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连锁化与分销社会化_连锁经营论文

论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连锁化与分销社会化_连锁经营论文

论我国零售商业的信息化、连锁化与配送社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论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00)04-0001-04

一、信息网络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当然零售业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化也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的零售业必然以信息化为支撑。从国际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零售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发达国家,其零售业的信息化程度更高。从零售业本身来看,其信息化的标志是POS、EOS、VAN、EDI等零售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与普及,特别是POS系统的普及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前提。POS系统对零售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POS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收银速度,而且能够迅速、准确地将所销售的商品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使零售经营者随时掌握畅销或滞销商品的信息,从而有利于调整经营商品的结构,降低库存,扩大销售,提高商品的周转率。利用POS系统不仅可以及时收集有关商品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及时收集有关店员的信息、有关顾客(主要是持卡顾客)的信息、有关店铺环境的信息等等,从而有利于经营者制订有效的销售战略、销售计划与进货计划,进而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从各国的经验来看,POS系统的最大贡献是能够对成千上万种商品进行精确的、数字化的单品管理,从而使零售企业经营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感觉管理”转向“数字管理”;由“期间管理”转向“时点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单品管理”。而正是数字管理、时点管理、单品管理提高了零售业的效率,树立了零售业的新形象,改变了零售业的面貌。

EOS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进行联网,并相互传递与交换订货信息的系统,也称电子订货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1)实现订货业务的合理化、效率化。通过EOS系统可以使用户随时与联网的供货方进行订货,大大缩短了订货信息的传递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订货业务的标准化和简单化,提高订货效率。(2)提高商品管理的精度。通过EOS系统可以提高商品订货的速度,及时补充库存,加速商品的周转。(3)提高物流效率。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库存管理、发货作业管理、运输管理的系统化,从而可以提高物流效率。VAN系统是指共同利用信息交换系统,即利用通讯线路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联网构成共同性的信息收集、传递、变换、编辑、检索等功能的信息网络。该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1)大范围的信息传递;(2)全面的信息服务;(3)通讯服务。QR系统也叫“快速反应系统”或“自动补充库存系统”,是指以POS系统为基础建立一个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网络,并对传统业务管理程序或新产品开发、销售等进行根本性改革,以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ECR系统是指制造业与流通业相互协作,使信息流与物流效率化,排除浪费,建立有效的交易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消费者的价格、服务和商品供给系统。

从我国零售业的现状来看,信息化才刚刚起步,POS系统的普及率还很低,目前还只限于少数企业,且多半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大多数中国零售业还停留在现金收款机的功能上。但可喜的是,我国流通管理当局已制定规划以积极推进流通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许多零售企业开始树立开发、应用流通信息系统的观念,并着手引进与应用流通信息管理系统。例如,原国内贸易部于1996年11月21日颁布了《全国商业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九五”规划要求与中长期发展纲要》。该“纲要”提出了以下发展目标:(1)到2000年,全国80%的大型商业企业要全面应用计算机管理,初步实现管理现代化。其中,连锁店必须装备收款机,建立网络系统管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初步建立VAN系统,为实现与银行、税务、供应商及制造商网上作业交换信息创造技术条件。(2)商业店铺要全面应用POS系统,特别是大中型零售企业要基本上实现前台POS系统,而新建的连锁店、超市要全面实行ECR或POS系统管理。(3)EDI系统的应用。具体要求在大城市选择大型零售和批发企业进行试点,开发EDI运行系统标准软件。(4)EOS系统的应用。主要在连锁店与配送中心或供应商之间开展EDI和EOS系统的应用,还包括电子转账系统等。

总之,无论是流通管理当局还是流通企业,都十分重视流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因此,我们预计,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将从POS系统的开发、应用起步,进而向EOS、VAN、EDI、QR及ECR系统的开发、应用发展。

