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范畴的价值本体属性_文化论文

论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范畴的价值本体属性_文化论文

论大众文化价值取向与作为文化范畴的价值本体属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大众论文,本体论文,范畴论文,价值取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6)03-0078-04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但是在这多元化的倾向中,以物质欲望为主要表征的大众文化价值取向是我们所要反对的。我们要将人的文化价值作为价值的本体,进而对大众文化价值取向加以精神化的引导,回归人类至善的本体价值。

      一、当下大众文化价值取向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列的当代中国文化形态之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但是在这多元化的倾向中,以物质欲望为主要表征的大众文化价值取向使得人们的信仰和信念流于丧失,物质的高消费化使得人变成了金钱的奴隶,道德滑坡使得人的精神更加空虚。虽然雅思贝斯说过以往“焦虑地思考我们的精神世界所面临的危险”还是少数人的事,现在对这种“危险的严重性”则人人都清楚了。[1]在我们今天的大众文化价值取向中未必如此,人们还没有普遍地认识到人们对物欲的追逐甚于对精神的追求,对现实的急功近利甚于对理想的憧憬的大众文化景观。当下文化中的人的生命意义以及生存状态出现了危机和困境。对此海德格尔称为世界的没落:“这一世界没落的本质表现就是:诸神的逃遁,地球的毁灭,人类的大众化,平庸之辈的优越地位”,“世界的没落就是对精神力量的一种剥夺,就是精神的消散、衰竭,就是排除和误解精神。”[2]当下大众文化价值观念主要表现在:

      其一,经济利益的追逐导致了金钱拜物教的全面复辟和对精神追求的放逐。现代化进程开始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人们的精神价值和道德情操却失落了。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不平衡成为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失落了人的理想、道德和情操,没有了社会责任感,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标准,人类在精神家园中被放逐了。

      其二,极端利己主义导致了社会冷漠的滋生。当代社会由于利益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处于紧张的竞争关系之中,形成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指出,后现代社会是以计算机产业为基础的社会,知识作为生产力,体现为权利象征,谁掌握了知识谁就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即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人与社会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相互利用和互不信任的关系。

      其三,文化产品变为普通商品。赫伯特·里德认为文化史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价值。在当代的文化领域中,各家各派也纷纷打着“现代”和“后现代”的旗号投入到纷争之中,形成此时的蔚为大观的后现代主义时期,文化价值也随之发生了嬗变。功利心态使人们放弃了对文化的精神追求,取而代之的是文化产品的商品化,以媚俗于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适应商品的供求关系,这些文化产品就要不断地变换形式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那种消解中心、无确定性、无深度感、平面化的后现代文化应运而生。这样就使精神产品从高尚的地位下降为普通商品的地位,精神生产成为商品生产,文化价值内在生命力在走向枯竭。

      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对于价值本体属性物质化理解造成的,人们普遍认为价值的本体本性在于物,正是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本体属性。

      二、价值是文化应有的问题

      从文化哲学角度去理解价值,价值是一个文化的范畴,而不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因为一切动物性的需要都不能放到价值当中去考察。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动物世界没有文化。卡西尔的文化哲学认为,人不仅具有生命体生存的接受外部刺激感受器系统和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reaction)的效应器系统,还存在着符号系统,即人不仅单纯地生存在物理世界之中,而且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在符号世界里,人对现实的认知就不是纯粹的客观现实,因为它受制于文化符号的时空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s)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出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3]在理解“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命题时,有必要将符号(Symbols)和信号(Signs)加以区别。信号是动物反应系统,特别是驯化动物对此反应极为敏感,比如一只狗对主人轻微的言行变化都会做出迅速反应,但这种反应仅仅是信号的反应,与文化世界的符号反映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信号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而符号则是意义生成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将这些“信号”改造成为有意义的“符号”,只有这时才在人与文化之间架起桥梁。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人以符号为标志的创造的产物,与文化对应的是自然界。在西方,“文化”(Culture)一词是由拉丁文Culere衍化而来的,原义是“耕种、培养”的意思。直到今天的英文中的“农业”(agriculture)、园艺(horticulture)等词汇仍然保持着Culture的原始含义。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第一次提出了“性灵培养”(Culture Mentis)的说法,使得“文化”开始了由对物质属性的农作物的培养转移到了对精神领域“灵魂”培养的转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文化”概念的内涵得到了丰富,这时除了“种植、培养”的含义以外,“个人修养”和“灵魂培养”的意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扩大了文化的内涵。直到近代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为文化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定义,文化的概念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他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作为社会任何成员的人而获得能力和品性的复合体。他把价值当作文化的核心,认为不同民族间最大的差异就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它好像民族的灵魂,深藏在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信仰、语言、习惯之中。

