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陶瓷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临床报道分析论文_黄衡南

黄衡南

永顺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700

摘要:目的 分析全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均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患者选择的假体为全陶瓷型,对照组患者选择的假体为骨水泥型,记录和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利用Harris评价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和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陶瓷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Harris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陶瓷型;骨水泥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个病理演变过程,最初发生在股骨头的负重区,应力作用下坏死骨的骨小梁结构发生损伤,以及随后的针对损伤骨组织的修复过程,造成骨坏死的原因没有消除,修复无法完善,损伤-修复的而过程在继续,导致股骨头的结构改变、塌陷、变形,关节炎症,髋功能障碍等【1】。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一般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在临床上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2】。笔者就对全陶瓷型的假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并取得满意的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均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选择的不同类型的假体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选择全陶瓷型,对照组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实验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45±2.14)岁,髋部患侧:左侧11例,右侧19例,病因:长期大量饮酒10例,糖皮质激素15例,病因不明5例,Ⅲ期14例,Ⅳ期16例,Harris评分(61.84±5.17)分;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9.84±2.56)岁,髋部患侧:左侧13例,右侧17例,病因:长期大量饮酒11例,糖皮质激素15例,病因不明4例,Ⅲ期15例,Ⅳ期15例,Harris评分(62.68±5.07)分。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病情分期、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检查,手术时,选择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侧卧位,在臀大肌处切一约为10cm长的切口,入路方式为后外侧,将髋关节后的短外旋肌群切断,从股骨附着的位置开始,并将其牵引开。呈T型将关节囊切开,暴露股骨头,在距股骨1.5cm处将股骨颈锯断,把股骨头取出。取出髋臼周围的关节盂唇和骨赘,然后进行髋臼扩髓,前倾20度向外展45度,保持稳定,实验组患者安装全陶瓷型假体,对照组患者安装骨水泥型假体。使患者屈髋屈膝,将患肢内收,进行远端扩髓,至股骨皮质与扩髓钻接触,再进行外展旋位,屈髋90度,观察,在确定关节稳定后,植入全陶瓷型假体或骨水泥型假体。然后进行关节复位,放置常规引流管,将切口关闭。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手术结束48小时后,拔除引流管,并进行功能性训练。

1.3评价指标

记录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患者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将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的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在手术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和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和对照组中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其致残率较高【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有两种【4】,一种是股骨颈骨折复位不良,出现应力损伤,坏死发生在骨折愈合,负重行走之后。另一种是患者自身骨组织病变,如长期大量饮酒,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或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造成骨坏死,同时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功能障碍,导致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一般难以用药物来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一种治疗的有效方法,手术中置换的假体的类型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5】。

本次研究发现,全陶瓷型的假体比骨水泥型的假体具有更好的效果,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Harris评分,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全陶瓷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启才,王祥华,严世贵等.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J].中医正骨,2013,25(1):43-45,48.

[2]许飞.全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D].浙江大学医学院,2009.[3]马军峰,刘志斌,贾托等.全陶瓷人工髋关节的研究进展[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0(3):54-56.

[4]王云飞,李明,张雨等.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51):96-97.

[5]肖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股骨头坏死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2):21.

论文作者:黄衡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全陶瓷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临床报道分析论文_黄衡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