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地理学生实践活动的几点看法_地理论文

对初中地理学生实践活动的几点看法_地理论文

关于初中地理学生实践活动的若干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践活动论文,若干意见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北京市教科院基教中心地理室在2000年重点抓了初中学生实践活动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总结如下,可为其他省市的初中地理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学生实践活动的特征和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就要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教师把握“学习本质”,是转变观念的核心。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在初中地理学生实践活动中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目的并非为了改造外部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掌握人类科学结论的形式过程,进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因为学生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二是在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加工、体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学习者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三是这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探索和占有知识,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认知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学生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即:知(认知活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学生的学习动机、外在行为、状态的价值性情绪体验)、意(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和支配行为的活动)三方面都可以得到发展。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方面正可以发挥作用,因为“实践活动不仅指向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思维和活动的模式及方法,指向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二、对学习的再认识

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活动,是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身体与心灵交融、汇聚的过程。这种全面性有以下几层意思:

1.学习分为广义学习和狭义学习两个方面,前者包含了我们行为所指、思维所至、感觉所及的整个人性化的自然,是学生学习的完整内容,这是人发展的全部源泉。后者是指通过文字、图像,符号等载体的广义学习的抽象形式,这种学习,虽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效率,但是也造成学生学习的日益符号化、抽象化、狭隘化,人们陷入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的怪圈难以自拨,甚至不易察觉。因此,我们不能将语言、图像等为材料的书本知识视为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必须使语言、图像与感性意识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广义学习成为狭义学习的基础和源泉。

2.要使人的潜在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开发和运用,“人的很多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的,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察都包含着创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整体投入,人的身体和精神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全部特性,都是与世界发生某种关系的独立渠道,缺了某一样,世界就在某一个方面对他闭上了门户。只有学生的学习器官全面调动和运用,学生才能全面发展。

3.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读书,读书仅是一种狭义的学习,学习也不仅是认知活动,它还要有人的身心全部功能参与;学习还不仅是掌握知识,它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强调学生参与实践,这是学生“习得”过程才能掌握的,它包括参与、体验、内化、显示四个基本阶段。这些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靠灌输的,教师怎样讲,它也不能变成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我们说某些行为是正确的,某些行为是错误的,并不能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例如我们讲北京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要节约用水,而学生自己感到的是只要自来水龙头一开,洁净的自来水自然而来,他们是不会形成节水意识的,而当他们在对学校水资源的调查中,亲自体验到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节水意识。学生的学科能力如:观察、想象、思维、归纳、概括、总结等能力都是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养成的。虽然这些直接经验形成得慢,但一旦形成终身受益。我们不应满足于“学习的目的只是人类科学结论获得的本身”这样的表述,而应研讨、学习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及科学结论形成的过程。

在这里,“参与”是指在教师创设的任务和情景下,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以主角身份开始的学习过程。这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础,人不下水是学不会游泳的,就是这个道理。

“体验”是指学生参与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感性认识不是来自教师的讲解或文字的表述,而是学生经过实践过程,亲自获得的第一手感性认识,它比书本更具体、更形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内化”是指学生将体验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同化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体系,成为个人经验的一部分,由于这种经验是在个人实践基础上获得的,一旦内化,就成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能力、方法、行为和习惯的一部分。

“显示”是指学生能在一定的场合表现出个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能力、方法、行为和习惯。能否外显,是学生“习得”的标志。

三、初中学生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

1.实践活动课目标的确定

实践活动的目标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有利,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帮助,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有促进。我们认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三种意识、五种能力的培养:

一是参与参识,要求学生全员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学生课外活动、也不是学生特长生培养,它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二是养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必要的学校和社区的生态、环境等活动,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三是公平竞争意识,要求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竞争的心理、发扬立于不败之地的民族精神。

同时,进行五种能力的培养:

一是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资料以及观察能力,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观察地理事物和搜集处理信息,掌握科学的观察和搜集信息的方法,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完整地观察事物和处理信息。

二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三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工具,学会简单的实用技术。

四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五是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2.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1)直接经验为主,宽松、灵活的选择范围

在学生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选择与设计上,只要能体现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与学校以及社区的具体条件,灵活地选择项目。比如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问题都可以选择。像学校环境与环境问题的调查、家庭人口与消费活动的调查等。从根本上说社会和自然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根源。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惟一途径。

(2)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

其一是“体验学习”,主要是指学生社会活动中各种活动的模拟。例如公益活动、制作与操作活动等。这种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学到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对现实的真实体验。学生进行校园绿化情况调查,就是一例。

其二是“探索学习”,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论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就是一例。

其三是“解决问题学习”这种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种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进行校园节水调查活动,就是一例。

3.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其一是“个人活动”,比如完成某种作品,像学生收集有关信息,介绍某个国家概况就是一例。这种实践无论是独立任务的完成和“作品”的产生,还是其中某个部分的制作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也要与人打交道,比如向人请教、与人协商、请人帮助等,但其所有的决定和判断都是学生自己作出的,任务和“作品”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其二是“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个人与集体活动穿插在小组活动之中。这种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横向交流与多向交流的广阔舞台。学生可以相互沟通与交流,总结得失、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种学习往往以专题学习组或专题研究与操作小组的形式出现,像学生的定向越野活动就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的。

