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构建城乡村教育资源公平的几点建议论文_王莉

对如何构建城乡村教育资源公平的几点建议论文_王莉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前洼小学 王莉

素质教育谈了几十年,教育精准扶贫也开始实施,乡村的教育现状比起以前确实改善了不少,但这就意味着乡村孩子具有了可以与城市孩子一竞高下的教育资源了吗?显然不是。城乡差距在教育上的体现再明显不过,同样智力的孩子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发展千差万别,这种不公平现象既给社会公众的心理带来不满,也给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解决教育问题带来压力。缩减城乡的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公平,任重而道远。

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近几年,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也前所未有地增长。同时,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教育扶贫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行,即通过政府扶持、基金帮扶和社会公益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但乡村教育环境又得到了多少改善呢?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政策的失误等问题,使得我国的农村教育公平陷入尴尬地位。而这个命题放置于中国广袤的农村和快速发展的城市教育之间,就更显沉重。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物质条件的差异,成为影响农村教育水平提升的核心因素。城市作为工商业重镇,比农村拥有更丰富的经济积累,这是城市经济条件远胜农村地区的历史原因。同时,在改革开放道路建设中,我国也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开放格局,城市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而广大农村的发展却依然缓慢。因经济条件限制而造成的教育设施的匮乏及教学设备的不足等情况,是限制农村学子学习效果和学业潜力的重要原因。

其次,传统文化的束缚。农村的父母曾经秉持“读书无用论”等荒谬思想,至今仍未根除,流毒甚远。农村的教育观念与城市也有明显差异,农村孩子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往往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束手无策,而且家长们普遍对补课及报兴趣班没有足够的重视意识,这就使得大部分无法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村孩子在文化课与兴趣特长方面,与出身城市的孩子始终有明显的差距。这也是农村教育观念中亟需家长们做出理性思考的地方。

第三,教育政策的偏差。农村的师资力量是农村教育力量的最基础影响因素。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工作链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稳定对于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工资待遇低下、教师任用制度不合理,还是教师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的现状,都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资源陷入短缺。同时,农村发展前景的局限性、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都重创了优秀教师在农村任教的积极性。优质的师资力量几乎被大城市垄断。农村自然得不到优秀的专职教师,农村孩子良好教育资源的获得也就缺失了最基础的一环。

第四,优秀生源的流失。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农村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已经得到了启蒙,处于劣势的乡村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于是通过择优录取,城区学校里涌入了一批批农村孩子。“垄断”了优秀的教师,优质的生源也逐渐被城市学校“垄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学校也就陷入了从缺乏好资源,到缺乏好师资,进而缺乏好生源的恶性循环中。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为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呢?

虽然党和国家对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农村仍积习难除、积弊甚多,尤其是农村过去对教育不甚重视的风气对教育新风的树立造成了严重阻碍,现行的改革是在背着过去遗留的重担在前行,自然无法像良驹骏马一样飞跨城乡教育差异的鸿沟。农村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为了数以千计的农村孩子能有一个美好未来,我们必须要勇敢面对现状,认真对待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以期实现农村教育公平。

(一)观念扶贫刻不容缓。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贫困往往是农村经济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而经济贫困又反过来促使了教育贫困。面对经济难题,农村地区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教育是一种需要经过较长周期才能有所收益的投资方式,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使得一些急功近利者在教育还未初见成效的时候便放弃了教育,选择了其他回报更快的方式,甚至还出现了“读书不如经商”、“读书无用论”等言论。这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教育发展的环境,使得教育扶贫收效甚微。解决农村孩子教育资源的相关问题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目的。因此,应该对农村地区进行思想上的改造,让农民希望后代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改变地位,让农村人群认识到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用农村群众改善经济条件的热情提高其主动改变落后教育观念与构建优质教育环境的意愿,最终达到教育与经济共同脱贫的目的。

(二)政策导向必不可少。改造思想的同时,国家也需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师资力量支持这三个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支持方面,充分考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在政策上适当给农村一些教育资源的优惠,促进教育的公平。在资金支持方面,加大对农村不完善的教育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奖助学金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师资力量支持方面,一方面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教育援助,一方面结合当地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招收符合当地职业特色的教师等。

(三)法制保障夯实基础。农村教育公平的实现如果不考虑法制因素,那就只能停留在美好愿望方面。完善的教育法律和制度体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证。政府,作为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应当担负起完善教育公平制度的义务,为教育公平保驾护航。国家在加强教育法制时,应通过立法程序把有关农村教育的制度措施和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社会所遵循的准则;农村教育公平的法律法规要体现民主与平等原则,代表广大农村人民的利益。

(四)社会参与营造氛围。教育系统不是独立的系统,而是属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改革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各部门的响应和配合。教育公平不只是农村人的事,而是全民族的大事,与全体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农村教育公平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广泛的社会的参与,能够调动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关注的积极性,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棘手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改革建议,有利于形成支持教育公平的良好社会风气;全体公民的参与可以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到监督作用。

总的来说,教育公平关系到人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为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是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十分重大意义的千秋大事。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对如何构建城乡村教育资源公平的几点建议论文_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