      中国的文化含义也体现为价值的取向。在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复合词,开始的时候“文”和“化”是分开使用的。古代“文”也通“纹”,《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指纹路、花纹等,引申为文章、文采、条文等内容。“化”是动词,指变易、生成、教化的意思,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把“文”和“化”联系起来运用是在我国古代经典《易·贲卦·象传》:“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指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各种社会关系而言的,通过观察这些社会关系的变化来施政,使得社会变得更为和谐。所以“文化”具有“以文进行教化”的含义。后来“文化”的概念和“武功”的概念相对应,统治者靠“武功”征战取得天下,而靠“文化”的实施来统治天下,也就是通过诗书礼乐、伦理纲常来教化百姓,使得其更加符合传统礼教。

      通过中西文化概念生成的历史,可以认为广义上讲一切和自然(nature)相对立的都是文化的。换句话说,一切人类创造的东西都属于文化的。狭义上讲,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社会的价值系统,是人的价值理念。当代比较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亨廷顿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作为社会内部的冲突是可以调和的,而当代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不能调和的。在他看来,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具有不可通约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价值当作精神范畴来考察,而不能把自然、物质、客观性等范畴纳入到价值的体系之中。综上所述,价值本体属性既不是一个物质的实体,也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好恶,而是存在于人类创造的文化的意义体系。

      三、价值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正因为人创造了文化,人才成其为人。所以,对价值的理解也好,还是对文化的理解也好,最终还要落实到对人的理解上。因为“价值属于人对自身本质的追求”。[4]

      在所有的价值中,人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康德把人的生命和价值联系起来:“如果世界只有无生命的物所构成,或者甚至是部分有生之物然而是无理性的物所构成的,那么这种世界的存在就会毫无价值的了,因为在它里面不会存在着任何的存在者对于价值是什么有丝毫的概念的。”[5]在康德看来,最有价值的人是自由的人,因为真善美的统一就是自由的实现,这也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和目的。然而,在当下的价值论研究中,有些人总喜欢物,非要从物中去寻找价值本体属性。物没有绝对价值,因为它是相对于人而存在的,只有当人利用它作为工具来实现自身目的时,才能说它有某种价值。这些人从来没有注意到人的价值,当然也不会注意到自身价值,一个不注重自身价值的人是不适宜谈论价值的。再有那种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的观点也不能说明人的价值。因为人的价值不能完全从主客体的关系上去加以把握。如果从这种观点去看人,就没有把人当作目的的存在物,而是把人仅仅看成了手段,这就等于把人客体化了,物化了。进一步说,如果把人与人的关系都看成主客体的关系,都当成有用的关系,这将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世俗化、物质化。

      人是目的的存在物。换言之,人以自身为目的,这个目的性或者说善的要求就成为合理与否、应当与否的尺度。人的价值的实现就是自我实现,实现了的自我的人将成为人自身,这是人的价值所在。这就是说,只有把人当作目的的存在,人才能自由地对待客体和自由地对待人自身,也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正是在这一价值层面上,人支配了自己,占有了自己。只有人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体,才能完成自己生命的本质,实现价值与生命的统一。

