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言观行读小说论文_杨瑛

品言观行读小说论文_杨瑛

杨瑛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500

【摘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基于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散文性小说——《搭石》的细读,引导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反复诵读以及对文中的好词佳句的深入理解,充分体会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各种情感,领悟其中包含的优良品德。通过学习并品味文中的美,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在文学语言、思想、情感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字】品言观行读小说;人教版;小学语文;《搭石》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049-01

一、精读优美的句词,感受其中描绘出优美的画面

文中对于一行人在走过搭石的时候,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景色描写,描绘出了一幅具有真实画面感的景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词语进行详细的理解,从而带给学生感同身受的乡间上下工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作者在创作该篇文章时的感情是怎样的。接下来让我们以原文为例,体会作者描写的美景画面。

例如:“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理解这一段的时候,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解释人影绰绰中的“绰”是什么意思,它表示宽裕富裕,也用来形容姿态柔美。在本文中则用来形容走过搭石的行人们的姿态非常柔美。所以,同学们应该怎样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呢?教师引导学生们想象,是不是看见河里的水清的能够看得见水底的石头,当一阵风吹过来,水面荡起了层层波纹,行人的影子映在水面上,画面真实美极了。

通过这样对景色的描写、对行人的描写,能够与现实中我们生活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够突出作者对家乡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相亲们的怀念之情。

二、从实践表演中品味文中行人的人性美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提升的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扩散的氛围中,强化其对各种品行的深入理解,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有所感悟同时能够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文中“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段文字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理解行人的谦让品德,教师可以在学生们对文章熟读的基础上,选择几组学生将“行人搭石相让”的场景重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就能通过亲身体验明白其中蕴含的文明品德,从而在全班引起共同学习优秀品行的共鸣。

再如,在学习“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开。”文段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优秀品格,就有必要仔细了解一下何为搭石。事实上,搭石就是一种天然的石头,未经处理直接使用时,踩上去必可避免的会出现左右晃动,因此走过搭石一定要既快又稳,否则就容易落水,因此作者的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再回到原文中重新阅读并体会,老人们的行为是多么让人感动,这是为了后面过来的行人能够平稳的度过搭石,可见老人的善良高尚品德。

三、深入理解文本,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刘章的这篇文章,跟他大多数的乡土诗歌一样,具有鲜明的特点——朴实、真情、发人深思。从整篇文章来看,作者在创作《搭石》时,已经具有非常丰厚的生活经历,在城市生活与自己的家乡生活的对比之下才有感而发,通过对家乡搭石生活的描述反应当前的社会现象。事实上,“搭石”在文中就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充分代表了山民们的各种美德:善于为他人着想、谦让礼貌等。这些美德都是和文中自然而朴实的美景融合在一起的,实现了整篇文章气韵流动的风格。学生在学习中就需要深刻地体会文中景美、人美的相互融合和统一。

例如文中最后一段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者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从整篇文章来看,这句话无疑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但是教师应该基于这句话,让学生们从文中找出具有“乡亲们美好情感”的其他句子,因为理解散文、小说不能单纯从整体或者细节单独理解,而应该从整体到细节进行良好的过渡,不仅能体会整体的升华情感,还能体会细节的魅力。

结束语

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文章其学习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关键问题是要通过学习体会到人生的哲理,在学习《搭石》这篇散文性小说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仔细研读文中的优美词句、品味文中的人性美、感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教师在教学中,以这种品言观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丹枫.品言观行读小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文本细读[J].教育,2018(31):182-183.

[2]陈莉.入声入精入境品味文本之美——略谈《搭石》一课的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1):77-78.

论文作者:杨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品言观行读小说论文_杨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