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浅析论文_孙志健

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浅析论文_孙志健

哈尔滨学院金融专业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 要】经济发展是社会的命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全球经济战略发展和市场化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进入重大经济战略转型期,日益发展的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金融行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很多地方高等学校金融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金融行业随着国家战略转型的巨大发展而产生着巨大变革,客观上对金融学专业型人才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提出了调整办法与要求,从国际金融形势来看,目前存在“经济学院模式”与“商业学院模式”并存发展的现状,当金融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时,其关注的重点学科是金融理论与宏观经济问题,比如货币金融学,国际货币,货币经济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是其必修课。而当金融专业设置在商学院时,则特别强调微观金融问题与金融市场时间问题,与企业金融管理密切相关的投资学,金融中介学,公司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市场与金融工程成为了必修重点课题,表明国外的金融学科在各高校的发展状态与学识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根据各自的金融人才培养层次与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向与目标。虽然国内关于金融学的定位与目标问题开展过多次论坛,其中博鳌亚洲经济论坛就是其中一例。但从我国经济现状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对于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向是长期定位于培养与金融相关的各岗位关键点上的“金融学高级专业人才”,然而某高校已四年的金融学本科教育就培养出金融界某领域的“专家”,这样的定位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现实的。金融专业定位不清晰不具体,势必对金融专业设置,课时和教改实践与教程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与被动,从而阻碍了学科的整体发展与建设。从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来看各高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情况不甚乐观,甚至与就读高热门专业的高分学子的高期望值有很大差距。

美国某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一年的平均就业率为81.37%,仅比往年应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出2个百分点,造成就业不顺利的原因与弊病有很多,关键问题就是学生在校所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与国家需要脱节。于是一边有相当多金融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而另一边众多金融部门与政府机关感觉优秀金融人才是一票难求,应届毕业生中中庸平淡者居多数,高水平人才犹如凤毛麟角。

二、如何加强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有针对性的培养

地方高校本科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相比于高职技能型人才,应该具有更宽厚的知识,更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相比于重点本科院校研究型人才,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不应该是“精英型”和“研究型”,而应该是“大众型”和“应用型”。根据近几年地方高校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有超过60%的毕业生是去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工作,其次是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方面,要结合地区特色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将金融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真正融入到地区经济发展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试和各种金融竞赛

金融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是金融相关行业协会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已得到社会和业内的广泛认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如: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理财规划师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等,学生如果能够通过其中的一两门考试,对于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而言,会增强其信心和竞争力,增加找工作的砝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金融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相结合,金融系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金融专业实验室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大赛,如股票模拟交易大赛,期货模拟交易大赛,外汇模拟交易大赛等,可以开展金融知识竞赛,理财知识竞赛等。按成绩排名,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颁发证书,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排名,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颁发证书,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金融竞赛,如全国金融产品设计大赛等,如果能够在全国性的大赛上获奖,这对于地方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将是极大地鼓励。

3.理论结合实践

由于校外实习基地大都为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出于经营的安全性,很难让学生动手实践,因此,校内实习基地即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必

须要完善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完成银行窗口业务流程,证券经纪业务流程,外汇和期货业务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验室软件建设,使得学生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轻松实现参加金融专业技能大赛的要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遵循金融教学的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在满足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以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就业去向为依据,在课程设置上倾向于学生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淡化抽象的、理论性强的课程,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如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第一堂课就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几只股票作为关注对象,结合教学内容,模拟操作,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和教室网络资源,及时展示相关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所有专业课的任课教师要一起讨论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课程完美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建立一只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金融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实践。积极邀请金融机构的兼职教师来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或者开设讲座,让学生提前了解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和行业发展动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行业得到广泛使用,金融创新不断,金融对经济各领域的渗透突出了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入影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社会急需大批熟悉金融实际业务的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以满足迅速扩展的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3)

[2]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11(22)

[3]崔寅.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金融.2009(2):31-32

论文作者:孙志健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浅析论文_孙志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