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石油公司油气全成本比较分析_胜利油田论文

中外石油公司油气全成本比较分析_胜利油田论文

中外石油公司油气完全成本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油气论文,中外论文,成本论文,石油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4)03-0005-05

0 引言

油气完全成本是指油气生产过程中进入当期损益的成本,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阶段成本核算时直接进入损益的生产成本(即现金操作成本)和勘探费用;二是进入当期损益的资本化成本,主要是折旧、折耗与摊销以及长期资产减损;三是期间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一般讲,油气完全成本各构成项分别对应于相应油气阶段成本的费用化处理与折旧折耗和摊销。本文选取不同类型的国外石油公司与中石化股份公司进行比较,从不同方面对中外石油公司油气完全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

1 完全成本及主要构成项目水平对比

本文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国外石油公司,分别是超级一体化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和BP公司)、国际一体化石油公司(雷普索尔和菲利普斯公司)以及美国大型独立石油公司(伯灵顿和尤诺克公司),这六家国外石油公司比较年份的油气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国外目标石油公司年度油气产量单位:万t

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

BP公司 14349.7

14287.1

14819

埃克森美孚 13849.1

13666.6

22082.5

菲利普斯

2487.22419.42414.2

雷普索尔

1173.21293.13316.3

尤诺克 2356.92440.32628

伯灵顿 2227.42128.32073.5

注:数据来自各公司年报。

1.1 中石化与国外石油公司完全成本及构成项目的水平对比

与不同类型的国外石油公司相比,中石化股份公司完全成本水平偏高(见表2)。

表2 中石化与国外石油公司完全成本数据单位:美元/桶

公司名称 中石化 埃克森美孚 BP公司 菲利普斯 雷普索尔 伯灵顿 尤诺克

完全成本 14.96

9.17

9.939.63 11.97 12.75

17

注:数据来自各公司年报。

与超级一体化石油公司相比,中石化股份公司的完全成本水平明显偏高。如埃克森美孚石油和BP公司1997-1999年的单位完全成本在9-10美元/桶之间,中石化高出其50%~60%。

与国际一体化石油公司相比,中石化单位完全成本水平仍然偏高。1997~1999年雷普索尔三年平均单位完全成本为12美元/桶左右,菲利普斯的同期单位完全成本不足10美元/桶。而中石化2000年和2001年单位完全成本分别高出其20%和38%。

与美国独立石油公司伯灵顿公司相比,中石化的水平依然偏高。伯灵顿公司1999-2001年的单位完全成本平均数为12.8美元/桶,中石化同期比其高出20%。

在选定的六家国外石油公司中,只有独立石油公司尤诺克的单位完全成本比中石化高。

从完全成本的各构成项目来看,中石化的现金操作成本水平明显偏高,2000-2002年中石化的平均现金操作成本分别高出埃克森美孚、BP、菲利普斯和伯灵顿公司3~4美元/桶,略低于雷普索尔和尤诺克的现金操作成本水平;而中石化的折旧、折耗、摊销近三年的平均水平与上述国外石油公司相比成本水平较高,高出四家一体化石油公司1~1.5美元/桶,与两家大型独立石油公司水平相当。

1.2 中石化与国外石油公司完全成本结构对比分析

中石化股份公司的完全成本包括以下五部分:现金操作成本、折旧折耗与摊销(DDA)、勘探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现有资产和人员状况下,完全成本中有若干项目是相对固定的,这些项目包括:人工成本、折旧折耗与摊销、土地租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公共事业费、所得税外税金、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养路费、三采注聚费摊销以及劳务工工资等。

与超级一体化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和BP公司相比,中石化完全成本主要由现金操作成本、DDA、管理费用和勘探费用四部分组成(占总成本构成的90%以上),近三年各部分所占比重保持在45%、30%、12%和10%左右,而埃克森美孚和BP公司1997-1999年的平均完全成本主要由现金操作成本、DDA和勘探费用三部分组成(占总成本构成的80%左右),构成比例分别为40%、38%、11%以及32%、33%、8%。中外明显的差别在于中石化完全成本构成中有超过10%的管理费用,而埃克森美孚和BP完全成本构成中DDA的比重要比中石化高出4~10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中石化与国外石油公司完全成本结构对比数据单位:%

