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论文_潘洪涛

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论文_潘洪涛

河南宏海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 安阳 456550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建筑用地的减少,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在满足社会对土地利用率的要求的同时,对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施工单位采取先进的地基处理措施,提升地基的荷载水平。在众多的施工方法中,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当前的主要地基处理手段。本文对建筑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应用;质量管控

在这个建筑领域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施工技术得到了普遍的提升,随着技术的提升,人们对于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安全也都有了新的标准。地基是建筑工程地面建筑的承载主体,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对地基的承受上部载荷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将威胁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当今的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大多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由此可见,加强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质量管控的重要性。

1.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导管提漏

导管提漏是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一个问题,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而原因:一方面,泥浆稠度较高,工作人员在测量钻孔灌注桩导管埋深时,没有科学分析混凝土浇筑高度,导致卸管多提,在混泥土而上提离导管,造成提漏拔脱现象,另一方面,导管堵塞,在使用上下提振提取方法时,由于导管埋深较浅导致导管提漏。对于这个问题,多是建筑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在使用测深锤测量混凝土表而高度时,没有仔细校准和核对,使得提升导管出现较人误差。

1.2混凝土配合比不达标

众所周知,桩基施工的材料主体是混凝土,即将水泥,砂石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充分搅拌,之后灌入施工完毕的钻孔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完成灌注桩的施工工作。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各材料的配合比是管理的重点,配合比是否最优直接影响混凝土桩的最终强度。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工作。

1.3导管堵塞

混凝土具有较强的黏粘性,在管道传输的过程中,极易在管道内壁和拐弯处发生滞留,导致管道孔径逐渐缩小,最终导致管路堵塞。根据对管道堵塞的分析发现,管路堵塞与浇筑时间成正相关,即随着管路输送混凝土的时间延长,管路发生堵塞的概率急剧上升。在浇筑过程中还应该尽量避免混凝土输送的骤停,这将导致管路中的混凝土大量堆积,经过一段时间的初凝后,形成块状对管道造成大面积堵塞。此外,还应该注意及时排出混凝土输送管道中的空气,避免因空气堵塞管路。上述方面是混凝土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应该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混凝土输送工作的顺利进行。

1.4初灌未封底

在钻孔灌注桩的浇筑过程中,无法保证钻孔底部的灌注质量是主要的问题,这导致桩体的长度不够,影响桩基的载荷能力。众所周知,灌注桩是依靠导管进行混凝土灌输的,将导管深入钻孔的底部,之后输入混凝土,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填钻孔的整个孔底。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导管的长度不够或钻孔底有岩粉残留,都会导致混凝土无法完全充满钻孔的孔底,导致灌注桩的施工缺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策略

2.1关于钻孔工序的质量管控措施

在进行钻孔之前,首先要根据建筑工程的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钻孔标准,根据建筑施工当地的地质环境选择适合的钻孔设备,正确的安装需要进行钻孔的钻孔机并进行固定和定位,防止在钻孔作业时因机器不稳定而导致钻孔质量问题的出现,更加要注意钻孔机器的钻头和钻杆以及施工点是否垂直水平,这项技术控制影响着钻孔的垂直度。为了防止钻孔失败而形成的孔壁塌陷,施工人员要将这个问题高度的重视起来,通过埋设护筒来防止这个问题的产生,护筒的材料要选择质地坚硬不漏水的结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钢材料和钢筋混凝土构成,安装时,要考虑到地下水资源和土质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安装。在进行钻孔时,要根据设计的标准严格的进行操作,确保钻孔的大小、深度以及垂直度都能符合相关规定的标准,钻孔顺序要按照设计的顺序进行,在钻孔程序过后,要进行及时的清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测检查,将孔中的残渣进行及时的清理,防止因清理的不及时造成泥浆沉淀而形成的塌陷。

2.2制作和安放钢筋笼方法

钢筋笼是灌注桩的骨架,由若干钢筋按照一定的设计排列绑扎而成,通过钢筋笼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混凝土灌注桩的强度,能够更好的承担上部建筑物的重力。在加工钢筋笼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钢筋笼的钢材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材料质量不出问题,这是加工工作的先决工作;其次,应该根据具体的受力情况,科学的设计钢筋笼的结构,确保钢筋笼的直径和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该极力避免钢筋笼的变形问题;第三,钢筋笼的总长度应该与钻孔的长度,也就是灌注桩的设计长度相符,应该对钢筋笼进行必要的除锈等清理措施,确保与混凝土的良好接触。

2.3灌注水下混凝上方法

在混凝土机进行正式的灌注之前,应该对钻孔进行最后的检测,确保钻孔的各项参数符合施工要求,此外,还应该对孔底进行专项清理,确保无残渣堆积。之后,进行混凝土灌注工作。一般来说,现在的混凝土基本采用桑品混凝土,由于运输过程的时间影响,有时会出现混凝土离析的情况,因而,在混凝土进场后,应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的相关参数符合灌注要求。如果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严禁使用。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应该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控制,以略长于灌注时间为宜,第一批混凝上灌注到孔内,时间必须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4浮笼现象的遏制措施

导管埋入的位置过深或者混凝上的灌注速度过快,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浮笼现象。另外,导管挂住钢筋笼提升环节当中,也很容易出现上浮现象。针对这些情况,解决的对策是施工环节中,严格控制混凝上灌注速度,使得混凝上过程中冲击力得到减少。

结语:为了确保成桩质量和桩基工程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通过严格的技术要求、全面的质量控制和多方位的预防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完成了钻孔桩的施工。经过质量检测,严格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强.建筑施工阶段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与质量管控[J].江西建材,2015(18):128.

[2]师军帅,师育勤,杜乐.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3(15):97-98.

[3]陈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工业,2015(8):250.

论文作者:潘洪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论文_潘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