四、学生课堂展示活动是提高实践活动效果的主要形式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由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继续与深化。我们认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题内容的需要,以组织报告会、辩论会、答辩会、表演、小型展览、比赛等等方式,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感受用图表、表格、模型、实物、论文、调查报告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要使展示活动成为既是对学习成就的总结,又是新的学习活动开展的契机。从而体现学习活动中的“参与、体验、内化、显示”四个基本阶段。所以展示活动的重要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是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活动中,无论是采用报告、图像或实物、表演都是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信息、体验、技能的提炼和加工,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完成的,例如,北京市某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学生的展示活动中,学生就使用了录像、图表、调查报告等形式来说明自己从调查中获取的知识、信息、体验。

2.展示活动是一个自由表现的过程

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成果能让人理解,他们就必须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形式才能最有效地、富有特征地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这无疑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胆量和竞争意识是一个锻炼;这是学生一个自由表现的过程,无论成果是大是小、水平是高是低,对于每一个参与展示的学生来说,都能获得一种成就感。

3.展示结果与展示过程的有机结合

展示活动中必须贯彻重视过程的原则,要全面总结和检验学习成果,既包括有形的成果,也包括无形的成果,即包括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与学科能力的培养等各方面,所以要让学生汇报他们完成任务的全过程。

4.展示活动是加强横向联系,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分专题进行的,每个小组着力研究和解决的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某中学的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学校噪声、绿化、废弃物等的调查,他们着力研究和解决的只是校园环境问题的一个侧面,展示活动使每一个小组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给了其他人以了解和把握整体的机会,即通过展示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认识范围扩大。这样做还可使每个小组的收获为大家所共有,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生无疑要把自己探索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展示给他人,这有助于其他学生从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得到启示。

五、对学生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

(一)对学生实践活动评价的认识

我们经过一年的实践,认为学生实践活动评价的方法、标准应该是:

1.实践活动评价的方法通常用:看(看学生的技能表演)、比(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测(利用口试和笔试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听(听学生的展示活动的介绍,考查学生接触社会和口头表达能力)。

2.评价的标准:按照组织分工情况;计划制定情况;活动开展情况;活动记载情况;活动成果情况分为A、B、C、D等等(或制定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

(1)学生实践活动成果

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完成以报告、模型、论文、演讲……等为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事物和所需要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人类历史上已有知识,但是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他们要直接与活动对象接触、打交道,要自己寻找、发现结论,要自己动手去设计、制作成品……通向最终结果的道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过,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智慧。

(2)学习过程更加重要

学生的活动是内外部活动相互交叉的,学生心理活动中的情感、意志、兴趣、想像、创造等成分是经常参与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评价、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若仅仅局限在“作品”上,就完全背离了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都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

(二)学生活动评价的基本依据

态度:指一个人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稳定的观点和行为表现。具体来说又表现为关心,即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注与责任感;参与:指一个人带着责任感投入实践活动中,摆脱了个人冷漠的旁观者的角色而成为积极的行动者;进取:指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力求做出最大贡献。

能力:对于实践活动来说,目前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和被领导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简单物品的操作能力等。

知识:主要指学生在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方面取得哪些进步。

(三)学生评价的过程

1.学生个体评价与小组中相互评价相结合。没有个体评价,学生个人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而没有小组相互评价,个人参加活动的表现就失去了反馈,不利于个人的改进和提高。

2.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不仅要评价个人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还应对活动的组织工作参与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改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

3.要加强教师对评价活动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工作要走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前面,这主要指:(1)在活动前就要把评价标准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心中有数;(2)在评价开始时,要对班组长给予适当的指导,教给他们主持评价的方法。例如,组长如何引导每个同学都发言,如何抓住问题引起大家讨论,评价中要引导大家与人为善,不讽刺挖苦等;(3)应对评价开展得认真、深入的学生个人和小组给予表扬,甚至可以增加分数,同时以概括学生总结的经验教训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收获。

(四)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1.应该尽可能具有公开性

应通过学生小组的汇报会或全班的汇报会、讨论会或其他形式,提供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经验、教训表达出来。

2.评价活动形式要多样

对学生展示活动内容的评价时,对学生的要求是要让他们做到汇报得有骨有肉,不要仅讲空洞无物的大道理。要引导学生叙述自己感受最深的经历,以语言或其他形象的形式再现自己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才能产生深刻的感染力。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比如报告、诗朗诵、小品等,这样最容易充分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评价活动形式要根据活动内容和类别来确定,如调查活动可以采用演讲、报告、讨论、演示等评价形式,制作活动可采用比赛、展览、答辩会等形式。

3.评优不评劣

即使是表现较差的学生,也不要把他们的活动评为差,否则会损伤其自尊心,收到相反的效果,对这些同学可以通过同学间的评议和教师的个别谈话,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并督促其改正。可以说,评价是一种充满友善和耐心的工作。

4.给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存在较严重不足的学生,提供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机会,然后在评价中予以表扬和鼓励,激发其上进心和自尊心。

标签:;  ;  

对初中地理学生实践活动的几点看法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