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现状与“十二五”时期党史学科发展趋势_中共党史论文

“十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现状与“十二五”时期党史学科发展趋势_中共党史论文

“十一五”期间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的状况和“十二五”期间党史学科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史论文,十一五论文,研究工作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中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十一五”期间中共党史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中共党史研究工作,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2005年8月26日,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要总结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历史经验,教育党员、教育人民。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第五,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时发表讲话,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走过的85年历程,概括提出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其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其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主线,总起来说,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篇讲话对于我们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中共党史研究,进一步加强政治性与科学性、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2006年7月25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要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前夕,2007年7月26日,胡锦涛同志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缔造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起点。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上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对于中共党史研究来说,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以下论断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第一,提出了“三个永远铭记”。一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奠基之功。二要永远铭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之功。三要永远铭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之功。第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三,总结改革开放基本经验,提出“十个结合”。这“十个结合”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十七大以后,中央领导同志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习近平同志也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前夕,胡锦涛同志强调,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科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下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指导性意见。第一,深刻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第二,全面论述了改革开放的科学内涵和伟大成就,指出:“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三,进一步阐发了“三个永远铭记”的深刻内涵。第四,进一步论述了作为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十个结合”,并且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阐明中国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科学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历史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2009年9月9日,胡锦涛同志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自身发展新的历史纪元。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实践,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三是要坚持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着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了若干对于中共党史研究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论断。第一,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执政以来和领导改革开放以来的主题、主线作出新的概括。指出:“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第二,从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领导作用。第三,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概括提出六个坚持,即:其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其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其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其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其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第四,概括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命题,论述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2010年7月,中共中央隆重召开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充分显示了中共中央对中共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会见了与会代表,习近平同志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他还强调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工作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

中共中央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对中共党史上的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断,有力地推动了中共党史的研究、编撰和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回忆录、年谱、传记等大量编辑出版,进一步夯实了开展中共党史研究的基础

1.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文献的系统整理和出版,是“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明显成效

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献资料的编辑出版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三卷本《陈云文集》。这部文集收入1935年至1986年期间陈云的文章、手稿、讲话、谈话等,是对三卷本《陈云文选》的重要补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辑出版的《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至第3册,收入1949年6月至1950年12月间周恩来的文章、电报、书信、批语、题词等。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辑出版的《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至第7册,收录了刘少奇从1949年7月至1955年12月间的文稿。2010年1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出版《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分上、中、下三卷,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的国防现代化思想和军队建设思想。

在专题文献的整理出版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合作编辑出版了《西藏工作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该书收入自1949年9月至2005年5月有关西藏工作的重要文献。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金融工作文献选编(1978-2005年)》(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辑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卷至17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分上、中、下三卷,收入1948年4月至2009年1月的有关文献。

在改革开放以来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陆续编辑出版了《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三册和《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至此,自1982年8月出版《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起,逐步形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系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还编辑出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收入从1978年12月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到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这段时间的重要文献。

2.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方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人物研究方面,成果丰厚,成效显著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年谱、传记的编撰出版方面取得一批丰硕成果。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陈云传》《董必武传(1886-1975)》《叶剑英年谱》《李先念传(1949-1992)》《邓小平年谱(1904-1974)》等兼具权威性和思想性的重要党史人物资料工具书。《宋庆龄年谱长编(1893-1981)》的上、下卷,200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回忆录和回忆史料的整理出版方面,继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其中有一大批中共党史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回忆录。如:《吕正操回忆录》增订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张秀山的回忆录《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再版)、《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铁木尔·达瓦买提撰写的回忆录《生命的历程》(民族出版社,2009年)。近年来,还出版了若干有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回忆录。如:中央文献出版社相继出版了李岚清著《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谷牧回忆录》、《改革开放亲历记:胡平访谈录》。还有陈锦华回忆录《国事忆述》(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曾培炎《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中共党史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年)等相继出版。另有唐家璇所著《劲雨煦风》(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叙述了作者担任外交部部长和国务委员期间所经历的11个代表性事件。

