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芬兰教育所感论文_魏艳春

近观芬兰教育所感论文_魏艳春

北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75;陕西省西安中环国际城小学(筹) 710061

厚厚的积雪早已掩盖了我们芬兰求索的脚印,但校园里那一幕幕幸福和谐的画面却久久不能忘却……

2019年春节前夕,我有幸与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的专家学者们赴芬兰参加了“教育领导力高级研修班”。芬兰教育为何能在最权威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PISA)中,处于领导地位?芬兰——这个北欧小国,如何摘下了教育超级大国的桂冠?此行若能揭开芬兰教育神秘的 “面纱”,对我们正在筹建中的小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无为而治”的教育智慧

在我看来,芬兰的教育融入了颇多中国智慧,更将中国道家“无为而治”的教育哲理运用到了极致:即让教育处于顺应“道”的自然状态,政府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不去刻意妄为、不强为,不对其横家干涉,这样“无为”的结果却是“无所不为”。基于充分的信任,学校把教学的权利又交给老师,老师依照国家教学大纲、结合学生情况制定落实教学计划,学生得到了健康全面的成长,这也正是老子提倡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芬兰教育理念是“不放弃一个孩子”的全人教育,特殊教师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支持。这不正是验证了我国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吗?校园墙壁上没有张贴各种规章制度和标语,但是校园里一切井然有序。从管理到教学,不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统一考核、评比。芬兰教学不为成绩,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师的从容与自信、孩子天真烂漫的笑脸;课堂真实发生,知识自然生成;教育在不缓不急、不躁不浮的一招一式中,散发出一种浓浓气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二、“少即是多” 的教育制度

芬兰学生上课时间最少、写作业时间最少,学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少,烹饪、手工、游泳、花式溜冰、曲棍球、绘画、乐器等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生都会认真学习。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和中国的教育比起来显得特别“不务正业”的芬兰教育,却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教得越少,学得越多。传统观念认为,只要增加授课时间和强度,学生就能够有所成长。芬兰挑战了这一观念,考试越少,学得越多。

三、“尊师重道”的教育奇迹

1.严苛的教师选拔制度

在芬兰,教师是最受推崇的职业,芬兰教师社会地位极高且备受尊重。然而,想当教师并不那么容易。芬兰有一系列严苛的教师选拔制度,幼儿园到大学老师都要接受硕士以上学术教育(教育系),经过专家严格的面试,有教育情怀的人才有资格参与教师行业的竞争。而后,在校观摩期一年,实习期两年,实习期会有在职教师引领,第三年派校上课,考核合格后第四年方可正式上岗(不合格继续培训)。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只有10%的顶尖优越者方可进入教育行业。教师分为“全科老师”“学科老师”和“特殊老师”。全科老师负责小学一个班级二十几个学生六年的学习。即将入职的小学老师都会在小学实习。每个城市至少有一个教师培训学校,为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提供终生培训。芬兰人认为,教师必须是“研究型”的,只有他们有能力学习,才有能力创新教学,教育才会不断提升。

2.充分信任的教育奇迹

当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教师队伍后,教师将得到充分的信任,政府和学校给予最大的教学自主权。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其他职责:实习生导师,教研,参与国家教委的大纲教材编制,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呈现在教材中。政府、学校、社会不会对教师进行任何评价或干预教学,正因为这份信任和自主权,给教师带来的是一种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待扬鞭自奋蹄”,芬兰教师或许早已在内心播下一颗为教育而始终向上的种子。芬兰教育的成功,让我深切体会到,信任的确能产生奇迹。

3.用实力赢得尊重的芬兰教师

学校不考评不代表没有压力。芬兰“影子”工作期间,如影随形,我有机会和小学三年级全科教师相处一天时间。她是一位音乐专业的博士,她全天的工作量颠覆了我这几天来对芬兰教师的“误解”。早上9时第一节语言课、第二节数学课(实习生上课),她全程站立在教室后面观摩,下午故事编写课,学生放学后,接待六个家庭“三方会谈”评估约180分钟(每个家庭30分钟)。我亲眼目睹小学全科教师也像“陀螺”似地连轴转,毫不亚于我们班主任地工作量。我看到她手中的《工作日志》用芬兰语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天每个时间段的安排。我们好奇地问她:”当全科老师累吗?为什么不当音乐学科老师?““累啊,但是我觉得很幸福!音乐老师只是音乐的岁月(注:交流内容皆为“翻译软件”原话)。全科老师可以一直和同样的孩子在一起,我们可以唱歌,还可以画画,我可以自由地合并(融合)科目,更具有挑战性,我喜欢我可以改变。”此刻,她的幸福快乐溢于言表。是啊,累并快乐着,这正是一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

1.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芬兰教育之所以能达到“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与他们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芬兰教育中最成功的特点是不追求精英教育,而是强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对于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阅读、书写、语言等学习困难的学生, 特殊教师会给予更多的关爱与鼓励。小学和初中各配2名特殊教师,他们相对要求更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并且具备特殊教师资格。据调查统计:芬兰约有25% 的中小学生需要特殊教师辅导,高中生更多的是阅读障碍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会和老师细致地分三阶层评估,他们会尽量让特殊的孩子和健康的孩子在一起受教育,严重的残疾或智障儿童才建议家长决定是否转送特殊教育机构,享有更专业的受教育权利。教室座位上一个充气椅垫和瑜伽球引起我们的好奇,我们都在猜测其“特殊”作用。老师告诉我们,好动的孩子坐在这样的座位上活动时,能感受到身体的灵活舒适,避免随意离开座位,影响学习效果。尊重和爱,不是口号,而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芬兰教育的成功则体现在细微处。

