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王艳梅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王艳梅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一小学 138000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群体逐渐变大并将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对独生子女学生的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已成为教育无可非议的问题。目前,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正随着其群体的壮大和逐步进入社会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研究表明,整个独生子女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说是喜忧各占一半,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具有更聪明、更富创造性的特性,但在同时,成长过程中的孤独以及来自父母等长辈的过多宠爱,又使他们具有任性、偏执、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问题,严重者还会引起社会问题。独生子女从小就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是家中“小皇帝”,呼风唤雨,往往凭感情办事,由此给学校在对待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上加大了难度。

另外,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教师奉若神明,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而现在有不少家长都认为,自己给学校交钱就是让老师教孩子,孩子有错就是老师有问题,从不认为孩子有问题,而孩子对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是很敏感的,这样就容易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自己犯错却责怪老师。可见,要教育好独生子女学生,必须加强与独生子女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充分发挥更好的教育功能。

作为班主任,只有加强与独生子女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这些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加强班主任自身的修养,用爱感化这些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心中有他人;加强对他们的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才能使独生子女这个群体健康地成长,为人们的教育事业添上精彩的一笔。

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它们的缺点,亲近他们,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欣赏与鼓励,使他们在成功与挫折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目前,各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着一些教育的弊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独生子女有明显的弱点,如;骄横任性、虚荣心强、性情孤僻、(个别的表现为自私、嫉妒、内向、)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感情脆弱不爱劳动、怕脏、怕累、乱花钱。食欲不振、神经质、缺乏独立性,这与其后天的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对他们宠爱的多,批评少;顺从多,拒绝少;溺爱多,正确引导少。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别人着想。我认为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失去信心。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他们的教育搞得如何,将关系到整个教育搞得如何,将关系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

我认为,应设立“心理档案”,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心理”塑造。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参加生活实践,培养自强能力和勤俭耐劳的品格,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小主人”,在实践中逐渐地掌握自理生活一些本领。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形成一种追求的乐趣。引导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几种活动;一是参加手工劳动;二是搞“小家务”;三是轮流值日。让他们经受广泛锻炼。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组织孩子们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防止“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滋长。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通过暗示引导,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引导他们懂得荣辱,知道怎么样做人。帮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班级设立心理档案——“诚实”本(想要做的,追求的——都写在上面)让学生自己去填写。便于老师了解与掌握他们的学习心向与心理活动。便于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队会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故事,开展“浪费展览”活动,表扬生活简朴的学生,从而使他们受到艰苦朴素的教育。而后引导他们把零花钱储存起来,捐给灾区的儿童。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班里自办手抄报、每周出一期,培养他们学与做的情趣与创造能力。根据个性特长与爱好,第二课堂开办了音乐班、舞蹈班、书法班、趣味数学班,使他们从中得到不同的锻炼。

独生子女自身上的一些毛病,往往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有关。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培养着,就要做好家长工作,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问题。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不定期地举行教育学、心理学的学术报告会,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长的教育和学校教师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论文作者:王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王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