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议:不要让你的脸改变_家长委员会论文

家长会议:不要让你的脸改变_家长委员会论文

家长会:别让面目变了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长会论文,别让论文,面目论文,变了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不可以不开成“告状会”?

谈起参加家长会的感受时,一位家长这样说:“由于孩子比较淘气,我和他妈妈经常被老师通知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每次接到这类通知,我们都感到十分为难。参加吧,肯定又要受到老师的一顿数落和抢白,弄得自己灰溜溜下不了台,不参加吧,作为家长,毕竟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于是再不情愿,也只得按时前住学校,经历一段令人尴尬的时刻……”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长中并非罕见。很多家长之所以把参加家长会视为畏途,主要是因为现在中小学的家长会,不少已经变成了老师的“告状会”。从头到尾,总离不开老师批评孩子成绩欠佳、家长未尽职责,或者家长关心不够,造成近期孩子成绩下降等内容,弄得家长心里忐忑不安,并由此带来沉重的心理负坦,以至于不少家长接到开会通知书,就像接到一个烫手的山芋,不愿意前去接受这种令人尴尬的“再教育”。

家长会作为学校和家长交流看法、沟通意见的一种途径,对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改正孩子各方面的不足有着积极有利的一面。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家长会开成老师向家长的“告状会”,使家长无地自容,显然是有失恰当的。很多家长在学校受了一肚子气之后,回家就难免找孩子撒气,一顿打骂就在所难免了。时间一长,不仅家长会有逆反心理,就是孩子本人提起家长会来也十分紧张,在心里把家长会看作自己大难临头的潜台词——“今夜有暴风雪”。

少些“训话”,多些双向交流

不成功的家长会,明显地缺乏双向交流:家长安静地坐在孩子的座位上,先通过广播听取校长的讲话,再听取班主任老师的情况介绍,然后就散会。几个小时下来,家长基本上就是听校长和老师“训话”,根本没有表达自己想法、提提意见的机会。还有的班主任甚至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当众指责、批评、挖苦。结果,不仅使家长感觉大丢面子,从此害怕开家长会,而且一些家长回家后,把受训过程中的火气全撒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也害怕开家长会。

时下很多父母,都对家长会持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盼着开会,好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校的教育现状;却又害怕开会,惟恐自己的孩子哪些地方不行,落后于人,在老师的“训话”声中,搞得自己面红耳赤,下不来台。而那些平时有“问题”的学生的家长,就更加把家长会当成心理负担了。

应该说,这些是比较普遍的“家长会心态”。训话式的家长会,会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到无地自容。匆匆赶到学校,迎来的却是劈头盖脸的训斥,家长跟犯了错的学生一样,一边听训,一边抑制着心中的怒火。其后果不仅不能推动学生的进步,肯定还会加剧家长与学校、与孩子的紧张关系。

真诚地希望,家长会上,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双向交流。

尽量避免“家长制”作风

在一些家长学校工作搞得不是很成功的学校,开家长会往往千篇一律是这样一种程序:校长向家长们灌输些怎样教肓孩子的大道理;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他们如何辅导孩子,提出系列建议和要求;发本班乃至全校同年级学生的成绩排名表……学校、班主任和老师成了“家长”,家长制作风明显,包办整个家长会的全过程。而真正的家长,只有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份儿,说话插不上嘴,交流找不到人。

部分家长反映,每逢开家长会,气围就变得比较严肃,校长、老师板着脸,一大群家长也很难见到笑容,好像在对学生作缺席审判似的。校长,老师俨然一副法官的模样,数落学生的过失,家长作为“被告”——学生的代理人,只有照单全收。

在这样的家长会上,信息的交流是单向的,即校方向孩子的父母单向传递信息,家长只有听的权利。造成这种单向交流的根本原因,是学校领导及教师均以“封建家长制”的教育者自居,认定孩子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是无知的;另一方面,孩子的父母出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跟校方、跟老师建立起双向的沟通,因而影响了家长会的应有实效。

这样做的结果,使得真正的家长,在家长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和学校、教师之间处于一种不对等的沟通状态。要提高家长会的实效,首先是校长、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家长制”的工作作风,跟广大家长做朋友,为了培养孩子的共同目标一起努力。

不要把家长会变成“宣传会”、“关系会”

家长会本来就是学校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的重要渠道。然而,近年来,极少数学校,特别是少数办学不规范的私立学校,却把家长会开成了宣传学校、招揽生源的“学校宣传会”,和筹捐款、拉赞助的“关系会”,引起一些家长的普遍反感。

李女士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她的孩子在一所私立小学就读,条件的确不错,但她就是反感家长会上学校领导的喋喋不休。在上千人的大会上,几个小时之内,先是校长介绍学校历史、规模和办学特色,接着就是宣传学校在全国、全省、全市获奖的情况,升学率如何如何,教育质量怎样怎样,弄得家长会简直成了学校的包装展示会。

另外就是“拉关系会”。一位姓张的经理抱怨说,这几天他被读初中的儿子弄得心烦意乱,原因是学校成立了一个家长委员会,家委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校筹措活动经费和拉赞助。当然,入选家委会的家长也有一定的标准,即要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能帮助学校免费完成一些具体活动或任务。张经理虽然对学校的举措颇有微词,但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前途,他也只能忍一忍,一方面自己出点钱赞助,一方面还要牵头展开筹款活动。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这种配合要求所有人站在利益的同一方,通过共同努力,形成一种促进孩子进步的合力。学校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培养、教育孩子。这一点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学校把家长当作“财神爷”来招揽生意,或者当作“摇钱树”来变着戏法让家长掏腰包,则是十分不可取的。因此,学校要改变经济利益至上的不良出发点,改变大吹大擂的作风和利用家长的不良做法,努力创造平等温馨的环境,通过相互协作和交流,营造出一种和谐、合作的氛围,这样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才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警惕家长会上的“南郭先生”

打工仔李某来这个城市好几天还没找到工作,就在他心灰意冷时,却糊里糊涂当上了一名高中生的“舅舅”,还生平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家长会,赚到了打工的“第一笔钱”。

据李某称,正当他站在劳务市场大厅门口,百无聊赖之时,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向他走来,将他仔细打量一番后说:“我想雇你当我家长,明天下午3点去开家长会,我会付高价报酬给你。”李某简直不敢相信,问是不是因成绩不好怕父母知道,小伙子答得很干脆:“当然是罗!”然后给出了1个小时20元的价钱。结果,李某不费一句口舌,不花一分力气,轻松地从这个学生的手里赚到了60元钱。

还有一名女中学生,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会前到家政服务公司雇来一名中年妇女,代替她母亲去开家长会。开会时,老师因为一件事情表扬了这位“家长”,没想到这位“家长”却忽然脸红起来。于是老师多个了心眼,当晚给这个学生的家里打了个电话,一核对才发现原来孩子根本就没有将开家长会的事告诉家长,家长会的那个“家长”,是孩子花钱雇来的“南郭先生”。

学校开家长会,孩子们却花钱雇“家长”,这种行为确实令人震惊,但这背后反映出的又是什么问题呢?学校、老师和家长,对此是否能再多一些思索?如果能用宽容代替苛求,勉励代替训斥,积极肯定代替责骂,春风化雨代替暴风雪,那么,还会出现这些“南郭先生”吗?我们相信,惟其如此,家长、孩子和教师,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共同体会到沟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标签:;  ;  ;  ;  ;  

家长会议:不要让你的脸改变_家长委员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