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治疗进展论文_姜凯,饶立(通讯作者)

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治疗进展论文_姜凯,饶立(通讯作者)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罹患真菌性鼻窦炎的病患逐年增加,而本病的发生除了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创伤之外,还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临床医师应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寻找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笔者着重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关键词】治疗进展;真菌性鼻窦炎;诊断方法;危害性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009-01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gal sinusitis

Jiang Kai,Rao Li (Corresponding author).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ungal sinusiti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causing physical trauma to patients and seriously affecting their daily life and work.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gal sinusitis,which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Key words】Treatment progress;Fungal sinusitis;Diagnostic method;Hazardous

1.前言

当人体的鼻窦和鼻腔微环境改变亦或者是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时,可引发真菌性鼻窦炎,本病主要包含有两种病理类型,其一为侵袭性,其二为非侵袭性。因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生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创伤,并能降低其生活质量,所以,早期的正确诊治对于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病患的整体疗效和预后具有显著作用。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2.病因学

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病患来说,其通常是由曲霉菌属感染所致,若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将会加重其鼻窦感染的症状。另外,一些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等)、药物(比如,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也都能引发真菌性鼻窦炎。现代研究表明[1],低免疫机能、体内低氧、富糖和低pH血症环境等比较适合真菌的是生存,故,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人们发生真菌性鼻窦炎的概率将会显著增高。

3.诊断

经CT检查发现,真菌性鼻窦炎病患的受累腔窦密度明显升高,在腔中存在有团块状亦或者是的线状的钙化影,且窦壁骨质被破坏亦或者是吸收。当磷酸钙大量沉积于已经坏死的霉菌丝上时,将会引发高密度钙化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细菌性鼻窦炎一般累及双侧和多个窦腔,存在汽液面,但钙化现象则比较少见。窦壁通常发生硬化和增生现象,且大部分都伴有骨质破坏亦或者是吸收的情况。若窦壁存在骨质破坏的情况,且窦腔中存在软组织肿块样影,需将之和恶性肿瘤进行有效的鉴别。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软组织影,其具有比较高的局限性,可能表现出浸润性改变的情况,经CT检查能够发现,存在环状且均匀的致密影,窦腔未扩大,而窦周脂肪则较为清晰。窦腔骨壁内侧壁是窦壁侵蚀的一个重要部位,对于恶性肿瘤病变来说,一般呈现出广泛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且窦腔骨壁受到规范性的破坏,而病变则能够经骨质缺损部位向轮廓以外进行突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脓血涕等特点,和鼻咽癌较为相似,故,临床医师在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病患时,需将之和鼻咽癌进行有效的鉴别。CT能够将病变的形态、浸润范围和密度等较为清楚地显示出来,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相关资料中提及[2],对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20例真菌性鼻窦炎病患利用CT进行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鼻腔内密度明显升高,5例上颌窦中存在团块状亦或者是线条状的钙化影,6例窦腔中高密度影内含有气泡,2例窦壁明显变薄,5例上颌窦骨壁被破坏亦或者是吸收,本病CT诊断的准确率达到100.0%(20/20)。

4.治疗

目前,手术为临床医师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通过对鼻窦中的全部真菌团块以及病变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同时对窦口进行扩大,维持术后充分的通气和引流,以对真菌生存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变,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过去,临床医师通常会采取蝶窦、上颌窦根治术以及鼻外筛手术等来对真菌性鼻窦炎病患进行施治,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但创伤性比较大,术后恢复慢。近几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鼻内窥镜手术因具备微创、病灶清除彻底、疗效确切以及输液清晰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青睐。多项研究表明,利用鼻内窥镜手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病患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提高其病灶清除的效果,并且,术中术野的暴露的情况也较好,有助于操作者对患者的病变黏膜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成功率[3]。在相关研究中,对13例真菌性鼻窦炎病患进行了柯路氏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无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且13例患者手术治疗都获得成功。针对单纯蝶窦以及筛窦真菌性鼻窦炎病患,需采取鼻内镜手术对其进行治疗,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能够对鼻窦中的病变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并能对患者的鼻腔正常组织结构进行有效的保留,从而有助于减少其在术后发生麻木感以及面颊部肿痛等并发症的风险[4]。对于多窦腔病变的患者,需采取鼻内联合鼻外的鼻内镜手术疗法来对其进行施治,现代研究表明,对3例多窦腔真菌性鼻窦炎病患施以鼻内联合鼻外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在术后的1年之内均未发生疾病复发的情况。提示,鼻内联合鼻外鼻内镜手术不仅能够将病变进行彻底的清除,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因上颌窦刮筛治疗所引发的颅底损伤等并发症。

4.结语

对于真菌性鼻窦炎,应及早明确诊断,同时根据各项检查的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其选择一种最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如此,方可显著提升其病情控制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时光刚,时蕾,张志玉,等.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14例诊断和治疗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8):561-567.

[2]张礼俊,刘垚,马玉玲,等.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CT影像及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65-268.

[3]林琤,范静平,林顺涨,等.真菌性鼻一鼻窦炎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06(4):56-60.

[4]赵亮,谢洪,白云波,等.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5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3):311-314.

论文作者:姜凯,饶立(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治疗进展论文_姜凯,饶立(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