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探讨_渔业论文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探讨_渔业论文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省论文,区划论文,海洋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中图法》 P741(52)

海洋开发对促进经济发展日益重要。山东是海洋资源大省,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首先应研究各海域自然环境及资源状况。在科学分析、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海洋功能区域划分,确定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以期对各海域开发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

1 海洋资源与环境状况

1.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点

1.1.1 海底与海岸地貌比较复杂 山东沿海地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第二隆起带,使东西两部分海岸地貌类型各具特色。虎头崖以西的海岸带为鲁北滨海平原,海拔在6m以下,地势平坦,岸线平直,海岸为粉砂至淤泥质类型,潮滩发育,滩面宽广,为全省滩涂集中分布区。由于海水蒸发下渗,形成丰富的卤水资源;但海湾少、海底坡度小,缺少天然良港。虎头崖以东以低山丘陵、剥蚀平原为主,多基岩海岸和基岩港湾式海岸;岬湾相间,岸线曲折,多湾阔水深的天然良港。

山东海底地貌以水下三角洲、水下浅滩和堆积平原为主。水下三角洲以黄河水下三角洲最大,略呈扇形自黄河口向东南方向延伸,每年向前推进2000多m;较大的还有丁字湾、傅疃河等水下三角洲;坡度在1‰-5‰之间。较大的水下浅滩有小岛河口以南浅滩、莱州湾顶浅滩、莱州浅滩、庙岛群岛浅滩等,坡度一般为0.5‰-1‰。水下三角洲和浅滩的外围为海底平原,坡度在0.1‰-0.3‰之间。在岛屿与岬角之间常形成冲刷槽,深达70-80m。

1.1.2 气候较为优越 山东海域的开阔海面,等温线与纬线近乎平行,平均气温高于近海;近海气温等温线与海岸走向一致,年均气温高于岸上。海岸带年平均气温为11.1-14.5℃,总体来说,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与内地相比,则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的特点,如青岛冬季平均气温比济南高1.3℃,极端低温高2.8℃;夏季平均气温低3.5℃,极端高温低6.5℃。这种气候对海洋资源开发、人类各项活动非常有利。

半岛沿海年平均风速为5.4m/s,海域为7.1-7.5m/s,离岸越远风速越大。其中成山角年均风速为6.7m/s,最大达30m/s,八级以上风为125d/a,长岛为80d/a,是全国有名的大风区,为风能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鲁北沿海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充足,蒸降比为4:1,加之丰富的卤水,为原盐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1.3 水文条件良好 山东海域水温季节变化明显。2月为全年最低值,水温介于-0.4-4.3℃之间。其区域变化是向岸递减,黄海高于渤海,南黄海高于北黄海。山东海域盐度变化在12.7‰-33.5‰之间,春季大部分海区高于32‰,夏季大部分海区低于31.8‰。黄河口附近终年盐度较低(12.7‰-18.4‰)。山东海域是我国潮差最小的海域之一,黄河口外(潮差为76cm)和成山角外(潮差为75cm)为两个无潮点。到埕口增至222cm,烟台为166cm,石岛为170cm,丁字河口达306cm,到岚山一带又有所降低。山东海域狂涛不多,渤海海峡多年平均波高1.2m,庙岛群岛最高达10.7m,一般出现在2月份。黄海水域平均波高和最大波高均小于庙岛群岛,其中成山角最大波高为9m,一般出现在秋季。

1.1.4 水质肥沃,生产力较高 由于黄河等河流注入,山东海域水质肥沃,生产能力较高。据调查,全省海域初级生产能力平均在400mg/m[2]·d以上,远高于南方各省海域,其中莱州湾为402mg/m[2]·d,胶州湾为422mg/m[2]·d。按有机碳计算,渤海、黄海也分别大大高于东海和南海。在黄海水域,山东近海浮游生物量、潮间带生物量、浅海底栖生物量均高于辽宁和江苏。为水产种类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2 海洋资源的特点

