,铭记导致错误发生的缘由,保证下一次实训当中不会再次出错。最后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及时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作出评判,激励那些团队当中发光的学生,鼓励那些在队伍当中发挥作用较低的学生,提倡优秀带落后,让小组内部以及整个班级形成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四、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水准测量的教学过程

比如在学习“水准仪的使用”一课中,由于水准仪是操作型的器材,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一般不会允许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多允许学生参观一下器材的外形和设计。所以在不能让学生直接进行操作的前提下,要想把使用方法教给学生,仅仅通过课本上的操作流程是不行的,那些文字叙述很难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使用的感觉,甚至还会觉得烦琐无意义,也就很难完成理解和记忆,哪怕真的背诵下来了,真正拿到水准仪时,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操作了。所以指导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展开视频教学,提前录制好水准仪实际操作的教学视频,并且配上操作流程的文字叙述,学生通过视频能够发现每一个步骤的实际操作过程,难度较高、容易犯错和理解失误的操作过程还可以进行视频慢放,或者局部细节扩放,让学生更清晰、更直接地看到操作手法,这样更能加深印象,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就不会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了。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优秀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设计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设立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或者是通过学生实践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和状态,将其氛围带入课堂当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进而达到构建情境教学的目的。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情绪感染,体现出不一样的学习态度,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通过多媒体等设备,设立声画同步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好、更直观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了情境教学的质量,完善了情境教学的缺陷,让学生更容易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五、利用网络平台随时在线测验,实时进行教学反馈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当中,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个方向的内容,协作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协作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能够同时展开思考,并且按照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进行任务分配,最终达成个人任务的同时,完成团队目标,这就是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合作学习的思想,帮助学生体会合作共赢的成功体验,收获值得信任的优秀同学和伙伴。“水准测量”是应用性、实践性都较强的一章课程,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实训课程当中加入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学习任务为最终目标,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实训,通过任务的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训课程,并且得到测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协同能力,对以后的发展和学习也有巨大的作用。

在“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一课当中,在完成课上的讲解之后,立即就能让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完成在线检测。比如仪器误差的分析、观测误差的计算、外界条件的影响等这些重点内容,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检测报告,指导老师就能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看到整个班级的成绩起伏,并且根据这些反馈内容,能够针对性地对某些学生或者全班学生进行专题性质的二次讲解,弥补第一次课上的遗漏和难点。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之间互相指导,各自取长补短,这样一来,既温习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还能弥补自己遗漏的知识。

为了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和水平,太湖流域管理局按照国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求,于2008年组织开展了执法依据梳理和执法职权分解工作,进一步理顺了执法体制,规范了执法行为,增强了队伍能力。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除了提出进一步完善机场港口建设,增加交通便利程度外,还为申请来大陆定居的台湾同胞,提供绿色通道。在政策第40条中,明确要进一步升级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服务方面的系统设备,实现台胞证在广西与大陆居民身份证同等使用。这一条措施落实后,台湾同胞在广西的生活会更加便利,生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子女教育方面,政策第43条明确,台湾籍学生可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就学,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完善的政策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台商来广西投资办厂的顾虑。

综上所述,在水准测量的课程当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要擅长利用教育资源,设计更好的课前导入;构建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情感体验;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协同能力;积极使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完善教学过程;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完成及时测验和实时反馈,完成教学中的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沈维莉,张克纯.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三、四等水准测量”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

[2]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

[3]谢小魁,周清,方武生,等.三四等水准测量教学的测站图示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

[4]江金霞.控制测量课程教学中创新实践案例:以“二等水准测量”教学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7).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78-02

◎编辑 张 慧

标签:;  ;  ;  ;  

信息化在水准测量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