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发展现状谈我国“卓越中医生”培养体制论文_刘舒雷,俞赟丰,胡箐,皮珊珊,何凌林,彭烨,简维

从国内外发展现状谈我国“卓越中医生”培养体制论文_刘舒雷,俞赟丰,胡箐,皮珊珊,何凌林,彭烨,简维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8

【摘 要】2010年“卓越医师”的计划提出后,对中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掀起了全国各地中医教育院校的改革浪潮,改革既取得一定成效,也出现许多弊端。本文基于我国国情,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从贯通式教育(长学制)、淘汰分流制度、师承型培养三方面出发,以国内外发展现状为现实依据分析,为我国“卓越中医学”培养体制改革作出贡献。

【关键词】卓越中医生;培养体制;国内外;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G420

Analyzing the reform of the “Excellent CTM student”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Liu Shulei 1,Yu Yunfeng 2,Pi Shanshan3,Hu Qing 4,He Linglin 5,Jian Weixi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Abstract] In 2010,the publishing of”Excellent Doctor”make new 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A wave of reforms has been launched across the TCM education college all over the country,these college have h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some corrupt practice.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and combine with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to discuss from Through education、Elimination of distributary system and Teacher bearing training,analyzed ba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to make a contribution for the reform of the “Excellent CTM student”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 Excellent CTM student、Culture system、Domestic and Foreign、Development status.

医学教育现已进入第三次的改革发展浪潮。正如医学教育全球独立委员会在《面向新世纪的卫生人才的报告》提出的,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大学教育、以问题为导向的整合教育等两代改革的良好基础上,目前已经进入了以“ 转化式学习”为标志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浪潮。医学教育越来越国际化、全球化。

中医是我国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特有的医疗体系,也是世界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民健康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一直以来,中医教育与整体医学的教育一样,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待提高,面临着三个“不适应”: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趋势的不相适应、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相适应、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的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各高校越来越提倡医学教育重归精英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借鉴国际化、全球化改革的经验,开展中医教育模式研究,实现中医教育本土化、特色化的发展,无论从实践价值以及理论价值来看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医学生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培养制度的构建,既是学术传承之需,更是中医学发展之要。

1.贯通式教育(长学制)

贯通式教育是以学生全人格的培育为根本,打通各学段阻隔,从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以及连续性为策略的教育理念。长学制教育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应运而生,是医学教育贯通式培养人才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国外医学院校广泛应用。在我国,各大中西医学院校多采取八年制教育,实行“ 八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教育原则。

从国际角度来看。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国家,他们高等医学教育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本科毕业后,通过入学考试考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的医学课程,毕业即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德国大学医学院学制为6年,4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必须进行为期2年的临床培训。而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分为学校理论学习6年以及临床住院医生实践2—5年。[1]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的国家,其学制特点与我国相类似,高中毕业生进入医学学院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以及临床实习后,即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

纵观国内中医学教育情况。我国中医师目前任然以五年制培养为主,五年学习结束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证书,2015年后,国家卫计委在全国推行住院医师亏规范化培训,即本科五年学习后,还要进行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近年来,我国各中医院高校也纷纷试点长学制教育。1988年即出现七年医制医学教育学制,最初以十五所医学院校为试点,毕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直到2001年这一学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其中包含52所高等医学院校。八年制医学教育学制最初在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试行,到2004年扩展到了12所,[3]如今,大多数医学教育院校的七年制教育已被八年制取代,我国总共有超过了一百五十所医学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班以及京华传承班均采用了“ 5+3”培养模式,即5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上3年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毕业时授予“两证”,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医教育院校将长学制与中医传统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教学模式。如山东大学创办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型中医” 班。“传统型中医” 班釆用本硕连读的学制。[5]

通过以上信息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中医学高校纷纷试点实行八年一贯的教学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管如此,我国培养中医学人才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以5年制本科培养加上三年规培为主,尽管如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对比国外普遍偏短。研究表明,长学制的贯通式教育更有利于提高中医学生的科研水平、临床实践水平,更能培养优秀精英中医人才。[6]

2.淘汰分流制度

实行淘汰分流制度,严格医学生培养过程的中淘汰分流,从而探索全面的、有效的考核评估办法,这是一种确保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国外医学教育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我国中医学院规范教育实施时间较晚,因此我国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淘汰分流制度。

国际上,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7]英国医药类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中的医学系、牙医系以及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8]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通过率较低,而没有通过全部考试的学生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9]