注重人物传记的撰写,是“十一五”期间中共党史研究一个鲜明的特点。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工程,是经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至2007年8月,已编辑出版了首批12卷高级将领传。2007年9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彭湃研究丛书》共四种,近300万字,是研究彭湃和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重要成果。这类传记还有《胡耀邦传》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粟裕年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乌兰夫传(1906-1988)》(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江华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朱理治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王震传》(人民出版社,2008年),《耿飚传》(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等。张胜著《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以特殊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张爱萍的思想生平。

3.有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文献集、回忆录、资料集的整理与出版,也呈现出成果迭出的势头

2004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一书。2006年,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文选》第1至第3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李瑞环著《务实求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0出版。曾庆红著《关于党的建设工作》,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吴官正著《正道直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由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尉健行著《工会的基本职责》,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近年来,接连出版了六部李鹏日记体著作。继《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问世之后,《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和平发展合作——李鹏外事日记》等先后出版。201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还出版了《李鹏论可持续发展》一书。

4.“十一五”期间,还编辑出版了有关中共党史和国史的几部大型工具书和资料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是当代中国研究所于2002年启动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已出版1949年卷至1955年卷。该书既是一部编年史性质的共和国史书,又是一部为研究共和国史提供基础性史料的工具书。2005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2009年,由国家统计局组织编辑的大型历史资料《新中国60年》出版。该书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序,副总理李克强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2005年,红旗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推出一部电子有声图书《中国共产党党建百科全书——党建有声数字图书馆》,收入各类图书6000余册,图片5000余张,总字数达30亿字。武汉地方志办公室承担的“十五”国家重点规划项目《武汉国民政府史料》(田子渝主编),2005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分散于海峡两岸和国内外的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时期的大量历史文献,共约120万字。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总计55卷,近3000万字,于2007年全部出齐;201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又接着编辑出版到68卷。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的《台湾光复档案》由九州出版社2005年出版。此外,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有关单位组织广大军史编研工作者历经20多年,已完成170多册、近2亿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出版任务。

(三)继续推出一批中共党史研究成果,拓展出中共党史研究的若干新视角、新领域,理论思维有所提高,研究方法有所创新

1.出版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史研究专著

“十一五”期间出版的最有代表性的以中共党史为重要内容的研究专著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撰写自始至终是在中央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它叙述了从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到2009年纪念新中国建立60周年的近现代中国170年的历史。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是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重大项目。这是一部4卷本、达113万字的再现中国百年巨变的近现代中国史。这一时期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史和现代化建设史研究的代表性专著主要有:刘国光主编的《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人民出版社,2006年),吴承明、董志凯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等。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200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出版了几部有关抗日战争史的重要著作。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全国30个省、区、市的党史研究部门及相关专家编写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等。与此同时,昆仑出版社还出版了《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研究》丛书,辽海出版社出版了我国首批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图书《抹杀不了的罪证》《见证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等。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还编辑了《日军在中国进行化学战研究文集》和《日军在中国进行细菌战研究文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200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完成了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全书分为5卷,共100多万字。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科研课题《延安文艺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延安文艺史的著作。任贵祥所著的《华侨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是“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推出的十本著作之一。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共党史研究,成果丰富多彩,依然是中共党史各时期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60年的历史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加以研究的任务,提上了中共党史研究和国史研究的议程。以此为契机,集中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人民出版社,2009年)。同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论丛》共九种,包括:《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沙健孙)、《大动乱年代的探索》(金春明)、《毛泽东与社会主义事业》(梁柱)、《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朱佳木)、《总结历史开辟未来》(张启华)、《国史静思录》(李捷)、《中国的成功之路》(程中原)、《当代人与当代史探研》(田居俭)、《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董志凯)。

“十一五”期间,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共党史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比如:在经济建设研究方面,有以李成瑞为主编、朱佳木为副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等。在重要事件和重要会议研究方面,有刘武生著《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2008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在阴法唐为主任的编委会的主持下编写的《解放西藏史》。在此前后,还出版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著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1949-2004)》、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张经武与西藏解放事业》,以及《西藏民主改革50年》等。

4.改革开放的历史研究备受关注,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出版了两部大事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大事记(1978-200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和中央纪委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大事记》(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学者推出了两套丛书。一套是由陈佳贵任总主编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主要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中国农村改革30年研究》《中国对外开放与流通体制改革30年研究》《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等。另一套是由李培林等撰写的《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包括《中国走向法治30年》《中国社会变迁30年》《中国西部减贫与可持续发展30年》等。北京社会科学院组织力量完成了《北京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北京出版社,2008年),多角度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成就。还有其他力作相继出版,如任贵祥主编的《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