2.“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

我们参观了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三所学校。印象深刻的除了芬兰教育外,还有学校“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每所学校都有壁柜,方便师生挂脱下的外套和鞋,学生会换上室内拖鞋或直接穿袜子行走;教室前面没有讲台,讲桌和实物投影会摆放在教室旁边或后边,这样不会遮挡孩子视线;带轮的课桌椅和双面展示板,可以根据师生需要,随时自由分组摆放;每所学校都有温馨的教师休息室。芬兰学校提供免费的自助午餐,已有百年历史。虽然免费,但是特别注重营养搭配。听老师介绍,政府对学校的午餐是有统一营养标准的。我观察到用完餐的“光盘”学生自己会分类放回。课间休息时,孩子们随意地或蹲、或躺,或几人结伴阅读交流,自由随意却不会打扰别人。学校没有高大上的校门和校名牌,没有校园文化宣传标语,墙面上展示的都是一幅幅孩子充满个性的作品。芬兰的校园文化不是挂在墙上,以人为本也不是停在嘴边,以孩子为中心,适合孩子成长、孩子喜欢的,这才是最美丽的校园。

3.有效的教育评估

不考试的芬兰教育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我全程远观了小学全科教师对学生评估的“现场直播”。学生、学生父母和全科教师三方围坐一起,平等交谈,时间约30分钟。教师会提前一天让家长和学生填写相关评估表,现场沟通设定目标并讨论学习过程。沟通评估是基于学生的优势进行。首先,重视学生自我学习的评估。学生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在“学会学习”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估。这些评估内容也正是我国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真的不考试?那怎么评估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看到我的疑惑,老师取出今天评估孩子平时的阅读试卷让我看,她告诉我这是保密的,不会让家长和孩子看到,孩子学习情况她是心中有数的。老师强调评估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小学全科教师每年至少对学生有一次这样的评估讨论,还会多次向学生和监护人提供学生的学业进展信息。仔细观察到家长和孩子从进入会场到离开,三方平等交谈且互相尊重与信任,会谈各方真可谓是开心而来、满意而归,相信这次会谈的结果定会事半功倍。

五、图书馆——芬兰的人文地标

芬兰最有名的是图书馆数量和阅读量。大约550万人口的芬兰共有300多个中央图书馆和500个图书分馆。芬兰于2017年修订了图书馆法,所有公共图书馆书籍免费借阅,禁止向公众收费。据了解,对芬兰人来说图书馆历来都很重要,让图书馆拥有最优越的地理位置、最漂亮的建筑设计、最舒适的驻足空间早已成为当地政府和人们的共识。

芬兰非常重视阅读。老师也会对孩子进行“读前、读中、读后”阅读评估。孩子们每天家庭作业之一,就是“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不是孩子继续啃教科书,而是鼓励去读自己想看的书,用自我引发兴趣的方式,让他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芬兰教育体系把阅读与写作视为极重要的学习与生活技能。

我慕名来到当地有名的“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Oodi”。图书馆是芬兰人最喜爱的地方,除了学习,也成为娱乐和社交场所。最有意思的是充满童趣的儿童区,地上趴着,怀里抱着的婴幼儿随处可见,各种语言的童书、玩具、DVD、变色的“太空舱”、造型独特的沙发、一排排整齐停放的婴儿车……试想在这样美好的图书馆熏陶成长的孩子怎能不爱书籍呢?了解这些,便不难看出芬兰为何是爱阅读的国度之一。

思考1:芬兰成功的仅仅是教育吗?

短暂的几天看芬兰教育或许是管中窥豹,不足以说明芬兰教育的成功。出于一个教育人的谨慎,我还是找了很多资料去“验证”芬兰教育的成效。一个国家的教育到底好不好,最终都会反映在国家的社会状况和公民的生活状态上。

联合国最近发布的《2018年最幸福国家排行榜》:芬兰高居第一;2017年《全球科技实力排名》:芬兰第六;2017年《列格坦全球繁荣指数排名》:芬兰第三;透明国际《2016全球清廉指数》:芬兰世界第一;和平基金《2016脆弱国家指数》:芬兰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这些排名的背后,不仅仅勾画出的是一个人心富足,富于创新,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政府清廉,生活幸福的芬兰,分明也展现了芬兰教育结出的丰硕成果。

思考2:我们能做的不止“望芬兴叹”。

我们教育者只能遥望芬兰教育兴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可曾想到一百多年前的芬兰非常贫穷、教育非常落后,除了森林没有什么资源,国家意识到“只有教育才是改变社会的方法”,百年的努力也才有了当今令世人羡慕的排名。

国情学情不同,我们感叹于芬兰教育难以照搬复制,但是对于教育的虔诚和追求,我们是相同的。2019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重振师道尊严;教育部长也多次提到,为教师“减负”,把时间和精力还给学校和老师,让我们教师静心研究教学,增强职业幸福感;两会期间,更多委员代表为教育建言献策……这些足以证明我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

思考3: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教育要照顾众多差异,是一件尤为复杂的事情,但我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必将发展为教育强国。

梦在远方,路就在脚下!作为教育人,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应有这份责任、勇气和智慧去响应和践行国家教育改革,引领和改进我们的教育实践,在变革中发展中国教育,在发展中铸就中国文化!

论文作者:魏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近观芬兰教育所感论文_魏艳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