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消费模式与青年教育_青少年教育论文

青年消费模式与青年教育_青少年教育论文

青少年消费方式与青少年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晓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教授)

党和政府对在群众中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给与高度重视。在《“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要使青少年担当起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任,就必须使青少年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从长远看来,在青少年中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而青少年消费方式是青少年生活方式中极其重要内涵之一。青少年的物质消费方式和精神文化消费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首都的北京一直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发展。它的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地域特色、作为我国政治及文化中心的地位等等,这些因素必然要对北京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消费动机、消费理念、消费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首都北京在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是确保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青少年发展指标。青少年的消费方式是青少年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发展指标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实现与国外、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的横向比较与接轨,作为首都的北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北京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首都青年发展指标。选择青少年消费方式研究作为切入点,对于探讨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建构青少年发展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也容易取得突破。

因此,开展首都青少年消费方式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开展首都青少年消费方式的研究可以为政府把握青少年消费的动力、引领青少年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制定有关青少年发展的事务与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及决策依据。同时,为下一步建立青少年发展指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实现与国外、港澳台以及国内其它城市青少年发展指标的横向比较。这一研究,从现实和理论看,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纪秋发:(北京青少年研究所 副研究员)

在前期的文献研究、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于2005年3月-6月进行了一项定量的问卷调查。样本由学生和职业青年两部分构成。针对学生,调查了1200名大、中学生,实际有效的样本为1072份,有效回收率为89.3%。针对职业青年,调查了100名在职青年,实际有效问卷为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0%。以下简单介绍调查的一些主要发现。

首先,首都青少年有可观的自由支配的金钱,有着较强的消费支出能力。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每月能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以50元以下和51-100元为主,分别占各自群体的66.3%和54.4%。此外,这两个群体中分别有5.1%和4.2%的人每月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超过了500元。大学生每月能够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以301-500元为主,占该群体的23.7%。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学生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即消费支出能力的两极分化问题。20.3%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支出在100元以内,而几乎相同比例的学生(19.8%)的消费支出超过了500元,少数学生月消费支出更是在1000元以上。当今中国大学校园中贫困学生与“贵族”学生共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因贫困而带来的各种生活负担及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踏实完成学业,不仅是关乎他们家庭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由于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在职青年可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及消费能力要明显的高于学生群体。四成以上的在职青年每月拥有的可自由支配并用于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的金钱数额在1000元以上。

其次,不同青少年群体的消费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看,青少年将可自由支配的金钱主要花费在电话卡/充值卡(50.5%)、衣服/鞋子(47.5%)、快餐食品(46.9%)、学习用具如文具(43.6%)、音乐CD或磁带(39.8%)、消闲/娱乐期刊(37.6%)、专业书/参考书(36.8%)、电影DVD或VCD光碟(30.7%)等方面。初中学生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学习用具如文具、音乐CD或磁带、消闲/娱乐期刊、快餐食品、专业书/参考书、单机游戏光盘等。高中学生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学习用具如文具、快餐食品、音乐CD或磁带、电话卡/充值卡、消闲/娱乐期刊、衣服/鞋子、专业书/参考书等。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电话卡/充值卡、衣服/鞋子、快餐食品、专业书/参考书、学习用具如文具、消闲/娱乐期刊等。在职青年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衣服/鞋子、电影DVD或VCD光碟、电话卡/充值卡、快餐食品、音乐CD或磁带、消闲/娱乐期刊、运动/健身(卡)等。

第三,当出现入不敷出时,向父母借(要)与减少或延缓消费是主要的解决方式。总体上经常出现钱不够用的青少年占19.2%,偶尔出现钱不够用的占59.7%,从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占21.1%。一旦出现钱不够用、入不敷出时,向父母借(要)与减少或延缓消费是青少年主要的解决方式,选择比例分别为56.2%和52.2%。此外,33.5%的青少年会向朋友、同学或同事借。选择其它的解决方式的青少年相对都比较少。四个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对在出现钱不够用的情况下的解决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和高中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向父母借(要),其次是减少或延缓一些消费。而大学生和在职青年的选择相反,他们首先会想到减少或延缓一些消费,其次才是向父母借(要)。

针对青少年实际的消费支出状况与能力,我们认为,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这一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对外界的接触更广泛。他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得到改善与提高,也知道父母、家庭在金钱方面不会对他们吝啬。他们有着可观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对消费有着自己的主张,但并没有表现出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消费”的趋势。消费对青少年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的需要,是对自我形象的定位与肯定。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消费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是加强青少年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我们的调查数据表明,追求享受型的消费者并不是青少年的主流,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对外交流的增加,注重物质消费与享受的消费主义文化有可能在我国得到某些人及利益集团的推崇。因此,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消费教育,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与观念,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与消费行为,引导他们做明智的消费者。