5.从专题史研究角度继续推出比较有分量的成果,拓展和丰富了中共党史研究的领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这一类的著作还有:赵凌云主编《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杨圣清主编《中国共产党谈判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等。

6.在史学理论和国外研究动态方面,推出了若干研究专著,并在批驳各种错误思潮方面有所作为

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系统阐述方面,“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专业教材《史学概论》的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这部教材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作了简明扼要的阐发,而且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史学思想作了系统的阐发,对中国现当代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了分门别类的介绍。2005年6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一书。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九五”党史科研课题,由北京联合大学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部分专家学者合作完成。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严重地影响了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同样也影响到中共党史研究领域。2005年3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学者座谈纪要。2005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史学会联合召开“近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讨会。会上提交的论文以《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题出版了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009年8月,陈奎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如何对待中共的历史,如何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最严肃的科学事业,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有关国史的著述一字千金,绝不允许凭个人好恶臧否革命领袖和其他先烈。2010年5月24日,《北京日报》发表了梅宁华《对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进程的思考——兼论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一文,批驳了当前历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

7.一批“十一五”全国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

目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列入“十一五”全国社科规划的课题项目,已完成结项共69项。从项目完成的质量看,在已完成结项的69个课题中,鉴定为优的有14项,占结项总数的20.2%;鉴定为良的有33项,占结项总数的47.8%。在结项鉴定中评定为优秀的课题中,有运用历史经验研究现实问题的,如《新疆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民族工作水平研究》(杨发仁);有阐述以往较少研究的党领导文化工作和社会建设的经验的,如《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美术斗争的历史考察和经验研究》(吴继金)、《土地制度变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革》(王瑞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与实践研究(1949-1956)》(高冬梅)等;也有从新的角度研究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的,如《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历史经验》(余伯流)、《多维视野下的中央苏区文化建设研究》(陈始发)等。

(四)稳步推进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宣传普及工作,充分发挥中共党史研究“资政育人”的社会作用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结合重大纪念日,中共党史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参与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展览,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成为“十一五”期间用中共党史研究成果教育干部和群众的一大亮点。如:《百年陈云——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天辟地——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图片展》《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历史的转折——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展》《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展》《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成就展》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与此同时,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也在人民大会堂成功演出,成为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后文艺界的又一大盛事。

通过多种形式运用中共党史研究成果广泛进行全民性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积累了成功经验。这主要是摄制了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影响的影视片、专题文献片,如:50集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解放》、25集电视连续剧《八路军》、20集电视连续剧《诺尔曼·白求恩》、20集电视连续剧《陈赓大将》、12集电视连续剧《刘少奇故事》、电视剧《上将许世友》,还有播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钢》《苦菜花》《小兵张嘎》等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等;上映的影片有《太行山上》《我的长征》《八月一日》等,大型电视文献专题片有《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伟大的历程》《寻访健在老红军》《中国1978-2008》《奠基——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体育事业》《中国将帅》《西藏民主改革50年》等;还有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刘少奇与新中国》《辉煌六十年》《开国纪事》等,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图像日志》多达365集,还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公映了电影纪录片《西藏今昔》。

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中共党史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比较著名的有2005年的《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共播发稿件130多篇,2006年又推出大型系列专栏《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红色经典故事。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在青少年中举办党史教育活动的有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的“优秀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周”,自2005年开始,一年一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档案材料进行中共党史和国史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新中国档案》,发表专栏文章共142篇。国家还投入力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此外,还开办了一批包括中共党史内容的互联网站,出版了一大批普及性读物、画册,积极探索用动漫等新的表现形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教育。

(五)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研究队伍进一步壮大

“十一五”期间,中共党史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得到加强。随着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设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还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先后组织编写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修订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使得中共党史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新世纪有了重大进展。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材。高等学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改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既解决了中共党史的思想理论课教育进入高校课堂的问题,又使专门从事和实际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队伍进一步扩大。

