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激趣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代正贵

浅谈数学教学中激趣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代正贵

四川省盐源县双河乡杨柳桥小学 615700

作为一位教师,一定要考虑如何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根据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过程波澜迭起、富有活力,以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疑激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而设疑则是激发学生探求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旧知识中,在他们心里造成一种悬念,置学生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这样就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在游戏中激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我在教学时总是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五年级上册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上课前准备了红、黄、蓝、绿几种颜色的小球,按一定的要求放在四个袋中。上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体验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我又让学生做“装球游戏”,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把球放入透明袋中,并比一比哪组快。最后请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是开心极了,同时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美中求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喜欢感受到事物的美,都有一种对美的追求。数学里充满着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形式美、解法美等等。当学生对数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浮想联翩时,对数学本身的简洁与和谐回味无穷时,对奇异、复杂、深奥的数学问题豁然开朗时,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奇感、愉快感、成功感,从而陶醉、领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在数学美的世界里享受数学学习的种种快感,将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爱。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首先我从欣赏的角度出示了几幅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剪纸艺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紧接着我亲手剪(或撕)出树叶、蝴蝶等图为观察对象,引入“对称”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对称现象的心理。在新课进行中,又向学生展示各方面具有轴对称特点的东西,让学生在欣赏对称美的同时丰富感性认识。此时在学生的心中,轴对称已被抹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撩拨着他们的心弦,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四、在动手操作中激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好奇心强,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尽量动手画画、剪剪、折折、装装、比比、拼拼、测测、量量等,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课时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并要求学生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出了长方形,有的拼出了正方形,有的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的知识在头脑中记忆会特别深刻而持久,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代正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教学中激趣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代正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