二、组织连锁化

连锁店的产生是零售业第二次革命的产物,连锁化或连锁经营已是世界零售业的主流,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了连锁概念,并随之产生了连锁经营组织。目前,连锁经营不仅受到许多零售企业的青睐,而且也得到流通管理当局的重视,并制定许多有利政策,以推动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零售业的连锁经营发展很快,并出现了各种业态的连锁经营组织,有百货店连锁、便利店连锁、超级市场连锁等等。1998年,我国有连锁公司1150家,连锁店铺15000多个(注:国内贸易局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发展研究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1999.(5):16.),连锁企业实现的销售额达1000亿元,同比增长43%,而且出现了一批很有成长性的连锁商业公司,如上海的联华超市有限公司已拥有连锁店铺360个,并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20余个城市,年销售额达38亿元,经济效益很好。我国的连锁商业在业态形式上主要以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为主,而且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我国零售业的连锁经营在组织形式上则以正规连锁(RC)为主,特许连锁(FC)主要以外商为主,目前以中国资本或品牌为主的特许连锁几乎没有。至于自由连锁(VC),目前在中国还缺乏生长的制度基础、观念基础和信用基础。但我们以为,决定我国零售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的关键将是自由连锁的发展,因此,如何推进自由连锁的生长与发展,对提高我国零售业整体经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连锁商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地区分割、部门所有严重制约了连锁组织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连锁商业是在传统的地区分割、部门所有的体制基础上起步的,因此,只能在本地区、本部门内发展连锁店而很难跨地区、跨部门发展,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部门(行业)特点。例如,我国国有流通部门大体由五大系统组成,即商业系统、物资系统、供销社系统、粮食系统和外经外贸系统。这些部门所属流通企业的财务、人事物资等经营资源都要受本系统的支配、调度、而且有各自的分工范围和发展目标(利税与就业),因此,这些部门在发展各自的连锁组织时,就必然要设法阻止外系统连锁组织的进入,进而妨碍了连锁组织的低成本扩张。(2)大部分商业连锁公司规模过小,无法发挥连锁经营的效用,也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或勉强维持状态。由于地区分割和部门所有体制的限制以及连锁公司起步资本困难,因此,无法在短时期内建立起具有规模经济的连锁组织网络。(3)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采购系统、信息系统和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很难使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4)地区、业态、业种发展不平衡。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连锁商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而广大农村还很少有连锁店铺;从业态来看,主要以小型超市和便利店为主,而大型超市、百货店等的连锁组织则很少;从业种来看主要以快餐、日用加工食品为主、而其他业种的连锁组织也很少。我们预计,从总体上看,今后5~10年将是中国连锁商业的高速发展期,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连锁商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其销售额占有率将持续上升;(2)连锁商业的业态和业种形式将出现多元化趋势,但是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商业仍是主力,且潜力很大;(3)连锁组织网络将由沿海向内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再由中小城市向农村发展;(4)自由连锁组织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需要有领袖人物的存在和政府政策的诱导。这是因为我国存在着大量分散、细小的零售组织,而随着零售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零售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步伐也会日益加快,这些分散的零售组织要想求得生存,其唯一途径就是走联合自救之路,这个自救之路就是自由连锁,因为只有联合起来,增加采购批量、共建配送中心,才能降低成本,从而取得生存的前提条件。

表-1 1998年中国连锁商业企业销售额排行榜

名次企业名称 销售额(万元) 店铺数(个)

1

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 380000360

2

上海华联超市公司 330000359

3

山东三联商社 26879471

4

上海锦江麦德龙购物中心202806 4

5

上海农工商超市总公司 20000094

6

北京超市发连锁经营公司12580042

7

上海捷强烟草糖酒连锁公司 106665129

8

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97650 65

9

华润超级市场有限公司 93609 155

10 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 83622 4

11 上海易初配销有限公司 82000 3

12 深圳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74026 3

13 上海为民超市有限责任公司 57984 65

14 北京物美商城有限责任公司 56162 12

15 上海东方超值连锁有限公司 55782 31

16 成都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51505

4

17 上海阿霍德中汇超市有限公司 46836 40

18 湖南五一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46666 11

19 北京京客隆商厦 44794 9

20 天津家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44126 2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1998。

表--2 1998年中国连锁商业企业店铺数排行榜

名次企业名称 店铺数(个)销售额(万元)