多年来,经过不断整合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党的历史与文献研究系统、党校系统、社会科学院系统、高等学校系统、军队系统等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生力军。在社会团体方面,中共党史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等继续发挥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2009年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及其下属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研究走向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十一五”期间中共党史研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有进一步重申、明确、深化的必要

中共党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遵循史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遵循两个历史决议的精神,使中共党史研究更好地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在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上,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始终坚持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原则,始终坚持分清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正确与错误的原则,始终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原则,始终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在以上这些方面,中共党史研究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缺乏宏观的、整体的深入研究和把握,往往囿于探索中严重错误的发生,而不敢理直气壮地肯定主流和主要方面。又如,由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往往囿于阴暗面的存在,对于那些被实践证明是基本正确的事件不敢理直气壮地肯定其主导的和本质的方面,对于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根本错误的事件则不能分清哪些是必须从根本上否定、哪些是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的。还比如,由于对重要历史人物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往往对于那些曾经遭受过错误批判或不公正待遇的人物,倾向于单纯从肯定的角度做文章,甚至对其实际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也加以肯定;而对于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样的伟大历史人物,往往在分析和评价上出现苛求于人的情况,甚至连前人无法对此负责的问题也要对其求全责备。再比如,由于对历史上的人和事缺乏历史眼光,没有真正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往往以今天发展的是非曲直来判断当年历史发展的是非曲直,出现了用非历史的观点来评价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等的情况。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许多党史工作者来说,以上这些问题虽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但总的说来仍属于学术研究的范畴。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中共党史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指导原则。这表明,就中共党史研究队伍自身来说,的确有进一步加深对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以及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认识,提高在研究中自觉运用和贯穿这些方法的水平和能力的必要。

(二)如何应对来自思想领域的多方面挑战,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情况

当前,整个中国处在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思想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日益凸显,国内外各种思潮交互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对中共党史研究形成了诸多挑战。例如,在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的问题上,过分夸大错误,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成是一部充满阴暗面的历史;甚至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热衷于搞所谓“暴露史学”、“翻案史学”,有意混淆主流与支流的界限,有意抹杀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中共党史研究的指导和方法上,倡导所谓“史学革命”,企图把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党性原则同科学性原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企图来颠覆他们所说的中共党史研究“传统观点”,否定两个历史决议。在中共党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重要问题上,如从农村土地改革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当中发生的许多事件,都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用所谓案例调查、案例分析的方法,或通过局部特殊的案例来否定整体,或通过某种现象来加以曲解附会所谓的“权力斗争”说、“权谋”论。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问题,其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领袖人物。由于这些言论大多是以学术研究的形式出现的,并通过一些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速传播,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面对以上挑战和问题,中共党史研究界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说,反应不够及时,工作不够主动,批驳不够系统,传播不够广泛。再加上自身研究不够、对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和研究不够等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应对各方面挑战的作用的发挥。

(三)中共党史研究领域还有相当多的薄弱环节,研究方法比较陈旧,文风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客观上需要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走过的道路加以回顾和总结,以便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下,社会上比较普遍地出现了“历史热”,特别是对近期发生的历史热点感兴趣的现象。这种情况给中共党史研究创造了大有作为的发展条件,同时,中共党史研究的现状难以满足这种要求的问题也就显得愈发突出。

当前在一些党史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选题过大,名实难副。二是方法陈旧,议论空泛。三是视野狭窄,思路拘谨。四是文笔晦涩,故作艰深。五是写作掺水,缺乏原创。正因为如此,党史方面的论著虽然数量比较多,但精品力作仍甚感缺乏。这些问题,有的是研究方法问题,有的是表达方式问题,有的则是治学态度问题。这些都说明,中共党史研究必须面向时代、面向读者、面向青年、面向世界。为了能有较大的作为,为了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共党史研究反映现实要求、为现实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从党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中,不断拓展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视角、新课题、新领域。要紧密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从他们的精神和价值需求当中,从他们的思想困惑和求真欲望当中,不断推动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化和普及。要紧密结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推动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学习和宣传,充分发挥中共党史研究资政育人的作用。要改进中共党史研究的文风,心里装着读者,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四)中共党史研究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1.从中共党史学科的自身建设来说,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档案资料建设问题。中共党史研究的档案,已经大量整理公布,但是还远不能满足研究发展的需求。这里面,既有对大量已经发表公布的档案资料缺乏深入细致钻研的问题,也有迫切需要继续挖掘、整理、公布档案,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程序化的问题。

