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采样质量控制细则与样品保存论文_王锁成

地表水采样质量控制细则与样品保存论文_王锁成

湖南索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410007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地表水的质量好坏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对地表水的监测就变得非常重要。然而在对地表水进行监测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地表水采样的质量,采样阶段与实验室分析比较,产生偏差的可能性更高,并且也难以保证地表水采样质量。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地表水监测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地表水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的操作规范要求,并针对地表水采样地地表水样的现场管理,为采样质量控制和地表水样品保存的流程细则提供了标准化的参考。

关键词:地表水;采样监测;质量控制;样品保存

地表水监测至为关键、至为首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地表水监测采样,取得反映真实情况的地表水样本。当前地表水监测的发展态势是使监测作业完全自动化,然而自动检测配套设备价格昂贵,并且使用、维护成本相当高,再加上只有少数的检测项目能够完成自动检测,因此目前地表水的监测仍然依赖于人工采样监测,即从人工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来保证监测质量。

1. 地表水监测不同阶段质量控制

地表水监测流程中,通常包含采样、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记载三个版块,在不同的阶段必须使用不同的方式来确保质量。在采样阶段,由于质量控制举措难以发挥实效,采样质量的控制通常决定于采样人员的素养、水平、采样的技术需求和采样的程序化管控等。而在实验室分析阶段的质量保证能够通过空白试验、平行试验、加标回收试验、比对试验、盲样考核等质量控制举措来完成质量控制。

2. 我国地表水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存在问题

2.1 检测设备落后,缺失标准的分析方法

在我国,由于地表水监测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设备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对于地表水的水质检测,主要以理化监测为主,生物监测、遥感技术监测应用和水质自动监测都相对滞后,极少在实际检测中使用先进设备。同时,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还没有达到一个项目配套一个标准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现有监测方法未能完整地涵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09项标准项目。而且对于一些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缺乏更加简易、快速的现场分析方法。对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共80项),一半以上的目标物质没有标准分析方法,而已有的方法较多采用相对落后的分析技术,并且是对每个项目进行逐一分析,同样费时费力。

2.2 先进的分析技术需要进一步规范

针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中的有机化合物,其样品前处理已有国家标准方法,如采用手工液液萃取、简易顶空等方法。先进的吹扫捕集、顶空提取、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等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标准方法有待进一步规范。另外,在参考、借鉴国外标准方法时,有盲目移用国外标准、移用国外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出现。

3. 地表水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的操作要求

3.1 对采样点位、断面的需求

要完成对某地区水环境质量情况的采集,就需要选取合理的采样断面,并且能够保证代表该地区的水环境具体状况,所选取的采样断面必须符合要求:一是采样断面要清晰映射断面所在地区水环境的具体水质状况以及受污染特点,以最小的断面获得最丰富的水资源环境讯息,采样断面严禁选择有死水区、回水区、河流分叉情况的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采样断面要有显著的方位或参照物完成标记工作,并且标记以后不能随意变更。在被监测的采样断面位置,应布置采样垂线,每条垂线上都应布置采样点,这部分垂线与采样点的数目需要参考技术准则来设定。同时,对常规河流实施地表水监测的频率为每月一次,如遇突发事件或水质异常,应恰当调节采样断面、采样垂线、采样点和采样频次。

3.2 采样容器质量要求

水是大自然中最普遍的溶剂,采样的容器直接影响到采集到实验室操作的样品质量,因此,地表水的采样对对容器的要求非常严苛。首先,选择的容器不能污染水源,不应让容器内壁吸附将要进行检测的成分,尽量控制其不与所选择的水样形成反应,容器口开闭合功能应正常,然而密闭性能要更佳,对光敏感的组分使用深色调器皿存放水样。其次,对采样容器进行清理。在采样以前对容器依照需求进行清理是采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特别是对一些需要酸洗、溶剂洗等特殊清洗要求的容器必须按规定执行才能保证容器不对水样产生影响。通过清理可将附着于容器内外表层的污渍、尘土第一时间清除,预防对水样形成污染导致测试偏差。

3.3 采样技术流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首先,对油类进行采样,必须在水面往下约30厘米处,采集柱状水样,并且是专瓶采样,全部用于测定,采样所要用到的容器严令禁止使用水样来洗涤。在对生化需氧量、有机物质、溶解氧采样阶段,应让采集的样本充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且采用水封。另外,对油类、生化需氧量、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等项目进行采样,必须将其分离并单独采样。其次,在采样阶段,应避免让河床底端的沉积物泛起。采样前,除开油类、微生物样本外,全部采样容器以及瓶塞都要用水样通过反复震荡清洗大致三回后方能使用,假如采集的样本中含有泥浆、泥沙等沉积物,必须在装入瓶中以前静默若干分钟,待泥浆完全沉积后,方可将试样注入容器,然而测试油类以及总悬浮物的水样例外。在水样采集完成后,应做好标识并对水样应再次核查,只要发现问题或错漏,应立刻制定对策,或另行采集或补充采集,全部作业完毕后对采样情况要如实记载。

4. 采样地地表水样的现场管理

4.1 添加保存剂,添加水样标签

为了规避水样在输送或存放阶段发生变化,在采集完毕后应添加保存剂,不论是酸、碱或其它保存剂,其级别与纯度必须与使用需求符合。在某些时段,也能够是添加以前,完成空白实验,来明确试剂的纯度是否与使用需求吻合。为了让水样能够被显著区别以及辨识,对水样贴上标签,让水样能够被区分,确保水样不会混淆。在水样标签上一定要有样本的编号、样本的名称、采集的时间、添加的保存剂等有关内容。

4.2 做好采样记载,反复检查与核实采样

采样记载对监测结果的明确来说极为关键,因此必须详尽记载,记载的内容通常包含断面名称、水样编码、采样时间、现场测得的各项参数、气候数据、水样的感观(例如采样水体的颜色、味道、水表有无漂浮物等)、采集流程特别状况扼要阐述、采样人员签字等。在采样完毕后,应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核实,并记录已明确的采样水体的情况。采样现场质量保证记录的内容包含水样数目、体积的抽查、采样流程是不是与准则吻合、保存剂是不是科学、水样标签内容是不是标准、水样有无密闭存放、其他特别状况发生等。

4.3 控制采样的质量

控制采样精密度的模式是在相同的采样点采样阶段,采集双份水样,将其当成平行样,交给实验室进行分析。对平行样的采集要根据样本总数的10-20%的比例采集,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偏差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虽然无法明确辨识这样的偏差是在采集现场形成的还是在实验室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的。但可以说明样品的分析结果存在采样偏差必须加以控制,因此其仍然是地表水检测采样质量控制中较为常用的一类控制模式,其推广程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地表水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生活用水的质量,对地表水的样品监测能够真实反映当地水质的情况。因此,在对地表水进行取样时,要尽量保证样品的质量,保持样品的原始性。由于在对地表水进行监测采样阶段,有运输、交接等多元因素的介入,要制定规范的标准和规则,确保了采样的原始性、科学性和完备性,有利于实验室对当地地表水的精确监测,解决当地地表水水质的问题,从而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清.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及其在地表水监测采样中的应用[J].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2(01): 26-28+34.

[2]钮朝霞, 杜美, 张俊杰. 地表水现场采样中质量保证措施探讨[J]. 绿色科技. 2016(12): 111+114.

[3]李国锋. 我国地表水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绿色环保建材. 2016(10): 182.

[4]翟志勇, 陈清. 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低碳世界. 2017(16): 14-15.

论文作者:王锁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地表水采样质量控制细则与样品保存论文_王锁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