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朱春美论文_朱春美

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朱春美论文_朱春美

摘要: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为国内总GDP的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机械制造业逐渐扩大生产,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随着企业利益增加的同时,安全问题也在不断暴露。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落实普遍不充分,有些产业甚至缺少安全标准,这将对员工安全和企业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制定并实施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形势;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H188文献标识码:A

1机械制造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样,机械制造业也是一个基础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赖关系,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程度在宏观意义上决定着机械制造业是否能够平稳发展,这个结果也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着其他行业,因此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对于其自身还是其他行业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

安全生产管理是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状况稳定转变的根本保障和重要依据。随着科技和信息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也在向技术化方向发展,为实现这个转变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从制度制定、实施、监督等各方面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生产的安全科平稳进行,预防并努力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情况。

安全生产管理的落实是防范事故发生,保证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最有效方式。安全生产管理对于人员、生产机械、生产环境等各方面都作出了细致的规定,并且这种规定贯穿于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目的就是在安全生产方面进行严格的约束,保证企业各项生产活动有章可循,如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很多安全事故都能避免,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的安全系数。

2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因素

2.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自然因素,不受人为控制,换句话说,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去降低其影响,照明、温度、湿度和噪声等等这些都属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机械制造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通过影响员工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比如,黑暗环境让员工情绪压抑,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不利于员工进行操作,有些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2.2人为因素

目前进行机械操作的人员大多数属于中老年人,他们技术水平低,大多数人在上岗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安全意识薄弱,因此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机械设备本身

机械设备本身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机械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生锈、磨损或者出现故障,从而影响机械操作的效果。当机器发生故障时,它会增加机械师在操作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因此,维护人员定期对机械进行维修养护对于机械的正常使用非常重要。

2.4人力资源因素

在新形势下,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同时,这些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概念知之甚少,而且大多数操作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导致生产过程中频繁发生违规行为。

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3.1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不规范

科学、合理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是机械制造行业进行安全生产的依据,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其展开,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决定的生产的安全性。现阶段许多机械制造企业在制定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时,经常会忽视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和生产环境,因此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对实际的生产往往不具有规范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考核与奖励机制不完善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适时地一项基本工作就是人员考核,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能力与素质进行测评。实际情况中,考核机制的缺失使员工缺乏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同时奖励机制没有结合员工意愿,可行性偏低。因此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部分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仍然较大。

3.3应急方案与机制形式化

机械制造行业中许多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时,都根据要求制定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应急方案,但这些方案很多都存在缺陷,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例如机械制造行业中发生率较高的事故触电与起重,应急方案中虽然有相关处理方式,但往往缺少必要的实战演练,难免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在事故发生时起到作用。

4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实施途径

4.1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完成安全各项目标指标。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通过对员工思想和行为上的管理,减少和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杜绝监督考核上存在的宽、松、软现象。加强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杜绝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或者安全管理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考核的就不考核,存在的好人主义、形式主义现象,要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工作中多动脑想办法,必须坚持灵活主动的原则,努力开拓新的工作前景。

4.2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政府相关人员应该注重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需要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的宣传力度。宣传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引起大家的重视,使机械使用人员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讲解一些机械使用时所需要用到的知识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明确规定每个操作步骤的具体要求,保证工作人员对机械的正常使用。另外,还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人们需要通过机械使用考核,取得合格的成绩才能进行机械的操作,这样有利于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3完善人员管理体制

机械制造企业在管理体制上要加以完善,从领导和员工两方面入手,做到“双管齐下”,综合管理。首先要加强对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在制度、权力、经济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制定过程中结合部门工作确定不同的标准,责任到人,保证每个部门都有充分的安全保证。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将规范以文字形式印制成册,人手一份,树立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重视程度;并且要制定考核制度,定期进行员工考核,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能够被有效落实。

4.4加强设备维修点检工作

首先,企业需要专门成立设备维修小组,对设备维修周期以及维修方案进行合理设定,明确维修小组具体的工作职能。其次,企业需要规范设备维修点检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要求维修人员严格按照维修标准,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保障设备各项功能正常。

4.5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避免机械制造企业中很多已知的安全事故,但还有许多风险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这需要企业提前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在指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考虑,从火灾、触电、停电、烫伤等等各个部分入手,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即使安全事故发生也能得到最及时的处理。同时,要加强事故演练,使员工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冷静面对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降低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避免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成为一纸空文。

结束语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是降低安全事故风险的关键手段,企业要坚持党的指导方针,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指标体系,通过完善人员管理体制,加强考评和监督,从上层领导到员工共同维护安全生产标准化,同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稳定生产。

参考文献

[1]冯仁专,汪晓.化工机械制造中的安全因素与控制策略[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3):231.

[2]贺捷.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2):234.

论文作者:朱春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朱春美论文_朱春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