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性抽搐12例临床分析论文_蒋小苹,解小永,薛乃良

癔症性抽搐12例临床分析论文_蒋小苹,解小永,薛乃良

(西安市康宁精神病医院 陕西 西安 710114)

【摘要】 目的:对以抽搐为表现的癔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2例以抽搐为表现的癔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发病时间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鉴别诊断,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因不适应高强度军事训练和军事化管理思想压力过大的8例(66.67%),爱情纠葛2例(16.67%),人际关系不良的1例(8.33%),原因不明的1例(8.33%);军训期新生发病的占66.67%,入学1年的占25%,入学1年以上的仅占 8.33%。结论:以抽搐为表现的癔症患者发病诱因较多,发病率与入学时间成反比,应根据这些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癔症; 抽搐;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56-02

癔症是精神病学诊断术语中最为古老的病名之一,是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以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方式出现[1]。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但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2]。在2010年—2013年,我们按照《CCMD-3》标准,在西安一高校诊治了12例癔症性抽搐女性大学生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民办三本文科学院学生。全部为女性,年龄17~24岁,都通过入学常规健康体检,无任何慢性病史。均由同学搀扶过来或抬过来。

2.发病诱因

2.1 新入学不适应高强度军训发病8例

新入校学生入校后进行军事训练,训练内容主要以队列训练、体能训练为主。训练形式军事化、规范化、标准化。训练时间为14~21个工作日。每天室外训练时间8~10小时。室外气温最高33摄氏度,湿度最高可达60%。训练内容、形式、气象条件对新入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和体力都是一种严峻挑战和挑战。8例在军训中因体力不支、高强度训练、精神紧张、气温较高多次发生癔症性抽搐。

2.2 爱情纠葛2例

处于谈情说爱期间的恋人,当遇到爱情受挫、分手、离校分别、相距较远不能聚会时突然发病。2例患者均有情绪悲伤、激动、忧愁等变化。

2.3 人际关系不良的1例

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占的比例大,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包容、处理紧张的人际关系。

2.4 不明原因1例

无明显原因,在公寓内突然发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对心因性疾病癔症性抽搐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10例患者平时的社交和生活中具有追求完美,增强好胜,情感丰富,性情易变的个性特点。2例患者平时的社交和生活中具有性格内向,胆小谨慎,心胸狭窄的个性特点。9例为独生子女,3例为非独生子女。

4.临床表现

癔症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有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

4.1 主诉

12例癔症性抽搐患者主诉为心慌气短,紧张害怕,全身无力,双手发麻,抽筋等。

4.2 临床体征

临床表现均有突然倒地,四肢不规则抽动,呼之不应,呼吸急促,表情痛苦,双目紧闭,翻开上眼睑可见眼球左右转动。有的会出现昏睡,屏气喘气,四肢颤抖,双手抽搐,心跳呼吸加快,四肢发硬,推之不动,紧张木僵等。

4.3 持续时间

单次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十分钟至几小时不等。单次发作后无后遗症状。间隔期时间长短不一,可多次发作。

5.诊断标准

参照CCMD-3[2]的诊断标准:(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2)临床表现为:手足抽动,屏气或过度换气,或呼吸急促,四肢颤抖,双手抽搐,呼之不理。无舌咬伤及跌伤、无大小便失禁。(3)在暗示和语言诱导下症状容易出现;(4)头颅MRI 或CT、脑电图、脑脊液等检查结果均提示无异常;(5)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精神病、诈病。

6.治疗方法

(1)暗示治疗:检测生命体征平稳后,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心肺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安排安静环境休息,不让老师和同学过多关注,避免人多嘈杂加重患者病情。然后给予心理暗示治疗,同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吸入氧的速度是1.6L/min),同时给予语言暗示;(2)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安慰,协助患者调整心态,引导患者正确评价精神刺激因素,使用认知疗法使患者了解该疾病的性质,正视自身的性格缺陷,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要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以正确的认知方式处理问题。(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镇静剂。

开始治疗时,12例患者均经以上治疗抽搐停止,其他症状消失。无后遗症状。

7.讨论

癔症发病迅速,多有精神紧张、恐惧等诱因。有报道认为癔症发病的神经生理学基础是意识状态改变[3]。临床表现为解离和转换症状,解离症状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转换症状为在遭遇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本病往往有癔症型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多见;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癫痫等。诊断癔症性抽搐须符合以上标准,伴有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本组12例全部为女性在校大学生,心身发育还不成熟,抗挫折能力差,性格特点有癔症性人格基础,9例为独生子女,提示独生子女的教育要注重性格的培养。首诊时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神智模糊,紧张木僵,四肢抽搐为主,易出现误诊。我们在严密观察病情后,按照癔症性抽搐给予心理暗示,辅以吸氧治疗,症状很快缓解。本组病例多在新入学的大学生紧张的军训期间发生,反复发作。郭庆[4]曾报道过在5年内大学生中发生的癔症22例,临床资料和我们报道的相似。周铁燕[5]报道过6例大学生癔症病例。万燕[6]报道4年内大学生中发生癔症26例。说明大学生是癔症容易发生的群体。但均不完全是以癔症性抽搐发作为临床主要表现。我们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搜索,也没有癔症性抽搐的专题报道。癔症性抽搐发作初诊时临床表现紧急,处置时要求准确无误。诊断该病时精神科专业知识至关重要,非精神科专业医护人员遇到此类病人时容易误诊。准确诊治癔症性抽搐,对稳定军训大学生的情绪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深渔邨.精神病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611-61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95.

[3]王万章,储小军.心理治疗对癔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792-794.

[4]郭庆.大学生癔症22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5,6(4):42.

[5]周铁燕.大学生癔症6例急诊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22(7):530.

[6]万燕.少数民族大学生癔症发作26例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4):371.

论文作者:蒋小苹,解小永,薛乃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癔症性抽搐12例临床分析论文_蒋小苹,解小永,薛乃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