1.2.1 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好 山东既有大量港址资源,又有丰富的水产、海盐、海洋旅游、海洋矿产和海洋能源等资源。山东海岸线长3122km,岛屿岸线683km,全省近海面积17×10[4]km[2],比其陆地面积还大,是全国著名的海洋大省。滩涂、浅海广阔,其中可养殖利用的滩涂和海湾面积分别为17.3×10[4]hm[2]和5.3×10[4]hm[2],可利用浅海面积为13.1×10[4]hm[2]。水产品总资源量约130×10[4]t,其中毛蚶50×10[4]t,是山东成为全国最大海洋水产省的物质基础。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分布面积达1500km[2],静储量74×10[8]m[3],含盐8.1×10[8]t,均为全国之最。山东港口资源量大,可建1×10[4]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港址51处,其中10-20×10[4]吨级23处,5-10×10[4]吨级14外。半岛沿海有两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崂山风景名胜区和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还有多处驰名全国的风景名胜点,青岛还是国家级文化名城。冬暖夏凉的气候使青岛、烟台、威海等成为全国最著名避暑、疗养胜地和海洋旅游热点。山东半岛岸线曲折,水深港阔,不淤不冻,极利于海运发展。近海水域水质良好,盛产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

1.2.2 区域分布与组合差异十分明显 滩涂、地下卤水主要分布于虎头崖以西的海岸带,连片集中。石油、天然气几乎全部分布于虎头崖以西的滩、海区。山海风光、海岛等旅游资源和深水港址资源则全部集中于东部海岸带。总体来说,海洋资源区域组合的基本特点是,虎头崖西以能源和化工资源为主,其东以港口、旅游资源为主。普遍分布的水产资源区域差异也很大,即西部贝类地位突出,东部鱼类占的比重大;海珍品也主要分布于东部。

2 海洋功能区划分

2.1 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

海洋功能区划是指导海洋开发协调行业及地区关系、实施海洋管理、制定海洋开发战略与规划的依据。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区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2.1.1 科学揭示各海域自然属性 能否揭示各海域的自然属性,是功能区划合理与否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收集资料,从全局高度客观、科学地分析,正确揭示各海域的自然属性。

2.1.2 以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 功能区划的目的是指导海洋资源开发。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必须考虑自然资源有何功能,即大自然赋予某海区可被人们利用的自然属性。有此基础上考虑社会因素,即技术、市场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2.1.3 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开发实质上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这种索取在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环境问题。过去只索取,缺乏保护,疏于治理,导致局部海域严重污染,水产资源严重衰退。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海域环境容量、资源再生能力,确定合理的开发方向和利用程度,通过保护资源与环境,使海洋生态基本平衡,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2.1.4 全面考虑,尽量兼顾 一是主导功能与其它功能兼顾。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某一海域有多种功能。在区划中除主导功能外,必须兼顾其它功能。如盐区盐虾并举、盐与盐化工结合等均属于此类。二是区划与开发现状兼顾。山东已基本形成较稳定的产业布局结构,为保持开发的稳定,区划必须考虑现状。只要与自然属性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应维持现状;若与自然属性完全违背,应坚决纠正。如青岛小港至团岛无论是水深,还是区位、航道、掩护等条件,在全国都是少有的,但此段岸线被不需要深水岸线的单位和住区占用,造成港口资源极大浪费。三是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相兼顾。某一功能在省内优势并不突出,但在全国却很明显,仍应考虑。如无棣、沾化沿海蒸发旺盛,滩涂为泥质,晒盐条件虽不如莱州湾南岸,但在全国优势突出,其主导功能应为盐业。

2.1.5 可行性 功能区划必须与当前和未来技术、需求相适应,才能为各地区、各行业所接受。应考虑各地区、各行业规划,吸收其合理部分;对不合理的,通过统一认识加以解决,以保证区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2 海洋功能区划的分类体系

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和山东海洋资源与环境特点,本着功能区设计适当超前、规范、系统、有可比性的思路,考虑山东海洋开发的现状与未来开发可能和设计功能区需要的特定指标,将全省沿岸与近海水域分为31种功能类型,200多个功能小区。根据其相近性,又将其归纳为5大类、18个亚类,形成5类3级的分类体系。

