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与合作看洛阳旅游业的发展_洛阳论文

从竞争与合作看洛阳旅游业的发展_洛阳论文

从竞争与合作看洛阳旅游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洛阳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1998年全国实现旅游总收入343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同期GDP的4.3%、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这种形势下,洛阳市于1999年提出将旅游业发展为本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作为九朝古都,洛阳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近年来洛阳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却在放慢。从海外游客人数变动看,1994年到1998年洛阳海外游客平均增长率为4.1%,还不到全国同期8.9%的平均水平的一半。从国内游客人数变动看,每年4月的牡丹花会是洛阳国内游客最为集中的旅游旺期,1980年代平均每年有275万人次参加牡丹花会,而1990年代的年平均水平是150万人次。1998年我国评选出了54个优秀旅游城市,洛阳亦榜上无名。这表明,需要重新审视洛阳旅游业,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探寻振兴之道。

2 区域旅游网中的洛阳旅游业

陇海铁路上的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形成了一个以古都旅游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网,这一网络是洛阳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1 洛阳与郑州、西安和开封形成了以古都旅游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网

从国内游客来源上看,洛阳的国内游客以河南省内和周边邻近省份为主。据我们在洛阳火车站的实地调查,河南省内游客占调查人数的1/3以上,其次是来自陕西省的游客,占1/10强。从海外游客看,1997年洛阳市接待的海外游客达7.2万人次,占河南省海外游客总数的26%;郑州为24.6万人次,则占河南省的93%;开封1996年为1.85万人次,仅相当于洛阳同期的1/4强。这表明郑州是河南省海外游客的主要集散地,洛阳和开封的海外游客中的绝大多数是以郑州作为出入口。据《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统计,河南省海外游客的上一个目的地主要是北京、陕西和上海,三地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7.4%、26.6%和24.1%。河南省海外游客即将前往的省外旅游地中居前三位的是陕西、北京和上海,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8.3%、20.8%和20.8%。进一步分析表明,陕西的海外游客主要来自西安市,1997年西安的海外游客占陕西省的90%以上,西安的海外游客选择北京和上海作为入境口岸的分别占53%和22%,作为出境口岸的占38%和18%[1]。从海外游客人数和路线上看,北京、上海是西安和郑州的上游城市,西安和郑州又是洛阳的上游城市,开封则居于更低层次,洛阳与西安、郑州和开封构成了一个以古都旅游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网。

2.2 区域旅游网中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位于区域旅游网中的城市之间表现出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合作主要体现在城市之间旅游线路的组织和接待上的相互配合。陇海铁路将西安、洛阳、郑州和开封连成一线,文物古迹与黄河风光观光成为两大主要题材。这一网络中的合作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以其地理上的接近性、交通上的便利性、旅游资源上的独特性为基础,从而易于形成内容充实而又主题突出的专题旅游。所谓竞争则是指各城市所提供的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之间所具有的替代效应,使得上游城市对下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样,下游城市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上游城市。

表1 1997年洛阳等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经济和海外旅游比较

Tab.1 The comparison of economy and abroad tourism between several tourism cities(1997)

 人口(万)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 人均GDP(元) 海外游客人数(人) 平均停留天数(天) 人均天花费天/元

全国 123 631

18.7:49.2:32.1 6 04821 847 400 2.44

北京  1 091  4.7:40.8:54.5   16 590 

2 298 368 3.67 207.6

西安 690

10.3:41.9:47.9 7 246

485 266 2.6 160.5

洛阳 6079.3:56.6:34.2 5 51968 459 1.41 168

郑州 6156.1:54.3:39.5 9 050

246 419 2.23 152.5

开封 457

34.5:36.2:29.5 3 84518 500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8》、《西安统计年鉴1998》、《洛阳统计年鉴1998》、《开封统计年鉴1997》等计算;开封海外旅游人数是1996年的数据。

2.3 城市的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等与其在区域旅游网中的地位呈正比

西安是我国西部经济的中心城市,郑州则是京广线和陇海线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两者既是省会城市,也分别是两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区位条件和旅游业规模在各自省内都居于龙头地位。洛阳和开封的人均GDP相对较低,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1%和64%,旅游业规模也相对较小(表1)。计算表明,1997年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GDP总量和人口规模与海外游客人数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可见,城市的产业结构状况、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是决定旅游业规模的重要因素。

2.4 区域旅游网对洛阳海内外游客消费上两极分化特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从海外游客的比例看,洛阳所在的以古都旅游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网对外国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1997年洛阳的海外游客中的外国游客比重高达80.5%,与西安(83%)、北京(81.3%)等接近,远远高于郑州(33.8%)和全国(12.9%)水平。而外国游客是海外游客中平均消费较高的群体,1997年来华外国游客平均每人每天消费143美元,高于海外游客人均135美元/天的消费水平。从国内游客消费上看,洛阳所在的区域旅游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1997年河南省和陕西省的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和61%,从而导致以周边地区为主要客源地的洛阳国内旅游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偏低。1998年洛阳国内游客人均消费约为280元/人次,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345元/人次)的80%左右。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7年洛阳国内游客中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72.3%,1500元到5000元之间的仅占25%,而全国分别为52%和45%,洛阳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游客比重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洛阳旅游者中消费偏高的外国游客和消费偏低的国内游客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特征。

