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顿珠 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帕古乡完小 851300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去了解语文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在方案、目标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235-01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语文这门工具进行交流,同时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学科的功能,让他们在探究式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本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并且在行动上积极实践,在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中,使得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取得更好的成效。所以,在下面的内容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笔者有几点要与大家分享。
一、结合可探究的教学情境,形成明确的探究式学习目标
探究式学习一般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这样他们就更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探究式学习要完成哪些目标?是学生知识学习的目标,技能学习的目标,还是情感态度培养的目标,这些都明确之后,可以创设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在情境创设中,一般来说,教师都需要适当的引出一定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恰好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一般来说,问题的提出要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否则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去进行问题的探究,他们找不到任何的思路,也便没有了探究的欲望,也会感到深深的受挫感。如果教师的问题提出的时候,能够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产生矛盾,引起冲突,那么学生一探究竟的想法会更加的强烈,他们可能会通过拿起书本甚至去询问老师和家长,有的同学甚至到互联网上查阅相关答案,因此,教师在打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采用这样的方法,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一般来说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策略技巧方面,教师也可以结合讲故事的方法来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
二、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创设探究学习的直观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探究式学习,可以创设更加丰富立体的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更多的思想激发和情感的渲染,从而在头脑中产生问题意识,带着这种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学生就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向探究的目标前进。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最终化为具体的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向。所以,教师要如何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引起认知方面的冲突,从而提出问题。在小学生的已有认知体系中,他们对于某些事物有既定的认识,此时如果教师提出另外的观点,就可以让他们兴趣大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指导课外读物中的《雨后》、老师可以出示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平常在下雨天兄妹俩他们摔了跤,反而很高兴,甚至想多摔一跤,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学生听到以后发现这一说法,跟自己的原有认识,产生了矛盾,所以他们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因此,迫不及待的拿起课本,一看究竟。第二,教师可以举出相关的实例,顺势提出问题。伴随着授课的内容,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讲到具体内容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实例,进一步的提出问题。如《鲸》一课,讨论鲸吃东西的方式,教师可出示:鲸吃东西与众不同,我们把这种方式叫“鲸吞”,学生一听,对“鲸吞”一词,反映较大,便迫不及待地去读书解决,进而进入探究情景。第三,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游戏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指导课外读物中的《三袋麦子》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课文开始土地爷爷给三个伙伴一袋麦子的故事,他们不同的表现,可爱的样子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但一年以后这三个伙伴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呢?讲到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进猜想:然后启发他们通过读书解决。
三、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读精读,让学生在较深的层次产生疑问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用探究式学习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就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质疑精神,当他们善于质疑,善于寻找不同的角度质疑。他们就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产生疑问,进而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层次去思考,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尤其很多课文的学习,虽然参考书上有一些参考答案。但是,在理解问题上是一个比较主观的事情,老师的理解和每一个学生的理解都可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老师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尊重,鼓励学生的个性的想法,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自己想到的,这是一个主观的想法。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也让其他同学以及老师有了新的思路,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避免在人际交往过程和沟通过程中出现投射性效应,从而造成误解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去认真的品味一篇文章,将一篇文章多读几遍,读的遍数多,就可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体会到更多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师要善于用探究式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学习
探究式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准备探究式学习的导学案,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准备的每一堂课程中,都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启发。探究式学习要在一定的探究式问题的引导之下去完成,所以教师的探究式问题要如何设定呢?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紧密围绕课文来进行问题的设置,课文讲授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挖掘出来,有哪些地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哪些地方可以往深层次去深入挖掘,这些教师都要合理分配,处理得当。所以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包含着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准确理解。如果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够了解,那么教师在提出一些探究式问题的时候,就可能会脱离学生的实际,从而使得探究式学习无法开展。所以,要精心研究每一篇文章,设计每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指导。
结束语:在整个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调整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式,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论文作者:洛桑顿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