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分析吕新波论文_吕新波

摘要:目的 分析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情况,总结相关经验并改善诊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患者246例,对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治效果的差异进行分组。出院时间没有超过预计天数,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没有慢性疼痛后遗症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认真分析患者资料,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结果 使用最多的治疗方式为开腹手术,共有203例,腹腔镜手术成功的有41例,腹腔镜探查中转的患者有2例;观察组患者人数232例,对照组患者人数14例;对照组中有1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对246例患者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白蛋白为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普外科治疗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效果良好,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和营养情况欠佳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为进一步完善手术质量,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重点关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

急性阑尾炎主要是因为阑尾腔内阻塞,压力逐渐增大而引起炎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右下腹痛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等[1]。常规临床诊断中,医生根据经验和实验结果就可以及时诊断。随着人们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很多患者对早期的疼痛采取了抗生素止痛治疗,这样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此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阑尾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增加了确诊的难度,造成误诊的发生。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诊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患者246例,男122例,女124例;平均年龄(45.4±17.1)岁。所选取的患者都经医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且临床资料信息完整。

1.2方法

患者经医院建议入院治疗后,需要禁食,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液治疗。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后,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果发现局限性腹膜炎或者有剧烈的下腹疼痛,则可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2]。当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是输卵管结石或者是胃十二指肠穿孔等症。患者中有202例采取开腹手术,43例采取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方式都要先对患者进行全麻,开腹手术的位置在右下腹麦氏点,横切口长约 2-4 cm,沿着结肠带方向寻找阑尾,然后将阑尾根部的周围粘连进行分离,在近端0.5 cm左右处进行结扎、离断切除阑尾,用荷包缝合并包埋残端,之后对腹腔积液进行清理,使用引流管引流或着直接缝合切口处做好包扎[3]。腹腔镜手术是采用标准的三孔手术方式,首先进行探查,然后根据探查结果对腹腔条件评估,如果不适合腹腔镜手术,可以及时中转为开腹手术。医护人员需要对术后患者给予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对患者的饮食或者运动强度等进行指导,关注患者情绪及时帮助其疏导。

1.3效果分类和因素分析:

按照诊治效果的差异进行分组,出院时间没有超过预计天数(一般为8d),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没有慢性疼痛后遗症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认真分析患者资料,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0 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若有统计学意义,则作为自变量,采用原值赋值,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性别、吸烟情况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若有统计学意义,则作为自变量,采用“是=2、否=1”赋值,将分组作为因变量,采用“观察组=1、对照组=2”赋值,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术后患者基本情况:有92例患者在手术前就基本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有154例患者采取探查术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首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有43例,其中有2例中转为开腹手术,首选开腹手术的患者有203例,最后一共有205例。所有患者中有12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5例切口愈合程度差、3例肠梗阻、2例腹腔受到感染发生脓肿、2例发生脓毒症。

2.2因素分析

所选择的246例患者中观察组患者人数为232例,对照组患者为14例。

2.2.1计量资料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的血红蛋白指标、白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0.05),请见表 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计量资料对比(x±s)

2.2.2单因素分析:经统计,观察组中各并发症发生率为高血压42.86%、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92.86%、腹腔积液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3.02%、40.52%、13.79%(p<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OR=1.958,95%CI(1.6097.279)]、白蛋白 [OR=0.931,95%CI(0.8995.986)]为独立影响因素(P< 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普外科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较好,24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其中,有14例患者术后的康复出现问题,严重并发症例数高达12例,因此,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并发症,而并发症中有5例是切后愈合程度不佳。医学中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疗研究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研究上,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其创口小,手术安全系数高,但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得此结论,这可能和纳入的患者例数较少,并没有做对照研究有关。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急性阑尾炎都适合做腹腔镜手术,对于腹腔积液较多的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一般采用开腹手术更佳。

参考文献:

[1]杨小勇, 陈玉盆.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J]. 医学信息, 2016, 29(29):258-258.

[2]李文龙.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60例诊治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12):43-44.

[3]胡万财.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J].名医,2018,(05);38.

论文作者:吕新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分析吕新波论文_吕新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