二是学科拓展问题。中共党史研究的领域,已经大大拓展延伸,但是学科领域偏窄的问题依然突出。这里面,既有在现有领域中进一步深化拓展的问题,也有在同诸多交叉学科的合作研究中拓展新领域、引入新视角的问题。

三是研究方法问题。当前对中共党史研究方法的重视,可以说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研究方法的借鉴更新,依然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难题。这里面,既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传统和方法的问题,也有进一步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史学传统与方法,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创新的问题。

2.从中共党史研究的队伍建设来说,以下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如何有效地依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等学术团体的平台,进一步整合全国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几支队伍,凝聚力量,发挥作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应当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角度,把这一问题纳入视野,纳入规划,从资金上给予保证。

二是如何有效地依托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这个平台,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研究能力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地为中共党史研究队伍输送合格人才。这里面,既有提高师资水平的问题,也有提高学生素质的问题,还有如何确保有发展潜力的后备研究人才能够对口就业的问题,等等。

三是如何结合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结合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稳定和加强中共党史的教学和研究队伍、着力培养中共党史研究的领军人才、教育人才、文化名家、青年英才。

三、“十二五”时期的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

(一)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重视党的历史研究,善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研究工作。胡锦涛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发展新的事业,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总结、研究历史经验,做好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工作。”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与会代表,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党史研究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史研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指示和习近平同志讲话的精神,坚持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党史研究的繁荣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中共党史研究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途径。党史研究的目的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面向将来。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以史鉴今,是党史研究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开展资政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大局需要。要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研究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学科支撑。

党史工作为现实服务,主要应当是通过对于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为人们正确地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的根据或历史的启示。因此,加强党史学科的基本建设,是党史研究和宣传工作得以为现实生活提供积极服务的重要前提。

(二)中共党史研究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经过不懈奋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逐步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是党推进和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而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任务而不懈奋斗,则是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共党史研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本质和主流,主题和主线,坚决反对对党为中华民族复兴所作的伟大贡献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诚然,中共党史研究要正视党的历史上经历的曲折与失误,认真总结其中的教训。但是,必须正确地区分党的历史的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成绩和缺点错误。绝不能以偏概全,颠倒历史的真相。对党在某个时期所犯的错误,需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首先,党在犯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做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其次,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看待党走过的道路。对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和曲折,应着重于分析当时环境,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此类错误重犯的办法;而不应单纯地着眼于个人的功过。再次,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并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现错误,抵制错误,纠正错误。最后,对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错误,要结合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不能以今天的认识作为评价标准,把那些探索的先驱者说得一无是处。总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辩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党的历史,才不至于在纠正错误的时候否定应当维护的正确的东西,不至于损害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对错误本身作出科学的分析,从中引出应有的历史教训。

(三)坚持党性和科学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是一门党性、政治性极强的科学。在党史研究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政治和学术、历史和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

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搞好中共党史研究的关键。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党的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经验所作的总结。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提倡的研究党史的“古今中外法”,注意四面八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不能分开的,离开社会的发展,孤立地讲党的历史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的。

党的历史研究,应当注意三个问题。这就是:第一,党史要表现党是在人民中间奋斗的,党的斗争是反映群众要求的,是依靠群众取得胜利的。第二,党是依靠与党密切合作的人共同奋斗的,这些人在党史中也应当有自己的地位。第三,党史既要写党的中央和中央领导人的活动,还要写党的地方组织、党的优秀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活动。胡乔木同志曾提出过这些意见,它对搞好党史的科学研究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搞好中共党史研究,还应当注意:一定要把党史资料“立好、立准确”。在从事党史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和克服浮躁的风气,尽可能详尽地掌握有关的第一手资料,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

(四)瞄准学术前沿,夯实基础,全面推进中共党史研究

1.加强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不同时期历史的综合性研究

至今,我们还没有一部权威的多卷本的中国共产党通史类著作。为了修好党的通史,需要进一步把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真正搞清楚。这类通史性质的分时期综合研究,要注意阐明党在这个时期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阐明党认识判断世情、国情和党情并据此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得失成败,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研究党在这个时期是如何领导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成就,遭遇了哪些挫折,发生了哪些失误,探寻其中的深层次原因。