      如前所述,从本体论角度理解价值,价值不是实体的范畴,而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是意义的本体悬设。那种把价值实体化的看法是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的表现。如李凯尔特所说:“关于价值,我们不能说它们实际存在着或不存在,而只能说它们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6]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可以承受身体的饥饿感,但不能承受无价值的生活。这是因为,首先追求生命的根据是人类的形而上学的本性使之然,有了这种冲动才有对价值的追求。罗素说:追求永恒的东西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人类最高的理想目标是至善,这种至善就是一种本体价值。有了这种价值就会使得人类在变化中追求不变;在相对中寻找绝对,将瞬间和永恒相结合。其次,价值不是事物的外在实体性的存在,它需要内在心灵的体验。走向心灵才能走向永恒之路,在心灵的深处,瞬间和永恒、主体与客体都消融在同一性当中,因为走向心灵是由感官存在走向超验存在的桥梁。人的精神生活是内在的,是根植于心灵的,要通过自我反思和体验来体现人的精神价值。

      四、价值的本体属性

      当我们确立了价值与文化、与人和与精神的内在联系的前提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来考查价值本体属性了。如前所述,在人所创造的文化系统中,价值属于人类的文化体系,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意义生成的结果。这样,当我们探讨价值特性的时候,就不能不从文化整体的角度来加以考查。因此,作为文化范畴的价值本体属性具体体现在:

      第一,价值的共享性。20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文化热的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共享性,即文化的超越意识形态性。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人类共有的财产,它不是某些集团和阶级的一己私利的产物,在文化的世界中,人类超越了集团、阶级与尊卑的界限。人类沐浴文化的雨露,共享文化的价值,感受生命的真谛。

      第二,价值的实践性。人对文化的创造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实现的,所以人的实践方式是价值的基础。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对象,但是,这个对象不是外在于人的,不是纯自然事物。固然,衡量价值问题不能完全脱离物,但不能把物本身当作价值本体属性来看待。如果说价值的本性就在于物的客观性的话,那么对于价值的争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物的价值说到底是人的价值的体现,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这说明价值本体属性只能在人的身上,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把物变成为我的存在,使其对我来说具有了价值。

      第三,价值的选择性。人类的价值观念是人类文化活动的能动因素,人类之所以创造这样的文化而不去创造那样的文化,其基本的原因是基于文化主体的价值选择。如果文化主体不去进行选择,人类只能坐以待毙,更谈不上文化的创造。所以这里讲的价值的选择就是指在人类的文化创造过程当中,根据文化主体的要求来对事物进行的评价,因为文化主体的需要就是价值判断的前提。选择的过程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也是实现人自身的过程。正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所进行的选择,否定了价值的纯粹客观的属性,显示了价值评价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原则。

      第四,价值的崇高性。崇高是人所具有的实现人自身价值的一种美的存在。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人类的创造不仅去满足人的生存的需要,而且还体现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虽然动物也有生存需要,但动物没有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尽管追求也是某种需要,但它是更高层次的需要,是超越了本能的需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是高于需要的,是与理想相伴随的。人的理想的实现就是价值的完成,有时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人类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具有永恒性的价值当然就具有了崇高性。崇高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思维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信仰之中。正是这个崇高的观念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如果人没有这个崇高理念做支撑,也就是说,精神失落了自我意识,只剩下了空壳,那么,人只能成为能进食、能睡觉、能生儿育女的肉体的存在,然而,这一切只能是动物性的东西。精神失掉了超出世俗的崇高性就会失去了对世俗的批判性和超越性,因为崇高性能够提高道德的尊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提出了文化价值本体悬设可能性的问题。当人被从欲求那里召唤到精神面前时,精神被解放了,意识达到了与自身的和解。因为,精神才能使人伟大,精神才能使人崇高,过自由的精神生活才能说人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伟大的东西从伟大开端,它通过伟大东西的自由回转保持其伟大。这伟大的存在物便是人,因为精神才使人伟大。动物没有文化活动,只有伟大的人才能创造出伟大的文化价值。

      在当下中国大众文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我们要超越对价值本体属性的物质化理解的看法,把人的文化价值作为价值的本体,因为价值是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的体现,是人的尺度的外在化;或者说,文化价值是人的最高尺度,这是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价值,是人类价值中最宝贵的价值。

标签:;  ;  ;  ;  

论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范畴的价值本体属性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