肖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

对青少年消费方式的研究我感到是特别有意义的,在我国学术界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还很少,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而且青少年消费研究非常重要,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意义。

影响青少年消费方式的除了广告、媒体这些东西,可能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比如我们现在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今后是不是能够在这一方面做一些相关研究。前年我到美国作了一次访问学者,通过一年时间的观察,我感觉到美国在引导青少年消费方面做得比我们要好。成年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但青少年很多只是消费者,而不是一个生产者,因此它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美国,很多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用家里的原料自制饮料,然后装在一次性的杯子,就在家门口的路边上卖。很多人都是很主动地把车停下来去买这些饮料,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支持孩子,因为这是一种生产行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有关社会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除了媒体、广告,更重要的一个应当是学校教育。我建议对教育如何引导青少年消费这一问题做一些研究工作,确定需要涉及哪些内容,我觉得这会有重要的指导意渝。

另外,关于特殊群体的深度访谈,像贫困大学生等都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就是在北京的民工青少年,我不知道有没有涉及这一方面的研究。比如在一些打工子弟学校里,以及已经毕业了的民工青少年,他们实际上是被边缘了的群体。对这些人的消费状况做一些研究也是特别有意义的。对他们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会比较好,通过访谈了解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可能需要锁定一到两个典型人物,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追踪研究。

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针对“青少年消费方式”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决定青少年消费的有哪些因素,我想到大概就是三个因素。一个是生理、心理方面,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消费心理行为。以前他可能没有什么自主的消费,也没有这种心态,慢慢接近成年阶段,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普遍有着这种反抗的心态,等过了这个年龄段就又不一样了,等他到了和父母一样的年龄段,反抗心态也就淡了,可能又跟父母的心理是一样的了。因此生命周期是第一个因素,在这个阶段的人,会有这种心态和标志,这标志着个人的一种认同,表示我跟以前不一样,跟你也不一样。第二个是社会因素即代际文化。同属于青年人,但处于不同的代际中,比如60、70、80年代的人,他们在消费行为上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媒体宣传方面的因素。但总的说来,即使是在同一个生命周期中的群体,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在消费行为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第三个是文化因素,文化也有周期,但比生命周期要长,可能有一二百年。从目前来看,我们是处于一个比较大的文化时期即后现代的消费文化。以前,资本主义时代是以物质生产为核心的,但到了二十世纪中后期,物质生产已不再是问题,消费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文化对青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消费行为实际上反映了消费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不自觉的,但会在我国青少年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青少年的收入。在研究时要考虑到他们收入和家庭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水平。另外一个是职业,职业不同,消费情况也会有差异,比如教师、干部、经理等,由于职业特点的不同导致心理方式的很大差异,即使收入一样,消费行为也会有差异。要对影响青少年消费方式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我想大体上就是这几个问题。

刘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处长)

对这样一个课题,从我们规划管理部门的角度看,应在把握宏观和中观研究角度的基础上,把课题设计成不同的阶段。比如对青少年消费方式的调查,可以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段一步步去完成。这一段就是对大中学生的调查,下一步再针对职业或待业青年去研究。这样界定就会很清楚,还可以集中精力,把一个群体的问题分析得更为透彻深入。最后,经过几个阶段的工作,资料积累丰富了,再做一份更为完善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各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青少年群体的消费状况进行对比,还可以同时开展跟踪研究,对同一个群体的状况进行追踪。

对消费者群体我们就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他是生产者同时还是消费者,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经济学领域。还有一个社会学的角度。具体采用哪个角度,涉及到我们研究的目的,如果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研究,那么就应研究树立什么类型的消费观念;如果是社会学的研究,那么关注的就是消费在社会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赞成对青少年的消费从综合性的角度去研究,也就是说既有经济学又有社会学。

还有就是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在研究青少年的时候,应当注重和他们进行多多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说教式的教育,对他们勒得越紧,他们反而就会对我们进行封锁,或者就是报喜不报忧。但若采取开放的方式,有了沟通反而会发生相互影响。我们应当想办法,怎样才能使他们接受我们,又不让他们特别反感。当今的青少年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现在是讲求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时代,这对消费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多做一些调查积累,在这一基础上接受他们的观念,在我们的研究观念和他们的观念之间,理解和沟通很重要。

再有就是消费结构的问题。和我们通常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现在的青少年在吃的方面花费实际上是很少的,更多的是精神消费。对他们来说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需求的重要性在提高,这也反映在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中,吃穿的比例在下降,精神在上升。我们的研究应该对他们的消费趋势做出预测。

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博士)

这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挑战性性的课题。青少年的概念很广泛,其消费也越来越丰富。现在是应该把这个课题研究做得更精致更有针对性的时机了。从国内外来看,类似的科研也有,但都只是从表面上了解一下情况,做一些一般意义上的调研。