2.加强各类专题史研究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毛泽东的这段话对当今的党史研究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修好党的通史,需要深入开展专题史研究,进一步把党所领导的各个部门工作的历史搞清楚。例如: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专题史;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等领域的专题史;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史,等等。还可以围绕在党的历史上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事件或问题作专门研究,写出专题史(如农业合作化史、人民公社史)。对于时间跨度较大的专题史,应先作分阶段的研究,而后才能作综合的研究。申报这种专题史项目者,必须具有分阶段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

专题史的研究要努力反映党如何处理部门与全局的关系,既紧紧抓住每个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又妥善安排、全面统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反映党在领导各个部门工作时如何探究该部门工作的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具体工作路线。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具体工作及其成就,编织成了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辉煌胜利的全景式画面。

3.加强对薄弱环节的专题研究

随着党在全国执政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更加深入地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启迪和昭示。但是,目前的党史研究还远远跟不上现实生活的需要。这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首先应当努力加强。例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又如,民族、宗教工作遇到许多新问题,如何科学认识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如何使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再如,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国际环境出现许多新变化,如何因势利导,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对内政和外交互动规律的认识;等等。我们应当瞄准这些前沿性、战略性问题,以有效实现中共党史研究的资政功能。

针对极少数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攻击、诽谤,我们要加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发展、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包括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与政党制度)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可综合研究,也可分阶段或分问题研究)。

4.有计划地开展对若干有争议的历史问题的研究

党的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果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长期搁置这些问题、不去作认真深入的研究,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就会乘虚而入,借此歪曲、丑化党的历史。因此,需要组织一定的研究力量,围绕某些有争议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如陈独秀问题等)的历史评判,作认真深入的研究,力求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以形成某种共识,回应或消除一些杂音、噪音。这类社科基金项目,也可分别情况,通过招标或委托这样两种形式加以确定。对此类项目成果进行鉴定时,应征询中央有关部门的意见。

(五)加强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宣传与普及工作,有针对性地回应境外某些丑化党的历史、党的领导人的出版物

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人民、教育青年,是党史研究工作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积极服务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入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提供适应不同群体的党史读物,做好以史育人工作。应当看到,多年来,党史学界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但是,其中一些成果的社会影响不大,主要是在学界内部自我循环,没能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宣传教育功能,有必要认真探讨党史研究成果大众化的路径,使好的内容通过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党史研究成果的感染力、吸引力。

长期以来,境外出版的一些有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出版物,常常以“当事人”的身份,以“暴露”一些所谓的“内幕”,来肆意歪曲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搞乱人们的思想,混淆历史是非,在一些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对此,境内也有极少数人予以响应。党史研究工作者应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有力回应这方面的挑战。一是要跟踪研究境外的这类出版物,及时掌握出版动向及其社会反响。二是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出版物作出必要的回应,揭示事实真相,批驳书中的诬蔑造谣,以尽可能削弱其社会影响。前些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林克等著的《历史的真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社会上有某些杂音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正面宣传力度,以有说服力的科学研究成果去应对挑战,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四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宣传,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揭露其危害性。

(六)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

1.进一步明确中共党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同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合作

在现行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但就中共党史学科的本质特性而言,它同时也应该属于历史学科;当然,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学科(如中国古代史),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开展党史学科建设,应该注意其性质和特点。这就要求党史研究工作者,既要有历史学的学术功底,遵循历史研究的学术规范;又要讲政治,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随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现行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中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一级学科,并在其之下设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两个二级学科。这两个二级学科,同中共党史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此外,在历史学门类中早已有中国近现代史这个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在开展学科建设时,应该加强同这些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合作,可以就相关的议题开展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共同研究。

2.继续加强重要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

中共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是搞好党史研究的基础性的工作。建议将重要党史资料的编纂列入规划项目。可以借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编辑出版《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的做法,有组织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专题资料的编辑,围绕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事件,确定一批专题,每个专题可以分文献档案、当事人回忆及大事记等几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历史专题资料丛刊》。有些材料如果一时不宜公开,档案部门也应该允许研究工作者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前往查阅。建议在已有编辑、出版的各种党史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央有关部门负责着手进行中共党史资料数据库的建设。申报专题资料项目的人员应具备收集、整理有关项目的条件。有些专题资料项目,可采取后期申报的方式加以确定。

