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石狮市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龚乃清[1]2003年在《石狮市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石狮市,民办教育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外部环境十分优越,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在全国县级市颇有名气,在福建省名列前茅。但由于自身在是否营利、教育质量、教育竞争、教育公平性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直面竞争的环境中,这些实际问题亟待解决。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并即将实施之际,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石狮民办教育发展问题及若干对策:一是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克服各种偏见,创新民办教育观念,摒弃家族管理模式,实行专家管理,从实际出发,以条件定发展,积极应对教育对外开放新形势。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管理体制。要加快体制创新,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适应社会需求,拓展办学空间;建立调控体系,提高综合效益,要加强教育立法,完善政策法规;建立资助体系,维护社会公平;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叁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要建立教师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组建教师骨干梯队。四是健全内部管理,凸显学校特色。要注重教育质量,培育特色学校;建立民主机制,倡导科学管理。

雷培梁[2]2016年在《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叁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追求。人的城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作为城镇化的“绿色引擎”,在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集聚、支撑、塑造、引领及示范等方面作用。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与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遵循“从问题到对策、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具体,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历史与当前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对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提出了人的城镇化与教育发展的逻辑关系和理论分析框架。以福建省为个案,综合分析了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特点,深入探讨了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特征与变化趋势。基于福建省8个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县市的具体实践,对不同主题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主题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差异性特点、共性特征及对教育的影响和启示。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社区教育、高等教育四个方面剖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积极借鉴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从教育制度内、外部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路径取向和体制机制改革建议。

雷培梁[3]2011年在《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是对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研究民办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对于改进和提高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增强高等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高等教育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竞争战略思想,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状况、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较为全面分析。研究认为,新时期,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泉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适度扩大教育规模,促进规范发展,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泉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围绕这一发展思路,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应坚持适度超前、分类管理、重点发展、统筹兼顾及依法治教的原则,并将非均衡发展战略、差异化战略、品牌战略、联合发展战略以及多元化战略等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为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还应更新社会观念,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宏观管理,增加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努力构筑起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民办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周书磊[4]2007年在《泉州市民办高校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高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科技的进步。而这一切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数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民办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办高校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综合研究方法,以泉州市所有民办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系统与发展的角度对泉州市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条件、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民办高校体育场地器材与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薄弱。为适应新形势,本文对泉州市民办高校体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是要加快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民办高校体育工作监管机制;二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叁是要不断深化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四是要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五是要加强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体育场馆与设施,走校企结合的发展思路。

胡勇[5]2006年在《我国不同地区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州、泉州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温州、泉州经济发展的奇迹,被理论工作者冠以“温泉模式”的美名。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总结温泉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长叁角、珠叁角、京津唐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经济区,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个新亮点。但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基础、教育科技条件的差异,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受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为此,各地区都在实践中积极寻求摆脱发展瓶颈、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温泉模式”正是在这一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经济区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从宏观管理上看,经济区域的划分将使国家突破以基本行政区为唯一调控单元的格局,抑制“诸侯经济”,促进空间开发秩序的合理化,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温州、泉州都曾经是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沿海小区域,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受到区域条件的限制而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温州、泉州当地干部群众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措施,积极适应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培育多种所有制经济,较快地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经过大胆探索和深入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影响的“温州模式”和“泉州模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比较温州、泉州两地区的发展,既有某种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点,两地区发展的经验说明,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市场为主导,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就能够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开创区域发展的新天地。 回顾温州、泉州地区的改革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又坎坷艰辛的发展历程。改革初期,温泉地区的改革之路是狭小而又充满荆棘的,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温泉人民,硬是在荆棘丛生的荒原上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90年代,温泉地区迎来了改革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充满挑战精神的温泉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发奋图强,以更新的面貌让世人再次领略了温泉人民的创业风采,让中国再次感受到温州泉州发展的冲击与震撼。在迈步进入新世纪之后,温泉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温泉模式”将在创新发展中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陈笃彬, 吴端阳[6]2005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泉州市民办高校发展研究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概述泉州市民办高校发展情况基础上,着重对快速发展的动因、特点、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预测等问题进行评析。

蔡文桂[7]2010年在《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泉州的民办高等教育起步晚,但发展快,为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泉州的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都具有鲜明的地方产业特色,泉州的经济发展与民办高校的发展相得益彰。但是,泉州的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在详细的介绍国内外民办高校教育理论的研究现状之后,通过对泉州9所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出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分析不到位、招聘录用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完善、考评体系不健全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不足等问题,并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五个方面,即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职工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缺乏信心、民办高校投资者办学动机不端正和民办高校管理者管理方式不科学。本文在总结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优化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举措,即是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解决,宏观上强调政府功能,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泉州民办高校的扶持、指导与监督;微观上则要求民办高校的举办者要转变办学理念,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划,要优化管理手段,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本文最后以泉州师范学院软件学院作为实例,分析其作为教育部在福建省推行软件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实行“公办体制、民营运作”的模式,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并提出提升策略。

余霞, 王秀婷[8]2012年在《占据半壁江山的民办幼儿园》文中研究说明前言   公立、村办和民办幼儿园,是目前学前教育的叁种办学形式。石狮如今有120多所幼儿园,公办幼儿园8所,集体办幼儿园40所,民办幼儿园中,有证的52所,无证的23所。2011年11月28日起,石狮市开始全面开展幼儿园清理整顿专项工作,到20

蔡清雅[9]2015年在《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职业幸福感是职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高校教师职业来说也不例外。它不仅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成效,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而在高校教师中,处于边缘地带的民办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更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领域。90年代以来,泉州地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泉州民办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民办高校在全省居领先地位,以泉州作为个案研究民办高校问题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本文对一百多名泉州民办高校教师做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影响泉州民办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叁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泉州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议:从政府管理监督方面来说,应完善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建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视舆论宣传;从学校的管理建设方面来说,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工资福利制度、激励和考评制度,发挥地缘优势,加强对外合作,提升学校知名度与教师自豪感;从教师的自我提升方面来说,应树立正确价值观,关注身心健康,不断提升自我。

么娜[10]2013年在《唐山市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调查唐山市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尝试从社会、园所和教师个人叁个方面提出缓解职业压力的具体对策。希望为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优化唐山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狮市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龚乃清.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雷培梁.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3]. 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 雷培梁.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4]. 泉州市民办高校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周书磊.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 我国不同地区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D]. 胡勇. 福州大学. 2006

[6].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泉州市民办高校发展研究报告[J]. 陈笃彬, 吴端阳. 民办教育研究. 2005

[7]. 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蔡文桂. 华侨大学. 2010

[8]. 占据半壁江山的民办幼儿园[N]. 余霞, 王秀婷. 石狮日报. 2012

[9].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 蔡清雅. 华侨大学. 2015

[10]. 唐山市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 么娜. 成功(教育). 2013

标签:;  ;  ;  ;  ;  ;  ;  

石狮市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