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的检测分析论文_肖慧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9500

【摘 要】目的:对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效果。方法:对速冻食品通过PCR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PCR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速冻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效果显著。结论:通过PCR检测方法对速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起始菌落数量相对较低的菌落,该方法值得在食品检测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食品;检测;PCR检测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目前速冻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和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在我国食品工业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2]。但是,在速冻食品的食品检测中,能够发现一些食源性致病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这类细菌会影响速冻食品的安全,引发众多的人类疾病,必须对其投入足够的重视[3-4]。为了有效保证速冻食品的安全,减少由于食品导致的人类疾病,必须及时采取确实有效的致病菌检测方法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PCR检测技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检测方法[5-6]。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材料和试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粪肠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坂崎肠杆菌、微球菌等供试菌群。专用的细菌培养基。细菌DNA提取试剂盒、引物合成、多重PCR试剂盒。

仪器和设备:高速离心机、漩涡混合器、电泳仪、凝胶图像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梯度PCR扩增仪。

1.2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研究成果,为多重PCR检测提供靶基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以及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二者引物设计如下表1所示。

DNA提取方法:本研究有三种DNA提取方法,首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8095以及沙门氏菌ATCC14028进行培养,培养到指数期,随后分别取二种细菌的新鲜培养液0.5mL,放入1.5mLEP管中充分混合,进行离心,时间1min,转速设定为12000r/min,上清液去除,通过水煮法、酚-氯仿法、柱式细菌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法提纯DNA。将以上三种提纯方法取出的DNA溶液分别取1μL,对A260以及A260/A280值进行测量,计算DNA浓度以及纯度。

从超市中购买速冻水饺,确定其不含检测菌以后,对其进行人工污染,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8095以及沙门氏菌ATCC14028培养到指数后期,通过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将10-6、10-7、10-8三个梯度分别污染到10g速冻水饺中,加入90mlTSB,匀浆处理,在37℃的条件下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0、1、2、3、4、5、6个小时,分别取1ml培养液进行DNA提取,同时进行PCR检测。

2.结果

2.1PCR检测的特异性

靶基因nuc基因片段中长度为173bp的片段在5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都能检测出来,但是在沙门氏菌和其他对照的菌株中无法检测出来;靶基因invA基因片段中长度为398bp的片段在沙门菌基因组中也能检测出来,但是在其他菌株中无法检测出来。这说明利用PCR检测方法能够有效鉴别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特异性相对较高。

2.2不同DNA提取方法的结果对比

三种方法中,基因组DNA提取量从高到低分别是水煮法、试剂盒法、酚-氯仿法;纯度由高到低分别是酚-氯仿法、试剂盒法、水煮法;消耗时间由低到高分别是水煮法、试剂盒法、酚-氯仿法;成本最高的则是试剂盒法。

速冻水饺中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速冻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众多环节正在逐渐改进,同时,传统的检测技术也必须同步改进。多重PCR检测技术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快速准确,若是将其应用在速冻食品的致病菌检测中价值相对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CR反应进行细菌检测,对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特异性都相对较高,提取DNA的方法中试剂盒法的使用灵敏度更高[7-8]。

PCR检测,全称为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这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检测的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原理为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两对或大于两对的印务,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进而完成对致病菌的快速检测[9-10]。现如今,PCR检测方法已经开始被逐渐应用到了食品致病菌的检测中,但是对于速冻食品的病菌检测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速冻食品通过PCR检测方法进行致病菌检测,只需要在TSB溶液中进行4h培养,就能够快速检测出起始菌落数量降低到100CFU/g速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该检测方法适合在食品检测中推广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并不理想,引入PCR检测方法以后,发现对于上述两种致病菌的检测效果相对较好,而且灵敏度较高,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到广大的食品检测中。

参考文献:

[1]孙晶,王歆睿,魏静元等.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检出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09):3561-3564.

[2]李新福,王周平,李聪等.低温肉制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肉类研究,2017,31(02):45-50.

[3]蒋曙光,曹琥靓.食品中双歧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工业,2017,38(01):160-163.

[4]乔昕,唐震,秦思等.2015年江苏省网店自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2):5074-5078.

[5]姚雪婷,唐振柱,刘展华等.2013—2015年广西市售本地产液体乳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06):519-521+524.

[6]马凯,李宝明,白羽等.基于免疫磁分离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1):2369-2377.

[7]姜侃,吕沁风,汪新等.三重LAMP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J].食品科学,2013,34(24):182-187.

[8]滕要辉,索标,艾志录等.速冻食品中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食品科学,2013,34(08):140-144.

[9]饶宝,唐桂芬,刘玲玲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03):3-5+23.

[10]刘继超,姜铁民,陈历俊等.多重PCR检测原料乳中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06):173-179.

论文作者:肖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的检测分析论文_肖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