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讨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患者,对比分析术后发生宫腔黏连以及未发生宫腔黏连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讨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发生率为12.00%;分析单因素发现:宫腔黏连组合并基础疾病、多发息肉患者、合并有内膜增生以及子宫肌瘤流患者、刮宫史、剖腹产史、两次以上孕次患者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宫腔黏连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刮宫史、盆腔炎、合并有其他疾病、剖腹产史、宫内节育器、孕次等均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独立因素。结论: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与患者存在刮宫史、子宫合并有其他疾病、合并有盆腔炎、宫内节育器、多孕次以及剖腹产史有关,均是危险因素。
【关键词】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术后;宫腔黏连;相关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妇科多发疾病,主要是子宫内膜过度堆积多造成的,阴道流血、不孕、流产等是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子宫内膜息肉基本不会引起致命性后果,但仍旧存在少部分恶性倾向的情况,因此临床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主张积极干预治疗。目前,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首选方案就是宫腔镜切除术,效率可高达100%,能够让患者痊愈,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属于侵入性治疗,患者在术后有可能发生宫腔黏连。相关研究认为,宫腔黏连的发生与术中局部组织受损伤有关,还与非局部纤维增生、月经紊乱有关。为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相关因素,本文特抽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分析研究数据并详细说明了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患者,分析100例患者资料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共有42例患者发生宫腔黏连,100例患者中,年龄为21-59岁,平均年龄为(29.47±6.0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31±3.17)kg/m3;其中,19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11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74例患者为单发性息肉,26例患者为多发性息肉;32例患者有刮宫史;33例患者孕次大于两次。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子宫内膜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实施手术时,已排除患者经期时间,同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手术期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宫腔黏连组,统计分析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息肉数目、有无基础性疾病、子宫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刮宫史、剖腹产史、盆腔炎、是否绝经、孕次等情况[1]。将单因素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将纳入Logistics中,采用逐步回归进行筛选,最终得知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独立因素包括:刮宫史、盆腔炎、合并有其他疾病、剖腹产史、宫内节育器、孕次。其中,盆腔炎是由感染引发,患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持续性腹痛,并在活动或者性交后疼痛加剧,阴道分泌物量多且颜色异常,气味腥臭,严重者盆腔有包括或者积液,血清炎症因子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并有其他疾病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刮宫史包括流产、人流以及诊断性刮宫[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采用Logistics分析影响因素,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宫腔黏连发生情况
10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发生率为12.00%
2.1单因素分析
分析单因素发现:宫腔黏连组合并基础疾病、多发息肉患者、合并有内膜增生以及子宫肌瘤患者、刮宫史、剖腹产史、两次以上孕次患者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宫腔黏连组患者,P<0.05。
2.2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刮宫史、盆腔炎、合并有其他疾病、剖腹产史、宫内节育器、孕次等均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独立因素。
3讨论
子宫内膜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是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造成的物质,主要有含有厚壁血管纤维化内膜间质以及子宫内膜腺体构成,子宫内膜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子宫不规则出血、不孕、绝经后出血等,该疾病同样无显著症状[3]。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与机体内分泌有关,诊断方式主要为超声,因此,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治疗方式为宫腔镜下切除术[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00例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发生率为42.00%;分析单因素发现:宫腔黏连组合并基础疾病、多发息肉患者、合并有内膜增生以及子宫肌瘤流患者、刮宫史、剖腹产史、两次以上孕次患者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宫腔黏连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腹产史、盆腔炎、子宫合并有其他疾病、宫内节育器、孕次等均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独立因素。分析本研究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宫腔黏连的发生率为42.00%,分析原因可能与侵入性操作有联系[5]。宫腔黏连一般存在于子宫内膜基底,易发生慢性粘连。调差显示,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独立因素包括:刮宫史、盆腔炎、合并有其他疾病、剖腹产史、宫内节育器、孕次[6-7],由地理因素提示临床,对于此类存在独立危险因素的子宫息肉患者,在术后应积极实施预防宫腔黏连操作,降低宫腔黏连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与苏莉等研究结果相一致[8]。
综上所述,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因素较多,其中刮宫史、子宫合并有其他疾病、合并有盆腔炎、宫内节育器、多孕次以及剖腹产史等均是危险独立因素,临床需注意。
参考文献:
[1]曾静.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6,35(4):84-85.
[2]刘文利,伍月霞,甘秀珍,等.钬激光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0):82-83.
[3]侯丽环,谢卫琴.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预防宫腔粘连的治疗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3):460-462.
[4]宁瑶.宫腔内留置Foley球囊尿管和注射几丁聚糖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8,16(04):112-113.
[5]胡月香.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尿管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106-107.
[6]林文静,李海波,张晨凌.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术后宫腔粘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3087-3089.
[7]段金提,李萍.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23(12):34+37.
[8]苏莉,游兰,黄洪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06):812-816.
论文作者:龙志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息肉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宫腔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论文; 因素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