3.加强口述史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口述史已经成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但可以弥补研究资料的不足,还可以纠正文献档案资料中可能存在的失实或偏差,更可以提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使历史著述更加丰富多彩。口述史研究,可以成为“十二五”时期党史研究的一个新增长点,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可以分时期、分专题,开展口述史的收集、整理;特别是可以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重大决策与事件,开展口述史研究,为党史研究提供更多丰富生动的资料。由于时隔久远,人们的记忆难免失真。所以,对口述史项目的确定及其成果的鉴定,均需采取严格、慎重的态度。此项工作可经过试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4.注意开展对国外中共党史研究的研究

开展中外学术交流、学术合作,是促进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外中共党史研究有长足的进展,一些外国学者对中共党史的若干方面进行了比较客观的研究,他们研究问题的角度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思路,研究方法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要看到,有些国外学者由于受到世界观的局限和掌握的资料不充分,他们所论述的一些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和不妥当的,但是这些观点对国内的部分学者和读者有相当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强同国外学者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展对国外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析,将翻译、评论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论著的重要项目纳入规划。在条件具备时,可出版《国外中共党史研究丛书》或《国外中共党史研究文摘》。

5.大力加强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共党史研究的繁荣、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推进,都离不开党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一是整合研究队伍,形成集团优势。中共党史研究和中共党史学科建设,涉及多个系统、部门,存在着几个方面军。在稳定发展各自队伍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各方面军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二是有计划地开展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共党史学术史、中共党史史料学等方面的研究,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主要供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使用。三是加强老中青三结合,有计划地扶植中青年学术骨干。在规划项目的评审中,要注意加强对中青年尤其是青年学者的扶持。四是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树立良好学风,刻苦钻研党的历史文献和有关史料,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培育世界眼光,拓展国际视野;防止和反对研究工作的急功近利的倾向,鼓励厚积薄发,通过全面、翔实的史料积累和深入、艰苦的学理研究,提出独到见解,形成创新成果。

四、“十二五”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重点领域、方向和范围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分时期综合性研究

这方面有:党在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研究,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研究,党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历史研究,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研究,等等。这种研究类似通史中的断代史研究,是对党在这个时期历史的综合性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党如何判断这个时期的世情、国情、党情,并制定党在这个时期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在党所领导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过哪些失误,科学全面地总结党在这个时期的历史经验。这种研究必须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以翔实的史料及透彻的分析、全方位展示这段历史。

(二)中国共产党专题史研究

这方面有:党领导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或社会建设历史的专门研究;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史,党的历史经验与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史,党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史,党的组织工作史、宣传工作史、纪律检查工作史、统一战线工作史、思想政治工作史、军事工作史、民族工作史、宗教工作史;党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史;中共与共产国际、联共(布)关系史,国共关系史,民主革命时期党同中间派别关系史,等等。这类研究的方向、领域比较宽泛。主要有三个大方面:一是经常性的研究领域;二是根据当前形势、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及时确立的新方向、新课题;三是围绕中共党史学科中的薄弱环节的研究。

(三)中国共产党重大决策与事件、重要会议与人物研究

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深入阐明中共党史上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党的重要会议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党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业绩或思想历程;等等。可将重大决策与事件同重要人物结合起来研究,也可做人物的个体或群体研究;既要继续研究领袖人物的生平、思想,也要注意研究党的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的贡献,注意研究普通干部、群众的作为,研究理论工作者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和经验教训。

(四)中共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借鉴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和《中共党史资料丛书》的经验,着重开展党在建国后历史的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可以围绕某个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编辑专题性资料,并注意口述史研究。

(五)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这其中包括: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共党史学术史研究、中共党史史料学研究等。这类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夯实党史学科基础,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更加扎实的学理支撑;其成果也可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生专业教材。

执笔人:李捷(第一、二部分)、王顺生(第三、四部分);总审稿人:沙健孙。

标签:;  ;  ;  ;  ;  ;  ;  

“十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现状与“十二五”时期党史学科发展趋势_中共党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