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中的学生素质观与课堂教学质量_课堂教学论文

认知心理学的学生素质观与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论文,课堂教学论文,认知论文,心理学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怎样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探讨学生素质构成的内在规律?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学生素质观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学生素质观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加涅(R.M.Cagne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学生素质的构成成份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后认为,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身上形成的素质应有利于继续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由此得出学生的素质由先天、后天和发展中形成的三部分成份(因素)构成。

(一)先天的成份

学生素质中的先天成份是由遗传决定的解剖生理因素,它是不易受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而改变的较稳定的成份,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个体的学习有制约作用。如人的视敏度(即视力)是有先天的差异的,影响着信息输入的感知过程,虽然可以通过人造眼镜的帮助得到改善,但是无法通过学习而改变它; 又如从信息提取和加工的速度来看, 亨特(1978)的字母匹配提取速度的实验表明,个体信息提取的时间长短与个体的力量有明显的一致性相关(注:皮连杰著《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P71-72。);再比如, 人类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等也都是有个体差异的。这些和其它由遗传决定的学生素质中的先天成份,是学生素质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前提条件。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教育去改变它们,相反,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eapacities)”。(注:Gagne·R·M,Briggs Lj,Wager WW. Prinicipl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Harcount. Brace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1992,P100。 )所以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天赋、接受能力而设计。

(二)后天的成份

学生后天的素质是怎样形成的呢?认知心理学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找到了形成学生后天素质的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态度和动作技能, 故它们又称五种习得的素质(Learned Capabilities)。对于这五类学习结果大家也许并不陌生, 然而把这种五种学习结果作为学生习得的素质来看待,似乎需要作些解释说明。

言语信息是能用言语符号陈述的信息,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它们的学习属于表征学习和事实学习。它们以单个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于人的认知结构之中。掌握言语信息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基础,也是正常人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素质。

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都属程序性知识。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人应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后者是人处理自身内部世界的能力。智慧技能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生掌握的读、写、算等技能基本上都属于智慧技能,这些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它知识和较高级智慧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要习得的最重要的素质。学生一般具有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认知策略包括与注意、知识的编码和提取有关的策略。聪明的学生都比较善于用认知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人的聪明程度是以认知策略为中介来影响学习速度和效率的。

态度是个体习得的相对稳定的决定个体行为选择方向的内部状态。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其核心因素是情感方面。态度学习含有品德学习,态度教育大致相当于德育,但态度涉及的范围大于德育的范围,如喜欢体育是一种态度,但不是品德,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态度才属于品德范畴。态度学习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如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劳动、学会负责、学会遵纪守法,等等,都属态度学习。它的学习渗透于一切知识、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是学生要习得的最重要素质之一。

动作技能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如儿童学习穿衣、用筷子吃饭;学生学习写字、朗读等。动作技能是不同于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的一类特殊学习,它的形成很慢,但一旦形成,便不易遗忘。动作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示范者的示范告诉学生,它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模仿、重复,反馈纠正,从而掌握一套操作规则以支配人的骨骼肌肉协调活动。人的活动除单纯的思考、构思等以外,基本上都离不开动作技能的参与,它是使人的行为协调、美观、高效等必不可缺少的素质。

以上五种习得的素质可以解释人的一切后天习得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五种素质,并使它们有机协调发展,那么这个人的整体水平就提高了,就可以根据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需要来塑造自己。其实我们平时讲的如科技素质、交往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运动素质等等都不过是这五种素质的不同排列和组合罢了。由于教育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有了认知心理学提出的这五种习得的素质,就把素质的习得与知识的掌握结合起来了,找到了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相应知识的教学,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变得非常明确。不论是“三育”(德、智、体),还是“五育”(德、智、体、美、劳),从心理学上讲,教育的目标只有认知、情感(包括态度)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包括知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方面。有了这三个领域五种习得的素质,一切习得的行为都可以解释,素质教育就抓到了根本。

(三)发展中形成的成份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是学生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Traits)两部分。能力又包括一般能力和差别能力;人格特质中对学生较有影响的因素有焦虑和成就动机等,它们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如果我们将习得的素质比作计算机的软件,将发展中形成的能力与人格特质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软件”因需要不同而各异,其作用随着具体情境而变化;“硬件”则相对固定,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速度,影响个体学习的全过程。故教学应考虑学生的能力和人格差异,“为每个学生设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认知心理学的学生素质的构成成份概括为下图。

学生素质中的先天成份是不能被教育所改变的,教学应适应它们;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能力与人格特质,虽然受教育影响,但不易被教育所改变,因此,教学的目的不是直接针对它们,而是通过对上述五种习得的素质的教学,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能力与特质。由此可知,素质教育的内容或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高,都必须经过个体的学习,掌握支配其素质形成与发展的相应知识,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关于课堂教学素质化