第一大类为开发利用区,包括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区(含港口、旅游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含油气区和固体矿产区)、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含养殖区和捕捞区)、化学资源开发利用区(含盐田区和地下卤水区)和新能源开发利用区(含海能区和风能区)5个亚类。第二大类是治理保护区,包括资源恢复保护区(含增殖区和禁渔区)、污染防治区、防灾区(含海岸防蚀区、防风暴潮区和防海冰区)和特别保护区4个亚类。第三大类为自然保护区,包括珍稀与濒危动植物保护区、典型海洋自然景观保护区(含地貌景观保护区和原始海岸与海岛保护区)和科研实验区3个亚类。第四大类是特殊功能区,包括军事区、倾废区、排污区和泄洪区4个亚类。第五大类为保留区,包括预留区(含预留港口区、油气远景区和其它预留矿区)和功能待定保留区2个亚类。

2.3 主导功能区划分

山东海岸线长,海域幅员辽阔,各区域自然环境差别明显,资源与功能区组合各异。为利于海洋开发、发挥海域整体功能和政府对各海区开发进行宏观指导,进行主导功能区划十分必要。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各海域环境与资源的不同,海洋功能的共性,各类功能区的区域组合,以及由近及远的顺序和海陆位置,将全省海域分为“一带两区”、即浅滨海带、庙岛群岛区和近海区。浅滨海带背靠陆域,外邻近海区,层次分明,是全省最重要的海洋功能区,也是海洋开发的基地和重点。本带沿海岸线分布,资源、环境、功能均有显著差别。根据其所处岸段特点不同,又将其分为8个功能区。尽管近海区面积大,但其功能一致性强,没必要进一步再分。这样,就将全省海域划分为10个主导功能区:渤海湾南部浅滨海盐及盐化工区、黄河三角洲浅滨海油气开发区、莱州湾南部浅滨海盐虾与盐化工区、莱州湾东部浅滨海渔矿港运综合开发区、半岛东北侧浅滨海港口渔业综合开发区、半岛东南侧浅滨海渔业区、青岛—胶南浅滨海港口旅游渔业综合开发区、日照浅滨海港口渔业开发区、庙岛群岛及附近海域渔业旅游开发区、近海增养殖与捕捞渔业区。

3 各主导功能区综述

3.1 渤海湾南部浅滨海盐及盐化工区

指大口河至潮河口段的潮上带、潮间带及-10m以内的浅海。区内海水浓度适中,地下又有卤水,滩涂广阔且为泥质,蒸发强盛,晒盐条件优越。海域盛产毛虾,滩涂贝类资源十分丰富,海水(特别对虾)养殖有较好基础。因此本区主导功能是盐及盐化工,其次是渔业。其中潮上带为盐虾与盐化工区,潮间带为虾贝增养殖区;浅海水质肥,透明度小,宜贝类生长,为毛虾、贝类护养捕捞区。

3.2 黄河三角洲浅滨海油气开发区

即潮河口至淄脉沟段的浅滨海区域。区内潮滩、浅海均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毛虾、贝类资源也很丰富,并有一定量的卤水和岩盐资源,东营港有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条件。石油开采对三角洲开发、对山东乃至全国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油气开发为区内主导功能。

3.3 莱州湾南部浅滨海盐虾与盐化工区

为淄脉沟至虎头崖段的沿海、滩涂及浅海区。这里最大优势是其沿海地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高浓度卤水,加之蒸降比大(4:1),滩涂广阔多为泥质,晒盐条件得天独厚,为全国规模最大、潜力最大的原盐生产基地,并成为全国最大盐化工基地。本区滩涂贝类资源量大,养虾环境理想;浅海毛虾、贝类丰富。总之,盐及盐化工为本区主导功能,其次是渔业。潮上带为盐及盐化工区,潮间带以养虾贝为主,浅海为虾贝类护养捕捞区。