青少年是一个丰富的消费群体。对于高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更多的是和经济学、社会学很有相似的研究,如经济方面的消费行为或者消费动机。但对低年龄段青少年,这实际上不是一个经济消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和心理群体问题。如果我们的研究不与文化和心理研究关联起来,就算不上是名副其实的青少年消费研究。青少年消费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经济学是最基本的,比如消费多少、消费结构等;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年龄阶段。经济、社会,还有文化、心理,这是重要的四个方面。传统消费研究中的结构的变化,从我们的视角譬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就是价值观心理的变化。其中重要的是关于金钱的观念,关于花费的意识、关于生活质量的意识、关于名牌选择的意识等,都可以体现出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的变化。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温饱社会中我们更多研究的是物质消费,而小康社会我们更需要研究的是文化消费。青少年不仅是一个年龄群体,更是一个文化群体。什么叫大众文化?在中国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青少年文化。为什么星光大道、超女那么火,因为实际上它与青少年文化是分不开的。青少年是一个文化的重要领域。现在有些媒体提出了一个“新娱乐”的概念,也就是科技产品的娱乐性使用,值得我们关注。谈到青少年的娱乐消遣,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体育运动,现在则需要更多关注科技的使用,如网络、mp3、手机等,在青少年中已有超过50%的拥有这些东西。消费是体现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变迁的很重要的方面,现代时期娱乐是为了工作的,而现在娱乐本身就是一个生活质量问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消费体现了自我认同。青少年的消费导致其分化,譬如开宝马车的、穿乔丹鞋的等等就是一个群体,消费完成了人群的构建。如果我们调查一个专门的穿名牌服装的个案,那肯定是一个文化心理问题的表象。还有现在信息时代的娱乐方式,他们的群体中体现着一种完全不同于老一代的对待娱乐的自我概念。

就青少年消费教育而言,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强化理性消费意识,使消费和收入、地位相吻合。譬如他的父亲是一个百万富翁,要求他穿很普通的衣服也不太现实。同时还要强化经济独立意识,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要通过合法的劳动去获得。这样消费是与一个人的地位、教育、收入相吻合的,这是体现现代文明的,是可以提倡的。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飞速变革的时期,人为地为青少年框定许多东西,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接受一种观念,即消费什么应通过独立劳动,自己去获得。让你的消费与劳动相匹配,就是理性与文明的。

王文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谈青少年消费方面,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消费、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演变。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个比较大的跨越阶段。这是由温饱到小康、全面小康的过渡,由物质向文化的转变,由标准到多元化的变化。对青少年消费方式也要用多样多元的观点来看待。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消费主义文化现象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消费主义文化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一种过度型消费的现象。厂商和媒体鼓吹着什么消费创造市场,结果人们都想着去提前消费,过多地追求消费文化。这种现象在首都青少年中有什么影响,需要我们去研究。消费的引导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密切相关,要引导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朱强:(TNS市场研究公司 IT总监)

我从市场调查的角度说一下我们的调查结果。9月份我们做了全国四个一级城市的生活形态调查。我先介绍一下调查的基本情况。首先,调查样本为2000份,其中18岁到29岁的群体样本是760份。我们的问卷中与消费相关的题目是平均每月消费支出是多少,这其中包括车、房、教育及其他消费。48%的人反映他们月均消费是1000到2000元,3000元以上占4.3%,还有9.1%的月均消费在500元以下。然后每月的吃住的消费方面,排名第一的是社交应酬,占29%;其次娱乐、餐饮。我们关注的教育是11.1%,然后服装、化妆品为22%,健身及其他占8%。这是消费项目。

关于消费观我们设计了一些问题。在“有时候会购买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物品”这一问题上,18到29岁的群体平均分为3分,而总体平均分2.2分,这说明18到29岁这一群体对这一观点是相当认同的。而对“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价格”这一观念,18到29岁这一群体的得分远远低于总体水平,他们很不看重商品的价格。但在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产品质量这一方面,他们和整体还是比较接近的。在喜欢高科技产品和购买时髦商品方面,18到29岁这一群体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在喜欢标新立异方面,这一群体的分为4.4分,而总体水平不到3分。这是我们的调查所反映的消费观上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与青少年心态也有关系,就是偶像崇拜现象。我们的问卷给出了一个包括古今中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25人名单,要求他们任选一个。从结果看,在18到29岁这一群体里,排名第一的是刘翔,有28%的人选他,第二是姚明,第三是成龙,第四是杨利伟。李宇春、周笔畅等只占3%。显然从整体上来看,他们会喜欢一些娱乐人物,但并不把他们当作心中的偶像。

标签:;  ;  ;  ;  ;  ;  

青年消费模式与青年教育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