由上述可知,学生的素质虽然千差万别,但千差万别的素质都可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之中。而学生要获得这些学习结果最主要靠的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其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广泛而多样的。素质教育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课堂,更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死啃教材“满堂灌”,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潜力仍在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发生在课堂,只不过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了,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其中好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那么,课堂教学的现状怎样呢?只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作一番调查,就不难发现大多数学校课堂教学方法刻板、效率不高的问题相当突出,课堂教学非素质化现象严重,最直接的表现是学生大量厌学。据对北京市宣武区7所普通中学的调查,在2511名初中生中, 厌学者达571人;对扬州市14所中学的13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 发现有厌学学生268人;对江苏的一所乡镇中学626人进行调查,发现有厌学者达131人。(注:程晓樵:《学生厌学的教学因素分析》,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2期。)以上调查结果虽略有差异, 但厌学者都占总数的20%以上,至于存在各种厌学情绪但还没有成为厌学者的学生,人数则更多。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扎扎实实进行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知识分类目标导向教学,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为促使课堂教学素质化,首先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学生素质构成成份的各种要素所习得的条件不同的原理,凡是要使学生形成的某种素质,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掌握某种知识。为使这一教学过程快速高效,就必须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过程。

科学的教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分类”,指的是凡是要教会学生某种能力,教师必须先找到支配这种能力的知识类型,再按某类知识类型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是“目标导向”,指的是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导教、导学、导评,是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只有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才能确立科学而合理的教学目标。良好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对他所教的知识类型加以鉴别,即对他所教的知识进行分类。只有在此基础上,他才能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好的教学设计至少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目标的陈述应尽可能明确、具体,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第二,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第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教学预期目标)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第四,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并提供学习指导。第五,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即平时讲的练习设计)。最后,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指考卷如何编,分数如何评等。(注:皮连杰著《智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P252-258。)教学实践证明, 教学设计水平与教学效率密切相关。高水平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它不被某些形式化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转,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的高效率。

(二)课堂教学目标素质化

课堂教学目标素质化指的是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融进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去。教育者都知道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只有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教学目标融为一体了,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来讲才算落到了实处。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课堂,开全开足课程后,每门功课、每节课都上好,不把尾巴甩到课外,可以说就基本保证了素质教育任务的完成(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作为学科课程的辐射区、实践区,起延伸、深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笔者认为,抓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做法,就是抓基础、抓根本。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就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又稳固的基础。但有些人只从表面上看问题,认为条件差一些的学校就不能搞素质教育,这不符合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如果不在最基础的课堂教学上下工夫,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摆摆“花架子”,比比活动“形式”与“次数”等等,素质教育也未必就能落到实处。

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素质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每章、每节乃至每一堂课的素质教育要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坚持“起点要低,底面要宽,训练要实,要求要严,方法要活”的教学原则,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节省出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使其用于动口、动手、动脑的独立操作活动中去,这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环节。因此,要彻底打消那种认为教师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课文讲完了,例题结束了,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了的思想和做法。其实,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讲得再好,若学生没有动手实践操作,没有达到自动激活的程度,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就内化不成素质。

(三)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素质的形成与升华是一个点点滴滴积累与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具动力的还是要靠学生自己从被动的教育变为自主主动的升华,即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为此,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第一,钻研教学方法,重视学法指导。

素质化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中既可以用“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愉快教育”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用“自学式”、“问题式”、“异步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形成学力。

教学中不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尽量做到不仅“精讲多练”,还要“精讲精练”,精选例题与习题;教师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自己在教学中必须要“举三反一”,运用教学“变式”,举足够多的正例与反例,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把智慧技能的教学放在首位。

教育者应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不到不启不发、不点不明、不援不上、不掘不深、不拓不宽之处,教师绝不张口。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剥夺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而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依赖性,改变跟着教师转的被动状态,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质。

第二,不仅“授之鱼”,而且“授之渔”。

“授之渔”于学生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专门的学习方法训练,使学生掌握某种或某些学习方法;二是融学习方法于知识之中,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三是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最直接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科学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之中去等等,这样做很容易被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往往比孤立地上“学法课”,或把空洞的概念化的学习方法交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得多。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使学法教法化,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注: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6期。)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 教法再好,学法再好,还都必须调动学生本人的积极性,使其内化为符合本人情况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个人的、因人而异的操作对策系统,它的形成是一个较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但它一旦形成就会为人的其它方面的素质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学生学习素质的好与差,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他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心理学关于“专家”与“新手”的研究表明,专家与新手在一般知识方面差别并不大,差别大的是专家比新手掌握有更多的策略性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了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才能脱离教师的“搀扶”,才可以大胆独立行走,才能从原来的靠外部“输血”维持的被动学习,开始走向依靠自身“造血”系统的自觉学习。素质教育只有在这样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标签:;  ;  ;  ;  ;  ;  ;  

认知心理学中的学生素质观与课堂教学质量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