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脂肪肝下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王桂华

王桂华(常宁市人民医院 湖南 衡阳 4215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05-02【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准确性,并总结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脂肪肝并肝血管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脂肪肝下肝血管瘤患者3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超声诊断,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并以CT及MRI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超声影像学差别主要体现在回声分布情况,观察组的低回声人数更多,组间对比差异显著(=8.49,P<0.05),二者的形态规则性与边界清晰度则无显著差异(=1.01,1.26;P>0.05)。超声对脂肪肝下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为86.48%,与CT及MRI诊断结果比较存在差异(=5.38,P>0.05)。结论:超声诊断脂肪下肝血管瘤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操作较简单,对于存在争议的患者需联合CT或MRI等进一步确诊。

【关键词】超声;脂肪肝;肝血管癌;临床价值

肝血管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属于良性肿瘤类型。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肝血管瘤具有年龄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发病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而脂肪肝是指当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自身湿重的5%,虽说超声诊断脂肪肝准确性高,但脂肪肝所引起的病理性改变也会影响到其他肝脏病变的超声检出结果[1],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本研究通过对比性分析,总结脂肪肝下肝血管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并计算超声的诊断准确性,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整理无误后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脂肪肝并肝血管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52.37±4.19)岁;另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脂肪肝下肝血管瘤患者37例为对照组,入选人员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53.10±5.29)岁。本次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血管瘤患者。对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观察比较。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西门子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为3.2MHz。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检查前6小时空腹;再应用探头从多角度对脂肪肝中的肝血管瘤进行扫查,并记录血管瘤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等特征。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超声影像学结果,并将CT及MRI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超声影像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结果比较如下表1所示。二者在回声的分布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的血管瘤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

3讨论从组织学层面对肝血管瘤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硬化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与毛细血管瘤4类,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2]。超声对于肝血管瘤的检出率较高,但当受到脂肪肝的病变影响时,超声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则会下降。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CT及MRI是诊断脂肪肝下肝血管瘤的最准确技术,一般均可确诊。本研究将CT与MRI诊断结果作为其诊断金标准,将观察组的超声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确诊率为86.48%(32/37),与CT及MRI的诊断结果比较存在差异(P<0.05)。与王素秋[3]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表明超声对于脂肪肝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鉴于此,本研究针对脂肪肝下血管瘤与非脂肪肝血管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声影像仅在内部回声方面存在差异,观察组的低回声比例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脂肪肝下肝血管瘤的内部组织回声以低回声为主;而两组的形态规则性与边界清晰性方面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肝下肝血管瘤的超声影像学以低回声型为主,即肝组织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回声团,边界较为清晰,偶见模糊病灶;需注意的是,非脂肪肝下肝血管瘤患者也可见低回声病灶,但非脂肪肝型患者的低回声血管瘤外周环绕有类血管壁或线状高回声[4],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

脂肪肝下血管瘤与非脂肪肝下血管瘤的超声影像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脂肪肝的超声影像为强回声,低回声病灶更易观察,而强回声病灶在超声检查过程中显示不明显,导致脂肪肝下血管瘤的强回声病灶数量减少;或是由于血管瘤的内部组织结构均匀,组织界面间对于声音的阻抗差较小[5],进而表现为低回声。

综上,脂肪肝下肝血管瘤以低回声为主,主要是受到脂肪肝的强回声背景影响所致,这一特征与非脂肪肝型血管瘤的超声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利于临床鉴别,若超声无法确诊时,需联合CT、MRI等进行联合诊断。

参考文献[1]曹军英,白晓忠,张筠等.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1):34-36.[2]冷应书,陈剑薇.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628-630.[3]王素秋.肝血管瘤的B超诊断及鉴别[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8):159-160.[4]孙雪英.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J].中外健康文摘, 2013,(25):185-185.[5]刘洋,邵秋杰.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J].实用医学杂志,2010, 26(12):2257-2258.

论文作者:王桂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  ;  ;  ;  ;  ;  ;  ;  

超声诊断脂肪肝下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王桂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