公司名称 中石化 埃克森美孚 BP公司 菲利普斯 雷普索尔 伯灵顿 尤诺克

现金操作成本

45 40.732.245.7 61.6

25.141.6

折旧折耗与摊销 30.838.233.631.5 29.8

36.129.6

勘探费用

12.19.8 8.1 14.2 8.17.8 4.6

其他费用

0

11.316.88.7

0.60

0

管理费用

9.8 0

0

0 0 12.614.7

财务费用

2.1 0

0

0 0 10.47.1

所得税外税金

0

0

9.4 0 0 8

2.3

注:数据来自各公司年报。

国际一体化石油公司菲利普斯和雷普索尔石油公司1997-1999年平均完全成本主要集中在现金操作成本、DDA和勘探费用三部分(占总成本构成的90%以上),构成比例分别保持在45%、31%、14%以及61%、30%、8%的水平,与中石化构成特点明显不同的是菲利普斯的勘探费用比重较大,而雷普索尔现金操作成本超过完全成本的一半。

国外大型独立石油公司伯灵顿和尤诺克公司1999-2001年平均完全成本主要集中在现金操作成本、DDA、勘探费用和财务费用四部分(占总成本构成的90%左右),构成比例分别在25%、36%、13%和10%以及40%、30%、15%和7%左右,与中石化构成特点相比,独立石油公司拥有比重较大的财务费用和比重高于中石化的勘探费用,这也是由于独立石油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地位所决定的。

从完全成本的成本结构与国外石油公司比较来看,中石化的现金操作成本所占比重明显偏高,1999-2001年中石化的平均现金操作成本所占比重除低于雷普索尔(含有生产税),与菲利普斯持平之外,高于其余四家国外石油公司,高出BP和伯灵顿公司10%~20%;中石化的折旧折耗和摊销所占比重这三年的平均水平与上述国外石油公司基本相当。

2 中石化股份公司油气成本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油气成本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石化油气成本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现金操作成本水平明显高于国外石油公司,而按照相同口径计算的折旧、折耗与摊销水平则明显偏低。中石化股份公司1999-2001年平均单位现金操作成本为6.73美元/桶。与六家国外石油公司相比,现金操作成本处于较高水平。如表4所示,BP、伯灵顿、埃克森美孚和菲利普斯等四家国外石油公司的单位现金操作成本都在4美元/桶左右,如果考虑到尤诺克和雷普索尔公司的现金操作成本中都含有15%以上的生产税,则中石化的现金操作成本水平比六家国外石油公司都高。

表4 1999-2001年中石化及国外石油公司平均成本数据单位:美元/桶

公司名称中石化 埃克森美孚 BP公司 菲利普斯 雷普索尔 伯灵顿 尤诺克

现金操作成本 6.733.733.2 4.4

7.37

3.21

7.08

折旧折耗与摊销2.883.5 3.333.03 3.57

4.65.03

注:中石化折旧折耗与摊销数据为按单位产量法调整后的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国外石油公司普遍采用的产量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则中石化目前的折旧、折耗与摊销以及完全成本水平都将大幅下降。如果采用产量法计提折旧,则中石化2000年的单位完全成本降低14%,单位折旧、折耗与摊销降低49%;2001年这两个项目分别降低8%和25%。

(2)中石化股份公司所属油田含水率的差异导致“同工不同效”,客观上形成了各油气田油气成本水平的显著不同。对中石化油气成本现状的分析表明,占其油气产量85.6%的三个主要油气田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新星分公司单位完全成本和单位现金操作成本都明显低于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成本水平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先进水平基本相当。

从具体数据来看,2000-2002年三年平均,新星公司的单位完全成本比胜利油田低4美元/桶左右,比中原油田低近10美元/桶;同期,新星公司的单位现金操作成本也比胜利油田低4美元/桶左右,比中原油田低近8美元/桶。三个油田之间油气成本水平的较大差异是与各自所处的开发阶段密切相关的。

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发的油田,目前巳进入开发中后期阶段,从1999-2001年,三年平均的含水率分别为89.9%和86.5%;而新星所属的油田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投入开发的,近三年的平均含水率仅为35.4%(见表5)。

表5 1999-2001年中石化及主要油田含水率单位:%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胜利油田

89.789.990.1

中原油田

85.686.787.1

新星

44.829.232.1

中石化 88.888.988.3

注:数据均取自相应油田的统计资料。

从提液环节来分析含水率对油气成本的影响。2000年和2001年,胜利油田吨油分摊的提液费分别为113.9元/t和106.6元/t;同期,新星吨油分摊的提液费分别为42.3元/t和39.6元/t,仅占胜利油田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在生产实际中所发生的成本直接对应的是从井下采出的“液量”,按照吨液分摊的提液费,2000年和2001年,胜利油田分别为10.73元/t和9.99元/t,同期新星分别为8.66元/t和11.56元/t,两者基本相当。因此,若考虑含水的差别,胜利油田的成本水平为新星的三倍是正常的。