我国中医学教育发展较晚,目前的淘汰分流制度不够完善,主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如部分院校“5+3”本硕连读专业,在执业医师考核中不合格同学会由专硕分流至学硕;或者区分两种学制不同的培养方向。五年制医学学士学位获得者只能担任全科医师,主要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八年制医学硕士学位获得者才能担任专科医师的资格。[7]

综上所述,对中医学教育实行淘汰分流制度,严格中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淘汰分流,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对于如何培养临床医学高素质复合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该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让我国的临床中医学教育的淘汰分流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3.师承型培养

针对中医教育改革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3年提出了三点意见,首先是就提出要创新师承教育模式,可见传统师承教育方式在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代中医教育改革实验主要体现在如何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其中最突出表现在师承教育的领域。

在国外没有与中医的师承教育相类似的制度,院校的导师制研究居多,现以牛津案例研究为例。牛津大学的“二元制”体系,尤其是导师制,为大家津津乐道,学校本身也为此而自豪。导师几乎负责了学生从进大学到出大学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各个方面的事情,一个导师几乎是个“全才”,不仅本专业的知识雄厚,对相关专业,如数学、化学和物理也有相当的知识水平。[14]

全国已经有多所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以中医师承教育为主要突破口的改革工作,相继开展了相关项目的试点,如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等,收到良好效果。[10]如山东少年班学制,其中预科阶段3年,教授高中的大部分课程,进行中医启蒙,本科阶段为5年,在教学中增加了中医经典的训练强度,开设中医古籍选读、训诂和音韵等课程,毕业后即授予学士学位。[11]河南仲景班,学校提倡师承的学习方式,除知名资深教师为该班授课外,在临床上还选聘几位名老中医作为学生的临床导师,达到强化临床能力培养的目的,并且跟师每三个月一换,拓宽知识领域,而不局限于一家一师之言。[12]广西、山西、广东中医传统班四学年开始确定导师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一名学生指定一名导师,学生跟师期间,按师带徒模式进行培养。[13]长春中医药大学开办了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为导师组组长的研究生师承班。学校实行名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学年、第五学年第一学期理论教学与临床跟师学习相结合,在上午跟师学习,在下午理论授课的教学模式。

各大高校中医教育改革试验,主要体现在如何将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相比于导师制,师承制有其连贯性、终身制的特点,但执行难度大也是它的发展阻碍,现国内各大中医高校实践中大多集中于本科师承班以及研究生导师制的研究,国家政策也停留于继续教育层面,缺少了教育的连贯性,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可行的一贯制师承教育体系。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内容的中外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卓越中医学生”培养体制,培养优秀的卓越中医人才,实际上是中医学教育重回归“精英教育”,我们国家从上世纪开始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越来越多的中医高校纷纷进行改革教学实验。由于中医学的特殊性,在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必须要重视中医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目前我国中医教育的长学制、淘汰分流制度、师承型培养便是继承吸收后探索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培养现代卓越中医学人才的可行途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高校试点实践收获了很多经验,但部分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形成一套严谨可推广的“卓越中医学生”培养体制,仍需要广大中医教育院校不断从实践中思考总结。

参考文献:

[1]李勇,贺加.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的研究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3):65—66.

[2]LoudonI,Horder J,&WebsterC.Gener~Praeti~undertheNation~Health Servia 1948—1997[M].New York:Oxford Umversi~ PressIne.,1998:278—284,306—309.

[3]尹晓然,张军.国外临床医学教育现状以及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6(6):271—273.

[4]省外多所名校录取分数线将超一本30分以上上[M].2013.

[5]金阿宁中医实施师承制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0):900—901.

[6]陈丹筠.长学制医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关系研究——基于S大学医学院长学制本科生的研究 [J].2015(17):108—109.

[7]黄子杰,吴胤歆.国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医学教育学制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7(4):573-575

[8]陈小红.日、韩、澳、新、法、英、美各国高校入学制度比较[J].民办教育研究,2005(6):99—102.

[9]赵庆.瑞典医学教育介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6):475—476.

[10]洪净,吴厚新.遵循成长规律培养铁杆中医[N].中国中医药报

[11]孙丰雷,高华.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02-104.

[12]皮持衡.构建师承教育与现代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M].杭州.2005:796-797.

[13]韦,,林寿宁.中医专业传统班实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04):92-94

[14]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86.

论文作者:刘舒雷,俞赟丰,胡箐,皮珊珊,何凌林,彭烨,简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从国内外发展现状谈我国“卓越中医生”培养体制论文_刘舒雷,俞赟丰,胡箐,皮珊珊,何凌林,彭烨,简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