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潘志军 罗伟文 罗伟雄

梅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 广东 梅州 514031

【摘要】目的:对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升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100例入住ICU的心肺骤停患者,观察并比较复苏成功患者(复苏成功组)和失败患者(复苏失败组)在基础疾病、性别年龄、心脏骤停原因等方面的差异性,对治疗时所用肾上腺素剂量、是否机械通气及心脏骤停时间方面进行整理与总结,探讨这些因素对心脏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复苏成功组与复苏失败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原因等方面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成功组心脏骤停后3分钟内抢救的患者例数比例、肾上腺素使用大剂量以及采用机械通气都是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重要独立因素。复苏成功组明显优于复苏失败组(P<0.05)。结论:肾上腺素剂量、是否机械通气及心脏骤停时间这三方面的因素在治疗上直接影响着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323-01

心脏骤停即是心跳突然中止,都是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心脏射血功能消失,发病时心音消失,脉搏停止跳动,脑、心等关键器官缺氧、缺血,死亡的发生率特别高[1]。在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是第一个被选择的治疗方式,能及时挽救很多危在旦夕的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时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包括脉搏检查、心脏电击除颤、紧急医疗处理、安全方面的评估、用药、呼吸上是否支持等,在加上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各部相同,致使目前该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理想值还差之深远[2]。本文旨在分析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因此特收集我院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入住ICU的100例心肺骤停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8.5±9.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10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立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整理分析将患者分为复苏成功组(65例)与复苏失败组(35例),复苏成功组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36岁-61岁,平均年龄(48.5±10.2)岁;复苏失败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5岁-62岁,平均年龄(48.5±9.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00例患者都进行了心肺复苏手术,内容上均包含呼吸支持、心脏按压、体外循环、电击进行除颤、复苏用药等。为了免除对脑组织的损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电击除颤、用药及呼吸支持时应让患者脑部处于低温环境。并对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做分析,除复苏治疗外还应该同时对患者原始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3]。整理100例患者治疗时肾上腺素的用量、是否机械通气以及各自心脏骤停时间,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数据上的依据。

1.3复苏成功标准[4]

能自主循环心肺功能得到恢复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动脉搏动能摸到跳动;2)动脉压平均值不小于8.0kPa;3)心电图显示正常;4)前三项特征出现10分钟以上。复苏成功:呼吸心跳均恢复正常;复苏失败:自主循环未达到,呼吸心跳未见恢复到标准型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所有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统计见表1

3 讨论

心脏骤停患者前期往往表现出气急、心绞痛、以疲劳等症状,往往在时间上持续较低,如果患者心绞痛、气踹急促、心悸、疲劳等方面加重,说明已经进入发病期,患者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医院进行治疗[5]。以为一旦进入心脏骤停,患者已经失去意识,这时再治疗直接加大了病者的生命危险系数。心肺复苏是对心脏骤停进行急症的根本性方式,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使得最终生命挽救率不尽人意[6]。心肺复苏中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肺泡通气,体内供氧量必定会不足,各项组织陷入缺氧状态,尤其关键的是脑组织,即使复苏成功,心跳恢复了,但是大部分患者仍然可能出现脑功能丧失的悲剧,成为植物人。气管插管是开放气道、保证有效的肺泡通气量最为有效而可靠的实施办法。而在常规气管插管难以施行或者需要心肺复苏等非常规紧急情况下,喉罩通气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其可使用于麻醉和急救中。原因在于它在条件较差时,不需特殊设备,不需喉镜和肌松药,就能够在数秒钟内快速实现有效通气。

所有研究患者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复苏成功组心脏骤停后3分钟内抢救的患者例数比例、肾上腺素使用大剂量以及是否采用机械通气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显示这三种因素可能是影响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具有关统计显示骤停4分钟后存活率大约为50%,较3分钟内又降低了几个百分点,6分钟后存活率急剧降到5%,由此可知越早进行复苏术患者死亡率就会越低,另一方面从生理上来讲大脑缺氧超过5分钟,生还的可能就会越小。肾上腺素能增强患者心输出量,临床上常常用来抢救濒死患者,对心脏骤停患者使用能升高血压、兴奋心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利于病者复苏。心肺复苏术里进行机械通气是其中重要内容,能有效改善肺容量,增加通气量,降低缺氧进而增强患者呼吸功能,临床上也有用药物来加强肺功能的,但副作用较大,机械通气易控制因此成了复苏术的重要方式。

总而言之,治疗时肾上腺素的用量、是否机械通气及心脏骤停时间对心脏复苏成功的影响极大,临床上在心脏骤停极短的时间内及时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并采用机械通气能大大提升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巩玉刚.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07:136-138.

[2]王炳今.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2,15:3272-3273.

[3]高映春.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5,21:3300-3301.

[4]廖正寿,唐云,唐诚江,罗小春,张耀灵.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03:279-280.

[5]祝琳,董河,张晓,黄辉,李欢妮. 右旋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TCI用于经鼻清醒镇静气管插管的可行性[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02:184-186.

[ 6 ].W o r m a l d P J. T h e a g g e r n a s i c e l l: t h e k e y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a n a t o m y o f t h e f r o n t a l r e c e s s.[J] O t o l a r y n g o l H e a d N e c k S u r g. , 2 0 11, 1 2 9: 4 9 7 - 5 0 7.

论文作者:潘志军 罗伟文 罗伟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潘志军 罗伟文 罗伟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