从油气处理和驱油物注入环节来看,油气处理环节所发生的成本直接对应的也是“液量”,而驱油物注入环节强调的是“注采平衡”,事实上成本也是对应于“液量”。如果每吨“液量”发生的费用相当,分摊到每吨油上成本水平则应当与含水率的差别大致相当。

(3)低产、低效区块占有相当比重,客观上抬高了总成本水平。中石化所属的各油田都是由为数众多的区块所组成的。以胜利油田为例,目前共有大小近千个油气区块。在这些区块中,既有储量大、产量高的区块,同时也存在相当比例的低产、低效区块。由于这些低产、低效区块的存在,客观上抬高了总成本水平。如胜利油田成本最高的两个区块(王庄和孤南)年产量都在10万t以下。现金操作成本在600元/t以上的7个区块中4个区块(王庄、孤南、正理庄和义和庄)规模在10万t以下,而规模在200万t以上的五个区块其单位操作成本全部在400元/t以下,规模在50~100万t之间的五个区块中有三个其单位操作成本在400元/t以下。另一方面,低产区块与高产区块相比成本水平差距悬殊。如孤岛是胜利油田产量最大的区块,年产360万t;而王庄是产量最小的区块之一,年产仅1.7万t。2001年孤岛的单位现金操作成本为5.53美元/桶,王庄超过了18美元/桶。2001年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的单位现金操作成本为6.38美元/桶,同期单位现金操作成本在7美元/桶以上的区块有31个,占区块总数的56.3%,占总现金操作成本的31.5%,但产出的商品量只占总额的24.9%。

(4)特种区块与常规区块之间油气成本差别显著。通过对中石化各油田特种区块的油气成本分析,可以发现特种区块与常规区块之间油气成本存在显著差别。

第一,天然气区块的成本水平明显低于石油区块。2000年和2001年,中原天然气产销厂的现金操作成本分别为2.62和2.28美元/桶油当量;同期,新星西南局的现金操作成本分别为1.2和1.1美元/桶油当量。与同期中原的平均成本水平相比,天然气产销厂现金操作成本分别低263%和278%;而新星西南局的现金操作成本水平,也要比新星平均水平低66%和101%(见表6)。

表6 天然气区块与各油田平均成本水平对比

单位现金操作成本(元/t) 单位现金操作成本(美元/桶油当量)

项目2000年 2001年

2000年2001年

新星西南局 70.22

63.25 1.21 1.09

新星分公司 106.81 116.892.01 2.19

中原天然气产销厂151.84 132.262.62 2.28

中原分公司 571 518

9.51 8.62

天然气区块的成本水平之所以偏低,是与天然气的生产工艺特点密切相关的。与原油的生产相比,天然气在油气处理和驱油物注入环节发生的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在提液环节发生的成本大大低于原油。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天然气的成本水平明显低于原油的成本。

第二,海上油田的现金操作成本较低,但折旧、折耗与摊销水平明显偏高。埕岛是胜利油田也是中石化惟一的海上开发区块,该油田自1993年投入开发,是胜利油田五个年产超过百万吨的区块之一。2001年,埕岛油田的单位现金操作成本为5.9美元/桶,比相同年份胜利油田的平均水平低7.5%;同期埕岛油田单位产量分摊的油气资产折耗为4.52美元/桶,比胜利油田的平均水平高7%。而与孤岛、胜坨、东辛、孤东等其余四个年产超过百万吨的区块的平均水平相比,海上油田折旧、折耗与摊销水平高的特点表现得更加突出(见表7)。这说明,虽然海上油田开发时间较短,目前含水率较低,单位现金操作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开采难度大,投入较高,折旧、折耗与摊销水平明显偏高,难以发挥新并发油田对总成本水平的降低作用。

表7 胜利油田2001年海上油田与陆上油气成本水平对比 单位:美元/桶

项目 单位现金操作成本单位折耗与摊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孤岛等四个陆上区块平均 6.22.85 9.04

埕岛5.94.52 10.43

胜利油田平均6.38

4.22 10.6

第三,原油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稠油的生产成本也较高。稠油区块的成本水平之所以偏高,是与稠油的物性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工艺特点分不开的。稠油生产主要采用蒸汽热力采油工艺,这种生产工艺除了需要正常原油生产工艺设备以外,还要增加蒸汽锅炉、电加热杆等工艺设备,并采用大量昂贵的保温、隔热管材。由此发生的大量材料费、动力费、燃料费使单位现金操作成本明显偏高,各种工艺设备的投入也使得折旧、折耗与摊销水平偏高。

3 结语

通过对中外石油公司油气完全成本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石油公司更为清晰地指明了控制及降低成本的方向,有利于我国石油公司更好地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

标签:;  ;  ;  ;  ;  ;  ;  ;  ;  

中外石油公司油气全成本比较分析_胜利油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