1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 360380000

2上海华联超市公司 359330000

3上海光大海的通信连锁公司 30810000

4南京桂花鸭公司

22323100

5华润超级市场有限公司 15593609

6青岛宏仁堂连锁有限公司

13112000

7上海捷强烟草糖酒连锁公司 129106665

8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

12413749

9上海农工商超市总公司 94 200000

10

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 88 12834

11

大连市第三粮油食品供应公司

84 10057

12

上海美天便利连锁有限公司 80 10505

13

福建华榕超市集团 73 32723

14

山东三联商社 71 268794

15

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65 97650

16

上海为民超市有限责任公司 65 57984

17

北京奥士凯商贸连锁经营公司

63 7701

18

上海八仙集团公司 61 7735

19

上海古今内衣有限公司 60 15114

20

江苏连云港亚欧工贸集团公司

58 6843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1998。

三、配送社会化

配送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制约着零售业的经营水平,目前我国零售业经营成本高,经营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配送体系有缺陷。我国的配送活动最初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且以生产资料配送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这项带有现代色彩的物流活动才在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行业内开展起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运行机制的不断转变,以及效率意识的不断增强,配送越来越受到实业界的重视。对零售商业来说,配送更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已纷纷建立配送中心,开展统一配送业务。目前,我国的配送中心主要以自建型和营业型为主,而共建型配送中心则很少。自建型配送中心是由一家大型零售企业独立投资兴建的配送中心,主要为本企业服务。例如,上海华联超市配送中心就是由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投资兴建的自建型配送中心。该中心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承担着华联超市公司所有分店的配送任务。还有,北京市食品配送中心就是由北京市食品工贸集团系统的生产厂家和系统外同行业厂家共同投资兴建的营业型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占地135亩,具有加工、理货和集散、配送商品的功能,共为200余家企业提供配送服务。

总之,近几年我国的配送中心发展很快,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很重视配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1998年原国内贸易部还颁布了《商品代理配送制发展规划》,各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有关建设配送中心、发展配送事业的发展规划。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配送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现代化、高效率、高效益配送体系的形成还相当遥远,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设施落后。传统的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及零售企业所拥有的物流设施陈旧、落后,从而影响了传统的储运企业或储运机构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配送中心的转化。而许多新建的配送中心由于资金不足,从而无力配备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因此也难以提高配送作业效率。(2)许多配送中心徒有虚名,没有发挥配送中心的应有功能。据调查,我国一些连锁企业虽然建立了配送中心,但统一配送率很低,平均为30%~60%。因此,许多连锁店铺也与配送中心出现了“双亏”状态:一方面,由于不能利用配送中心进行集中配送,使连锁店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没有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配送中心不能满负荷作业,无法分摊固定成本,经营十分困难。(3)自动化程度低、功能欠缺。许多配送中心仍以手工作业或传统的机械作业为主,同时,配送中心与店铺,供应商的信息流通不畅,从而影响了配送中心的效率。(4)现行地区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配送事业的发展。由于地区分割、部门所有,从而使各零售店铺难以利用社会化的配送中心配送商品,由此限制了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5)宏观物流环境不利于配送事业的发展。如城市交通拥挤、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等等也限制了配送事业的发展。

但是问题也意味着机会。从国际经验及我国的现实来看,我们预计,我国的配送事业将会进入大发展时期,其发展趋势可能是:(1)现有的批发企业或储运企业很可能是未来营业型配送中心的母体。由于传统批发商业的衰落致使大量的物流设施闲置或利用率低下,同时,许多零售企业又因资本的制约而无力构建完善的配送体系。因此,利用存量物流资产,发展社会化的配送事业,是实现我国零售业高品质经营的重要途径。(2)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特别是连锁企业店铺数量的增加,许多配送中心的功能将会得到发挥,从而出现“双赢”局面。(3)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价格下降、毛利降低将迫使许多零售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零售企业向物流要利润,从而迫使他们由发散走向联合,而共同采购,共同配送将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样就会促进共建型配送中心的发展。(4)随着零售业与厂商自建营销网络的形成,将迫使许多批发商“无所作为”,从而将转业从事社会化的配送事业。但是,由于传统体制与观念的限制,我国零售业配送体系的发展路径很可能是:自建配送体系——营业性(社会化)配送体系——联合(协作)配送体系。当然,现代化的配送体系还必须以配送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前提,因此,POS、EOS、EDI、QR和ECR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将成为现代化配送体系的支撑条件。

收稿日期:2000-05-06

标签:;  ;  ;  ;  ;  ;  ;  ;  

论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连锁化与分销社会化_连锁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