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拉平

浅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拉平

拉平(西藏拉孜县彭措林小学 西藏 拉孜 858100)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受到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每提高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小学教师及管理人才的队伍,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相关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因此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承担起培养即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而且在小学教育发展和管理方面也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优秀的小学教育人才。所以笔者通过此文,简要的归纳总结了针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就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字:小学教育;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7)3-0132-01

前言:

我国教育系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在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小学教育专业,但是发展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成熟的、系统的培养模式。但随着小学教育的社会关注和群众对于小学教育的不断提高的需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尽早完善对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和群众需求的专业的小学教育人才。

1.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关注的问题

1.1在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

由于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孩子处于人生基础学习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品等、感情、人格、修养、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都处于基础积累的一个阶段,而且由于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差、理解力有限,同时特别容易效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成长中的很多方面都极易受外界的影响。作为除了家长以外,和该阶段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的小学教师,就必须从言行、知识积累到道德品质、思想感情都要必须严格符合作为小学教育者的各项要求。

1.2在人格上要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

处于接受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其情感世界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作为承担对其进行教育和影响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格观和情感观。所以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在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的过程,要注重对其人格的培养。要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人格上具备情感性和人文性。这也是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在人格上的情感性和人文性不仅会对所教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一个和蔼可亲、能够理解学生情感世界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亲切的、可以依靠的老师。同时对于帮助学生建立信任感,也是十分关键的。

1.3强调教育教学的技能性和艺术化

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较差,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要采取引导教育和吸引教育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足够的技能和一定的艺术性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谓的技能性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将知识从学术的层面,转化到教育的层面,将展示在书本上的知识,通过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能力转化成能够被学生接受的知识的能力。这点要求对于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不仅重要,而且较之其他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虽然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比较浅显,但是处于小学尤其是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其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要弱一些。这就要求做为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时候要注重对他们教育教学技能的锻炼,以及艺术感的培养。

1.4养成思维模式的儿童性

作为教师要具备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思维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需,但是作为成人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要理解还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就必须要养成其思维模式的儿童性。只有养成思维模式的儿童性,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所讲授的知识是否能够被学生理解、吸收,所采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学生该阶段的特点等。同时,对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键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

2.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2.1加强队伍建设

在我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是中级师范院校。因此,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主要培训机构,其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培养模式,而且的确为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输送了相当多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中级师范院校的培养能力和综合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资源与高等院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接受中级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其起点也相对不高,所以经过长期发展导致小学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需要提高。这也是导致必须要在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2.2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沃土

建设完善、系统的小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高等院校开展。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综合性的教育平台。同时,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精神、环境,以及国家扶持等都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高水平的。因此要建设小学教育专业,必须要根植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沃土。

2.3坚持职前培养与小学教育改革的整合

要做到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小学教育工作者队伍,开展小学教师上岗前的职前培养和小学教育的逐步改革相结合,是最主要的也将是有效的措施之一。职前培养其中就包括在高等院校开设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校教育,以及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前为其提供的实习教育等。现在个别城市开展了小学和大学联合的培养模式,小学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大学为在职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和相对丰富的教育资源。

结束语: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办好小学教育,才能为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为祖国未来的兴旺发展提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威. 教师专业化与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J] .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 ,(1)

[2]吴艳茹,等. 天津市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调查[J]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 ,(12)

[3]梁宁建. 基础心理学[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论文作者:拉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拉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