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三个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_三个面向论文

邓小平的“三个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_三个面向论文

邓小平“三个面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战略指导方针;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整个体系中最具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科学预见了教育在世界未来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当前,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如火如荼地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从未来发展来看,知识经济将会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培养出“四有”新人兼有“现代人”、“国际人”和“未来人”的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虽然“三个面向”战略方针的提出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它是关于教育发展总趋势、总方向的战略思想,今天仍对我国整个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具有宏观指导意义。

一、“面向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面向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这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首先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过关的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倡导和弘扬自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培育符合现代要求的健全人格;激励人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开放意识,立足自身发展,着眼世界潮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积极回应,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现代化建设营建稳定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为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从现代化建设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同时,“面向现代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根本立足点。二是通过创新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要实现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1]。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现代化从内容上主要体现为要大力倡导顺应世界潮流,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思想观念。积极借鉴吸取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手段,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含量,靠真理的力量去吸引人、打动人、激发人,不断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从形式上主要体现在方式方法上要大力增强科技含量,实现其教育方式方法、手段措施上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发展,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是其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其自身长久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根本立足点。以上这两层含义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客观上要求它自身从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跟上时代潮流,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使其现代化具有了一种现实可能性。

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即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深层内涵,是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没有人的现代化,无论是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都是难以实现的。正如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最完美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能是枉有虚名。而人的观念行为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引进或简单模仿的[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以“面向现代化”为根本立足点,其深层涵义是要着眼于实现人的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教训,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思想重新提了出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他明确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围绕现代化建设来进行,才具有针对性,才能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才会富有成效。要彻底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思想,树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造就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中发挥作用。针对社会出现了一种以为搞现代化建设只要抓好经济建设不顾思想政治工作就行了的片面观点,邓小平同志及时指出,“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各级党委,首先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密切注视和深入研究思想战线的形势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改进这条战线的工作。”[4]“一手要抓改革开放,一手要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5]邓小平同志敏锐果断地洞察时代的变化,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对创新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基本国情,人们的整个生存方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和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式方法上都不能再停留在原来的比较简单粗糙的层次上,而是顺应世界潮流,把握时代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客观需要,也是其自身得以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所在。

“面向现代化”思想启示我们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传统的伦理道德及其教育轻视个体自身的价值,限制个性的健康伸展和个体潜藏活力的充分发挥,这与现代社会所着力培育具有强大人格动力和创造性才华的实践主体相去甚远。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以“面向现代化”为指导,从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基本精神出发,充分注重弘扬人之主体性,启发他们充分展现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凝聚每个实践主体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智慧、热情和力量将是无穷的。

二、“面向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从“地域的”和“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的”历史的过程。“面向世界”就是要突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向世界各国学习,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为培养大批能活跃于国际社会的中国优秀人才服务。

我们认为,“面向世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出现了“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趋势,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经济全球化加强

这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国际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市场化为目标,以全球信息化为条件,使世界各国在市场和生活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多边贸易体系框架内进行对外开放,世界市场亲临我们的脚下。如何认识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人们思想意识领域的发展变化,如何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强化思想武装,坚持理想信念,实现育人目标。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世界”。

2、网络文化的发展

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的“网络文化”,正在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它以其特有的平等性、超国界性、无政府性、互动性等特征,对人们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冲击。互联网拥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青少年又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工作对象。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网络宣传这个当今世界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必须掌握网上宣传的主动权,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恰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面向世界”,因势利导地运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教育和引导。

3、培养国际素质人才的需要

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都致力于国际素质人才的培养。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反复强调要培养“能生存于国际社会中的日本人”。美国的一些大学提出“要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世界公民和国家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等。这些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各国联系的加强提出来的,是富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加入WTO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和外国人打交道,人才流动国际化、竞争国际化更加明显。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来说,培养面向世界的、具有战备眼光和头脑、通晓国际规则和异国文化并能和异国人友好相处的国际型人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要确立“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世界”,则打破了传统思维的禁区,开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门,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更多地利用世界资源,培养同世界各国交往的人才。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用我们的话讲,叫对外开放。”[6]“面向世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的开放性和国际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其带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封闭性,从中国现实的需要和条件出发扩大对外交往,“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它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7]着眼于世界的发展趋势来考察中国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目标问题,学习外国在这方面的长处,避免别国在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在比较中增长见识。

在知识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全球挑战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要“面向世界”,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放眼世界,探索解决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所共生的人们思想观念层面上的新问题,探索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就要求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就要求要突出人类意识教育、国际理解和合作教育、生态环境教育、世界和平教育等,使学生对战争、和平、个人、人类等有全新的观念,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身以及对世界发展所负的重大责任;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面向世界”与立足我国国情的关系,一定要立足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心理状态、心理接受能力和风俗习惯来“面向世界”。同时要注意,向别国学习的时候,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交流碰撞、融合,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8]防止一些消极的思想传播进来。

三、“面向未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要着眼于“面向未来”,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特点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因为教育事业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其周期长,见效慢,效益滞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其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但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强调“面向未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着特定的历史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的眼光办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今日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来考察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就要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使其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针对当时国内国际形势,1989年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9]经济全球化所伴生的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必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意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更加活跃、更加多元化。面对这种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其前瞻性和预防性的功能。一方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开展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要在改革开放和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防止、抵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扩张、政治强权、文化入侵、思想渗透,确保现代化建设有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正确发展方向。

“面向未来”思想启示我们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后人从前人那里继承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的复制性手段,还是培养着眼于未来、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伟大的人文工程。显然,前者是偏颇和有局限性的。21世纪,知识经济将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形态。“面向未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必须面向知识经济,培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强弱。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旺盛的创造能力将形成未来人本质力量的要素,而这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赖于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过去往往只强调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对一个预想和定型的未来世界消极被动的调适,而现代社会则要求人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力,主动地去改造环境、创造未来,使环境、社会与人处于一种良性互动的适应状态。正如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博士为该委员会立下的座右铭所言:“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目的地本身。”

四、“三个面向”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的全过程

“三个面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所体现的是一种立体、开放的观点。“面向现代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出发,从而成为“三个面向”的立足点、出发点,“面向现代化”内在地包含了“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要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对外开放,“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因为“闭关自守”是与现代化不相容的;“面向现代化”和“面向世界”,也就要求必须要“面向未来”,因为现代化是走向未来的,世界也是走向未来的。“三个面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过程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三位一体。

“三个面向”从时间上是着眼于未来,从空间上着眼于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不仅注重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性,还强调其发展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事业。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必须强化“三个面向”,因为这实质是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和今后思想政治创新及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充分认识并重视“三个面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发展的指导意义,才能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滞后走向前瞻,适应时代和世界的发展,成功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标签:;  ;  ;  

邓小平的“三个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_三个面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