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华
广州茵绿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10100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实现共享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向前发展,本文针对环评数据共享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数据共享的应用措施,希望对实现环评数据共享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基础数据库;GIS
引言:
我国目前有上千家企业和近十万专业人员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进行评价文件的编制和这些文件审批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资料进行数据支持,需要对环境模型进行预测计算等工作,这些工作原本由从业人员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进行数据收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模型和应用技术进行计算分析,不仅在重复工作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因数据不足或交流不畅导致评价文件中数据不科学或不真实,也给了个别环评工作单位造假的操作空间。
1 我国环保环评现状
自2003年9月开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以来,我国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完成数据中心、环评会商系统、共享平台的建设,其中收集了近十几年间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意见稿、审批文件等环评资料,整理我国多个重点行业和数千个工程项目的环评指标和环评全过程数据,同时汇总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水文、气象一类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面向国家、地方环保司局等单位的评估审批会商平台,这个系统在未来逐步会向环评单位和从业人员乃至社会各界进行公开共享。
2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现状
2.1 数据中心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内的数据中心囊括了近十几年内的环境影响评价核心数据,其中包括各个重点行业和上千个工程项目的环评指标,包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形、水文、气象等基础数据,还拥有近十几年间进行的环评项目全阶段数据,已经初步搭建起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囊括基础支撑数据、行业业务数据和评价标准的数据平台,并实现了部分环评数据的核心整合和同步更新。
2.2 会商平台
在数据平台内基础支撑数据、行业业务数据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加入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虚拟现实空间技术进一步建立起一个能够实现环评基础数据处理、数据搜索、模拟数据分析、数据对比、可视化表达和资讯共享等功能的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能够通过海量环评基础数据形成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利用GIS和虚拟现实空间技术形成更加直观的环评图,其中包含着项目的工程概况、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基础、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项目落成前后环境数据对比等功能,能够为国家和地方环保司局的审批和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和数据上的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
我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基础数据在业内的共享,实现GIS资源的共享,实现评价标准与规范的共享。要实现这些共享目标需要充分利用既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和近十几年间的环评项目积累,将例如行业资讯、基础数据、环评技术、项目资料等信息和技术资源与业内机构、企业单位和社会公众进行共享。
3.1 开发服务平台
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服务平台的开发是建立在数据共享基础上的,服务平台对接数据中心和网络门户两个部分。网络门户作为面对用户的数据和技术服务窗口,主要向用户提供数据搜索、资料下载服务,向用户展示服务平台内的数据服务项目、业内最新资讯、国家和地区最新法规公告,向用户宣传服务平台的各项共享功能和服务功能。数据中心主要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和对外更新,定期就业务审批状态、资源库数据等方面数据与服务平台进行交换,实现服务平台数据和状态的及时和准确。服务平台通过数据中心可以与平台内外的共享系统进行数据调用交流,实现数据库内资源数据的共同开发和二次利用,用数据创造更大的作用,实现环评影响评价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3.2 推送法律法规业内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平台除了面向用户进行数据库内数据的共享和与其他平台系统的数据交流外,还需要及时进行环保方面法律法规、业内标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更新推送。近年来我国环保方向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范等文件逐步在进行修订和更新,针对这一情况,服务平台需要及时对此类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数据对数据库内资料进行更新,利用平台门户网站向用户进行最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信息的推送,保持用户使用资讯的最新状态。平台可以利用当前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收集整理用户的搜索、下载和关注偏好,为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平台内数据的共享和二次开发利用效率。
3.3 数据查询与辅助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法规等指标性数据和基础资源数据的采集和入库,也可以向平台用户实现数据搜索和资源下载服务,接下来数据库将逐步实现对现行项目数据的查询和项目环评审批辅助,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应用进度。数据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查询项目所在地基础数据、历年同业项目相关环评审批数据、项目相关法规指标数据以及项目环评审批进度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数据库分析功能进行项目环境指标评价、对地区影响数据等方面的分析,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和项目文件审批工作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辅助。
3.4 GIS开发应用
GIS是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可视化的基础,也是实现环境影响评级成果展示的基础。通过对GIS的开发可以逐步实现基础数据库与Google地图等互联网地图的结合,实现对全国地区边界、公路铁路网络、水系分布等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对环评项目中地区资源、环境敏感区等数据的展示,为环评工作的数据成图提供数据和可视化技术支持。
3.5 支持在线制图和模型计算
GIS系统和基础数据库中基础资源数据相结合,可以对地表地形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环境(浓度、密度、质量等)数据进行环评文件编制工作和审批工作所需要的基础处理和数据模拟,在此基础上平台可向用户提供在线制图和模型计算等深度业务。用户可以将项目所在地区、项目环境敏感数据等数据在平台在线导入,结合平台数据库提供的区域周边环境基础值、环境敏感区等数据形成图像,并输出固定格式的专题用图,实现与环评审批系统用图的标准统一。用户可以使用GIS系统提供的大气、水文等模型,输入项目环境敏感数据,进行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模型计算,用于支持文件数据编制和复核工作。
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可对环保事业的发展实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既有环评数据资源,推动环评数据的资源共享实现,最大效率的进行环保科研成果的应用,节省环评单位和环评审核部门工作人员的人力物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环评单位造假的可能。实现数据共享还需要各个方向技术的配合与开发,不断根据业内工作需要和社会各界要求进行优化更新,才能达到真正的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高晶霞. “互联网+”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应用与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2016,31(04):70-71+93.
[2]余向勇,李莹,陈安,徐峰,万军,杨晓东,屈华. 共享“红线”——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V1.0)开发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12):5-11.
[3]胡乙,赵惊涛. “互联网+”视域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建构问题研究[J]. 法学杂志,2017,38(04):125-131.
[4]岳波,张伟. 采用空间ETL和WebGIS的多工业园区环评全程监管方法探索[J]. 四川环境,2017,36(S1):179-185.
论文作者:刘淑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数据论文; 环境论文; 环评论文; 评价论文; 基础论文; 项目论文; 服务平台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