3 主要问题分析

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外因上看是来自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内因上看则是由于洛阳的旅游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出现下降,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区旅游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洛阳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滞后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竞争也愈发激烈。据《中国旅游业50年》统计,到1999年2月,全国已有24个省区和直辖市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它们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是重点产业来培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已经由提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转向提供观光与度假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并且推出了多种专项旅游产品,种类日趋多样化,结构逐渐合理化。而洛阳市的主要旅游项目仍旧停留在探亲访友和文物古迹观光上,据1997年的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数据,前往洛阳的游客中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高达44%,高于全国平均32.8%的水平,而以休闲观光游览度假为目的的仅占25%。观光度假、康体休闲和商务旅游等发展滞后。主要旅游景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和洛阳博物馆等存在内容陈旧、旅游环境欠佳等问题。在前些年全国旅游热兴起的时候,许多乡镇集体和私人个体热衷于修建设计粗糙的龙宫、惊险世界之类的旅游场所,这些场所的建设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而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浪费,错过了旅游业发展的良机。据调查,洛阳的中华龙宫等五处投资就达4300万元,但开业以来的收入仅1000多万元[4]。

3.2 旅游管理体制不顺、行业经营绩效相对较低

洛阳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管理体系交叉重叠,主要旅游景点分属文物、旅游、园林、民委等部门,部门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即使是在同一部门内部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安排,如洛阳市文物局下属的博物馆就有洛阳市博物馆、都城博物馆、古墓博物馆、古代艺术博物馆(关林)、民俗博物馆等八个之多,有限的资金和展品被分散到各馆中,结果导致博物馆入不敷出。从海外旅游接待上看,1997年洛阳市海外旅游从业人员与海外游客人数之比为1∶15,低于1993年1∶32的比例;而全国同期比例为1∶42和1∶47,这表明洛阳海外旅游接待的效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3.3 受行业规模限制,旅游业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

从1997年洛阳市属主要旅游景点的实际收入看,除了龙门石窟、王城公园、白马寺等少数几个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收入较好外,其他包括洛阳市博物馆、古墓博物馆、白园等在内的众多景点仍然收不抵支,需要靠政府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转。1997年洛阳市属主要旅游景点的全部预算外收入约为3500万元左右,旅游景点难以形成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转机制。

从旅游服务设施投入看,1997年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旅游业投资只有1918万元,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3.4 旅游景点定价偏高,游客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1997年洛阳海外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为1.4天,明显低于北京、西安、郑州等地,但海外游客人均花费却高于郑州、西安。对海外游客人均花费构成的分析表明,洛阳市旅游景区游览花费和购物花费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北京、西安和郑州;游客平均住宿花费所占比重也高于郑州和西安,而在餐饮、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却低于郑州、西安。这不仅说明洛阳的旅游景点和住宿收费偏高,也说明洛阳在观光之外的文娱活动开发不够。例如,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的门票价格分别为45元和25元,对于收入相对偏低的国内旅游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4 基本对策思路

4.1 发挥洛阳在山水上的比较优势,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向游客提供的满足其在旅游过程中的综合服务需求,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旅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的基础上。从海内外游客的欣赏兴趣看,山水风光的开发对海内外游客有着巨大的潜在吸引力。《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海外游客对山水风光的兴趣最大,其次是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感兴趣的游客比例分别为50.6%、39.6%和27%。国内游客的兴趣也将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由单纯的文物古迹的观光游览向自然风光的领略、休闲、度假的综合性旅游转换,近年来北京旅游业由城近郊区向远郊区扩散就是证明。

洛阳在区域旅游网中的从属地位,决定了它在旅游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很难与郑州和西安相抗衡。因此在新的旅游产品开发上,如果继续以历史文物古迹观光为主来开发,势必要与上游和下游城市展开激烈竞争,不仅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也不符合全国旅游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从旅游资源条件上看,洛阳拥有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等三座国家级森林公园,洛河、伊水等多条河流和以小浪底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黄河游览区。虽然洛阳的山水难以与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相比,但是对洛阳所在的区域旅游网来说,洛阳的山水组合优势要强于西安、郑州和开封等地。从这个角度上讲,发挥山水优势也就是发挥洛阳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因此,洛阳旅游业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以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和花会等老的旅游项目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以小浪底风景区为核心,发挥洛阳在山水上的组合优势,逐步形成观光、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

4.2 在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上,坚持以国内市场为主导,逐步扩大中等收入游客群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吸引游客的多少。因此,旅游景点(场所)的规模、档次、设计等都必须考虑其主导游客群的需求以及其变动的趋势,这是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关键。随着洛阳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洛阳的旅游客源市场将由国内低收入为主的顾客群和收入相对较高的外国游客群形成的二元结构将逐步向以中等收入为主的游客群转变。因此,在产品的开发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省内低收入游客群的需求,同时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主导游客群收入的提高逐步提升产品档次,开发适合中等收入游客群的旅游吸引物。

4.3 将旅游业发展与城市综合建设相协调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经济越发达对周边地区发展的扩散效应越明显。而旅游业是集食宿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以及基础设施等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所以必须根据城市经济实力确立适当的旅游业投入规模,这一点对资本极为稀缺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洛阳作为河南省第二大城市,不仅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教育、科技等方面也有较强实力,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有重要的辐射作用。因此依托洛阳市科技与人才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城市综合功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住宿、娱乐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

4.4 规范旅游业的行业管理,降低旅游产品的价格,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合理优化配置旅游消费结构,降低游客的花费、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服务应该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作为以文物古迹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政府理应承担管理和引导旅游业发展的责任。积极完善旅游业的行业政策,制定吸引旅游投资的优惠政策,改革旅游的管理体系,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调整旅游产业的资产组合态势,搞好旅游队伍的培训和服务,提高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

目前,洛阳市已经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加强,着手理顺旅游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城市旅游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开展了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工作。可以预见,随着世纪工程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和国家其他重点投资项目的投产,洛阳整体经济实力将得到很大提高,旅游业也必然会有大的飞跃。

标签:;  ;  ;  ;  ;  

从竞争与合作看洛阳旅游业的发展_洛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