3.4 莱州湾东部浅滨海渔矿港综合开发区

指虎头崖至丹崖山间的浅滨海区。这里潮间带窄,但水质较好,养殖业基础好,北段可养海珍品。龙口煤田储量达23×10[8]t(海陆各半),对缓解胶东能源紧张有重要意义。有6处深水港址,已开发3处。总之,本区首位功能为渔业,其次为矿业和港运。

3.5 半岛东北侧浅滨海港口、渔业综合开发区

丹崖山向东绕过成山角至荣城凤凰尾岛间的浅滨海地带。本区为典型基岩海岸段,潮间带及-10m以内浅海很窄,但港口资源极丰富,可建1×10[4]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28处,占全省55%,为全国深水港址最密的岸段之一。区内海水透明度大,盐度稳,受海流影响,海水营养盐丰富,加之多岩礁底质,藻类丛生,扇贝、海参、鲍鱼资源量多,发展海水养殖条件优越。海岸带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岸上山峦叠翠,海水碧波荡漾,景色秀丽,气候冬暖夏凉,成为著名避暑、疗养胜地。本区主要功能依次为航运、渔业和旅游。

3.6 半岛东南侧浅滨海渔业区

指东起凤凰尾岛西至崂山刁龙嘴的浅滨海区域。本区多浅水海湾,由于注入河流较多,海水盐度、透明度均不高,但水质肥,水产资源丰富,个别地段可养海珍品,加之浅海滩涂面积大,渔业前景广阔。部分海湾有泥质滩涂,宜晒盐,但分布零散,经济意义不大。3处万吨级泊位港址均未开发。著名的风城万米海滩距客源市场较远,近期难以大规模开发。因此,本区主导功能是渔业,其它依次为盐业、港运和旅游。

3.7 青岛—胶南浅滨海港口、旅游、渔业综合开发区

崂山刁龙嘴至胶南吉利河口段浅滨海区域。本区突出特点是岸线曲折,海湾多,岬角与海湾相间,所以港口资源特别丰富,深水港址达14处,为省内港址又一密集岸段。胶州湾港阔水深,湾口小,掩护条件好,淤积轻微,航道可通行20×10[4]吨级巨轮,为世界著名良港。已开发为军商渔游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吞吐能力达7000×10[4]t以上,成为青岛,乃至山东、华北中南部的海上门户。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宜人;海岸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壮观,有闻名的青岛海滨和崂山风景区。崂山是集山、海、泉、瀑、林、苑于一体的天然山岳公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内浅海范围小,潮间带很窄,但水质好,富海珍品。胶州湾北部滩涂宜晒盐、养虾。总之,海运为本区主导功能,其次是旅游和渔业。

3.8 日照浅滨海港口、渔业开发区

日照、岚山为区内两个开放港口,其中日照港是全国最早拥有10×10[4]吨级深水泊位的三大港口之一,对日照市、鲁南、华北南部发展有重要影响。浅海有海参、鲍鱼、石花菜等资源,海水养殖有一定基础,捕捞业基础好,但在本区经济中的地位不如航运。沙滩、山海林风光有旅游开发价值。所以,本区主导功能是海运,其次是渔业,然后是旅游。

3.9 庙岛群岛及周围海域渔业旅游区

这里离陆、地狭而瘠,矿产极少,但为洄游鱼类必经之地,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渔业条件得天独厚。由于水质好,特产海参、扇贝、鲍鱼等海珍品资源,一些海湾为海水养殖的理想场所。本区已建成国家海珍品和海带的养殖与出口基地。这里有独特的山海风光,有半月湾、宝塔礁和万鸟岛等著名景点,但因距客源市场较远,旅游业地位远不如渔业,因此本区主导功能是渔业,其次是旅游业。

3.10 近海增养殖与捕捞渔业区

本区包括渤海10m等深线和黄海20m等深线以外所有近海水域。整个近海水质肥,饵料足,优越的生境使其成为鱼虾蟹等水产繁衍的场所。1996年全省海洋水产捕捞量达258.8×10[4]t,大部分来自本省近海。渤海水域还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大规模开发还比较困难。总之,整个近海的主导功能是增养殖、捕捞渔业,其次是油气开发和过境海运。

标签:;  ;  ;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探讨_渔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