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对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研究论文_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对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研究

1.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输血科 天津 300070

关键词:黄芩提取物;安全性;研究

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倍、3倍、5倍剂量颈部肌肉注射黄芩提取物注射液,每天一次,连续给药7天。健康组正常饲养,不给药。

给药前后仔细观察并记录大鼠临床症状、体重、血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尸体解剖学检查确定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对靶动物的毒性。

试验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注射液按临床推荐剂量的5倍给药,大鼠也能够耐受。血常规、血液生化分析等检测给药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给药结束后解剖,无明显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取心、肝、脾、肺、肾做组织切片,通过10倍和40倍显微镜观测仍未见病理变化。由此说明,黄芩提取物注射液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量使用是安全的。

1. 试验目的

选择健康SD大鼠为靶动物,了解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对靶动物的临床表现、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该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注意事项提供理论依据。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点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

2.1.2试验动物 健康SD大鼠40只。

2.1.3供试药品 黄芩提取物注射液,规格:10ml/支(每ml含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不得少于50.0mg)。

2.2 试验方法

2.2.1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按表1处理。

表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置

2.2.2观察指标

2.2.2.1 临床观察 试验期间观察受试动物是否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呼吸、行为异常、精神抑制及排粪异常等情况变化。给药后观察1周。

2.2.2.2 体重 对试验前及试验结束后受试动物进行称量体重,做好记录。

2.2.2.3 血样分析

(1)采血及处理方法 所有动物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结束后采血4 mL,分两管放置;其中1管为带抗凝剂的离心管中,用于血常规分析;另一管不带抗凝剂,血液样品于室温下静置2小时,然后以2500 rpm的转速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20℃保存,用于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2)血常规分析 取加抗凝剂管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分析。

(3)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取血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换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等指标分析。

2.2.2.4 尸体解剖学检查 试验结束时抽样对靶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学检查,特别要重点检查注射部位的变化,并对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有选择的做病理学剖检和病变组织观察。了解该药物制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3. 统计分析

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SPSS Inc.,Chicago,IL,USA)来完成。P < 0.05 和 P < 0.01 分别表示差异显著和极显著。

4. 试验结果

4.1 给药后临床观察

各组动物给药后的呼吸、行为、精神、排粪、食欲及呼吸等均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

4.2 给药前后体重变化

给药前和给药后靶动物体重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3倍、5倍剂量组与1倍剂量组、健康组比较,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大鼠的体重略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 > 0.05)。

表2 给药前和给药后体重变化

4.3 血常规分析结果

各组实验动物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按照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颈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7天。各剂量组给药前后的血常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说明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在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范围对血液常规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

表3 黄芩提取物注射液不同剂量组对SD大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4.4 血液生化分析结果

各组试验动物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颈部肌肉注射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的黄芩提取物注射液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7天。各剂量组给药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说明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在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范围对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

表4 黄芩提取物注射液不同剂量组对试验动物血液生化学检测指标的影响

4.5 尸体解剖及组织观察结果

大体剖检结果:各剂量组及健康组均无明显的肉眼可见病理变化。剖解药物注射部位亦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

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及健康组均无组织学变化。5倍剂量组和健康剂量组的心、肝、脾、肺、肾的组织切片图谱见图1。

5. 小结

综上所述,黄芩提取物注射液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大鼠能够耐受。血常规、血液生化分析等检测给药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给药结束后解剖,未见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取心、肝、脾、肺、肾做组织切片,通过10倍和40倍显微镜观测仍未见病理变化。由此说明,黄芩提取物注射液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量使用是安全的。

6. 讨论

一直以来,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的优点而得到广大患者的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可以滥用,近年来,关于服用中药导致机体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报道越来越多,周德光等[1]所收据的解放军302医院的药物性肝损害的100例病历资料中,中药类为24%,是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中占比最多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中药成分的毒理作用未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其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也没有被全部发现,近年来报道的导致肝损害的中药[2-7],其毒性物质主要是中药中所含有的生物碱、苷、毒蛋白、萜、内脂以及金属成分[8]。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因素、剧毒中药本身因素、剧毒中药误用因素、采收因素、炮制因素、剂量因素、配伍因素、剂型因素等等,其中剂量因素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盲目地加大中药的服用剂量或者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中药,都会引起中药对于人体的损害,尤其是肝肾损害[9]。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小柴胡颗粒能够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主要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等症,也是相对安全的常用药,但是罗伟华报道了服用小柴胡汤的30位患者中有10例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出现症状的时间为2-12天[10]。陈达民等报道了在40例服用小柴胡汤的患者中,有9例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了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也去肝组织进行活检,显示为急性肝损害[11],究其原因可能与黄芩和(或)柴胡的原浆毒有关[12]。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13],黄芩根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黄芩黄铜II、黄芩苷、汉黄芩素等等[14],其中主要成分黄芩苷约占6%~19%[15]。黄芩苷类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中药研究的一大热点,以前以黄芩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剂型常为为口服,主要有黄芩片、黄芩苷片[16],近些年注射剂型的黄芩提取物注射液也出现了,该剂型优点突出,用量小起效快,可以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可避免肝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也高。但是注射剂有着毒副作用大、剂量难以控制的缺点[17],所以,研究确定黄芩提取物注射剂的中毒剂量,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研究选取健康SD大鼠为靶动物,了解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对靶动物的临床表现、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该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注意事项,探索黄芩提取物注射液的治疗剂量的中毒剂量提供理论依据。该药物的临床推荐剂量为1ml/kg,本实验分别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倍、3倍、5倍剂量颈部肌肉注射黄芩提取物注射液,每天一次,连续给药7天。一些文献资料认为:服用中药及中成药至发现肝功能异常平均时间为21.8日,而中药注射液发病平均时间为一周[18-19]。给药后检测大鼠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并对最终给药结束后的大鼠做心、肝、脾、肺、肾做组织切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变化。最终说明,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量使用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均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周德光,赵景民,张玲霞,等.药物性肝损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212-215.

[2]王学勤,李丰林,张维国.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5):35-36.

[3]刘旭东,王炳元.我国药物性肝损害2003~2008年文献调查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87-488.

[4]焦琳.中药致肝损害报道病例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53-55.

[5]徐列明.对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认识及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379-380.

[6]夏琳,周新民,吴开春.中药所致的肝损害[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2):82-84.

[7]杨洪军,付梅红,吴子伦,等.栀子对大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91-1093.

[8]任丰霞.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研究[J].健康前沿,2016,(8):143-143.

[9]李静.中药药源性疾病的防范与处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7042-7043.

[10]罗伟华.小柴胡汤剂引起肝脏副作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5):172-173.

[11]陈达民.草药小柴胡汤引起的肝损害[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6,16:61.

[12]廖莉琴.试析中药致药物性肝损害[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63-65.

[13]杨丽娜,尤凯,孙燕.黄芩抗肿瘤化学成分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4):240-242.

[14]高中洪,黄开勋,徐辉碧.黄芩中黄酮类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8,(12):705-707.

[15]杨立新,刘岱,冯学锋,崔淑莲,杨京玉,唐晓军,何希荣,刘菊福,胡世林.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3):166-170.

[16]童静玲.黄芩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8):62-62.

[17]张淑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原则[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803.

[18]严迎娣,唐锡尔.重度药物性肝损害(附19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8):713-714.

[19]张强,区静,谢景文. 静滴黄芪注射液致肝及肾功能损害1例[J].华西药学杂志,2001,(02):127.

论文作者: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对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研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对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研究论文_黄芩提取物注射液对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