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行政区应继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辟道路_经济特区论文

特别行政区应继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辟道路_经济特区论文

特区要继续为我国改革开放开拓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论文,特区论文,道路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这是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同志为周文彰所著《特区导论》一书作的序言。该书即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本报发表这篇序言时略有删节。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潮中,有几块担负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区作用的特殊经济区域,始终令人瞩目。这便是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创办的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特区,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历史创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特区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始终不渝的关注、支持和指导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硬是靠着两个字:敢闯——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15年来,经济特区以其成功的实践和辉煌的成就,以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一再证明,我们党和国家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对于经济特区的作用江泽民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宝贵的经验为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做出了贡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经济特区的‘排头兵’作用将会不断地以其特有的光芒而闪耀史册”(《在海南省建省办特区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自经济特区创办以来,我国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当年仅在经济特区试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特区的开放已经发展辐射为沿海城市的开放、经济开放区的开放、沿江沿边及全国内陆省会城市的开放这样一种全国性开放格局;经济特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许多经验和举措已经逐步在全国推开。然而尽管如此,经济特区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经济特区所处的历史地位还远远不能结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全面发展还需要经济特区在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上进行更大胆地试验和探索。特区还要继续“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办好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这个“三不变”明确表达了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一如既往地办好经济特区的战略思想,也对经济特区在新形势下一如既往地发挥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区的作用提出了肯定的要求。一切关于削弱甚至取消经济特区固有地位的想法,一切关于经济特区前景的悲观泄气情绪,都是与“三不变”的精神不相一致的,都应该加以消除。

创办经济特区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特殊举措,也是我国谋求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决策。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地理位置悬殊很大。这种客观现实决定了我国各地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只能有先有后,同步富裕很不现实。如果硬要追求同步富裕,办法只能是:要么搞全国的“大锅饭”,要么人为限制有条件的地区的发展,其后果我们过去已经长时期地领教过。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找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这就是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发展,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去带动、帮助、支持“后富”,从而达到共同富裕。毫无疑问,这条道路拉开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倘以传统的共同富裕观念观之,似乎不宜。然而,唯有如此,才是我国各地走向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道理十分简单:只有让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了,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了,才有能力、有办法去帮助和支持后发展地区;“捆绑”在一起谋求同步富裕,结果只能事与愿违:共同贫穷。创办经济特区,正是我国实践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共同富裕道路的尝试之一。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经济特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行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全局性经济增长发挥了有力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正在扩大内地开放开发,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在财政、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方面的支持,提倡沿海内地多种形式的合作,帮助内地增强发展经济的活力。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协调发展的问题。

无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继续试验探索任务,还是实现我国各地共同富裕的目标,都要求经济特区继续保持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区的地位和作用,并把这种地位和作用发挥得更加出色。经济特区要继续试验和探索的问题很多。例如,市场经济体制虽然确立了,但如何进一步完善它,使之走向成熟,如何更合理地规范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虽然早就投入运行,但如何进一步科学地设置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更适当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外开放虽然迈出了很大步伐,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特区与国际经济、国际市场、国际惯例接轨的紧密程度,提高特区经济的外向型程度;如何优化特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使特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实现特区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如何把特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内地后发展地区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等结合起来,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后发展地区的发展……这些问题都要求经济特区继续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再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相信这份答卷将会给全国新形势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应当看到,经济特区今天所处的环境较之当年,更富于挑战意味了。经济特区当年一枝独秀的开放优势已为全国各地所共享,经济特区创造出来的体制优势由于全国改革的深化而相对减弱,对海内外投资者颇具吸引力的政策优势也不再为经济特区所独有。尽管如此,但我相信,特区人民不会对此感到失落;开路者的使命就是为他人开拓道路的;当他人沿着这条道路顺利而上时,开路者又在向前进行新的开拓了。路,永远是靠人开拓出来的。更何况,经济特区15年的发展已经使它形成了稳定的“特区势”——一种综合性的、属于特区自己的特殊优势。特区人民只要充分利用发挥这种“特区势”,不断增创新优势,等待经济特区的,必将是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标签:;  ;  ;  

特别行政区应继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辟道路_经济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