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心理效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德育探索

心理效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何文颖1,2

(1.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广东 广州 510440;2.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青少年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过程),运用心理效应,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和内化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政治规范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从社会客体向社会主体的良性转变。

[关键词 ]心理效应;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是一个从儿童向成年的转化与过渡期。心理学界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发展时期,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在认识思维上,根据皮亚杰的运算理论,青少年处于形式运算的阶段(12岁以后),其思维特点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变发展,个体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水平也不断加深。在情感态度上,青少年产生成人感,但实际上处于摆脱不了对他人依赖、缺乏生活经验等的半成熟状态,面对复杂矛盾和决断时会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在中学教育阶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政治规范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贯穿始终,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自身知、情、意、行的辩证发展过程,适当运用心理效应,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心理效应的内涵和类型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情境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1]。心理效应有许多种,每种都有特定的含义和名称。据我国学者杨芷英教授指出,心理效应根据性质划分为积极性心理效应、消极性心理效应和中性心理效应三种类型。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规律,善于利用积极性心理效应,克服消极性心理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和效度。

二 、心理效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人的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影响。人的心理极为复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其中心理过程是所有人的共性,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认识过程,心境、情绪等情感过程及决心、毅力等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最后通过行为去表现。下面从心理效应的角度探讨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如何促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无论是轮式车辆上的空间梯形还是普通架车上应用的平面梯形转向机构,基本设计思路是实现阿克曼转向。但是由于梯形机构自身的限制,其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1]。且由于车轮是弹性体,在行进时存在跳动等因素,这也使实际转向特性与阿克曼理论值误差加大[2],即不可避免地会使车轮磨损加剧和行走阻力增加,出现转向困难等不良后果。本文通过Adams对某架车梯形转向进行运动学定量分析,提出机构改进方法并进行验证,为设计具备转向功能的辅助设备提供参考。

1.运用心理效应构建青少年的正确认知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改造人思想观念的对象性活动,其成效与认知主体的认知状态和认知效果紧密相关[2]。心理过程第一阶段为认知过程,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道德法律和政治规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提高其思想认识和觉悟。合理运用期待效应、蔡加尼克效应等积极性心理效应,克服刻板效应等消极性心理效应,可以促进青少年的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认识状态和效果,让个体对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更好地进行筛选和整合,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分时间来看,上海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日益缩小,表明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在不断增加;浙江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水平与时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即使投入的服务不足,也没有与全国水平差距太大,说明浙江的均等化水平较好,发展较为均衡;比起其他两地,江苏投入相对不足,但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均等化进程有了较大的进展。

(1)期待效应——激发主体的认知需求。期待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实质是一种心理暗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的影响,通过这种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内在需要。人的需要是产生认知的内在驱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利用这种影响,在得到学生喜爱、信赖的前提下,对学生要秉持欣赏、肯定、信任的态度,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肯定,从而获得情感的感染和鼓舞,调动自身积极性,自觉调整自身的思想与行为,使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期望的目标。当今社会的变革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深刻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呈现多样性,特别是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盲目地追求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没有好感,阻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运用期待效应,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需求,从而自觉把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我的要求。

其一,在线与离线的语音合成功能。在线语音合成是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声音信息,由音库提供多种具有不同特色的发音以供学习者选择。现有技术已经能够使合成音在音色、自然度等方面接近实现一般人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语音标准。离线语音合成虽也是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声音信息,但其具备离线语音合成的功能,即不联网也能让机器像人一样开口说话。这些合成语音一般都由多音色、多语种丰富的情感语料合成,可依照需求选择合适的音量、语速,让合成的音色自然逼真。当前的语音合成技术还能够满足专属个性的语音定制需求,只需要提交个性化发音人的语料,即可为学习者提供深度个性定制的语音发音,并可使用智能硬件使学习者跟机器进行语音信息交互。

企业审美文化理论是企业文化理论和美学理论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创新理论,既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现实发展的结果。企业审美文化使企业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产品、培育人才、服务社会、促进发展,这样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创造美的实体。

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是处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们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发,对现实思想政治关系和行为产生的一种爱憎或好恶的情绪态度[3]。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自己人效应、霍桑效应、雷尼尔效应等心理效应,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改变其消极情感模式,才能更好地以情动人,促进青少年积极主动内化道德认识与自觉践行道德行为。

2.运用心理效应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情感

(3)蔡加尼克效应——激发对知识的渴求。这个效应源于法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的一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已完成工作记忆,这种现象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因为欲求得到满足,容易忘记已经做完的事情,却反而对未完成的事情念念不忘。在思想教育教育过程中,注意对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一下子把全部知识抛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消化和反馈的时间,这样除了学生一时间记不住那么多知识外,一下子得到“全部答案”反而让学习失去了趣味性;要善于运用记忆的规律和心理上的认知闭合需求,如在课程内容的结尾处设置本节课待解决的问题或下节课要讲内容的悬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自觉想要去“完成它”。

(1)标签效应——树立自信心。当人被贴上标签时,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称为“标签效应”。给人贴标签,是为了引导其向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发展。标签效应分正负两方面,青少年的意志形成是一个不断培养和锻炼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避免给学生贴上“愚蠢”“胆小”“捣蛋”等标签,要多提供体现正面能量如“聪明”“勇敢”“乐观”“坚强”等标签;同时,也要注意打破学生以前被贴上的负面标签,信任他、鼓励他,给他重新建立正面的标签,让他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3)跨栏效应——积极面对挫折。该效应给人的启示是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所遇到的困难程度。适度地经历挫折能够增强人的意志品质,意志的磨炼在于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人生总会遇到挫折,特别青少年身心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挫折感会更加强烈。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跨栏效应,在教学实践中设置适量的挫折,鼓励青少年正确面对挫折,指导青少年积极面对挫折的方法,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求不满足、目标没实现的状态转为学生主动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意志的坚韧性。

这天傍晚,柳红扒了碗饭,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去苏秋琴家。但苏秋琴家关着门,一家人都不知哪去了,她敲了两下门,手就迟疑了。她听到里面的声响。好像是苏秋琴的呻吟声,突然轻了下去。接着是白天明和她的对话声,含含糊糊的。接着就没有了任何声响,但随即苏秋琴的呻吟声又响了起来,跟示威似的,一声比一声响亮。

(2)沸腾效应——突破“临界点”。沸腾效应是从生活常识中得出的。水只有在99℃的基础上再加热,使温度升到100℃,才能沸腾。成功是努力坚持到最后一刻的韧劲,一步之遥可以造成成功与失败的巨大差距。首先,给青少年灌输社会要求的道德意识、法律规范、政治信念,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要细水长流,克服急躁的心理,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其次,教育青少年把握好最后的一刻,就要找好关键点和关键时机,让量变实现质变。思想政治教育要懂得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青少年的各项知识,让青少年有良好的积累,然后找好关键点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如学校通过组织冬季长跑活动加强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在长跑过程中会遇到“临界点”,这时身体会感觉极度疲劳,但只要熬过这一“点”就会发现轻松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意志力突破“临界点”,实现自身成长质的改变。

(2)刻板效应——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刻板效应就是刻板印象带来的影响。刻板印象有积极和消极作用。积极心理效应很多是抽象概括的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使人迅速做出判断以有效适应环境;消极心理效应容易以偏概全,认识不深刻、不全面,有时甚至是全面错误的认识,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坚持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改变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内容刻板、过时的刻板认识,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让青少年紧跟着社会发展的步伐,认识社会的要求;其次,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善于鼓励和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突破常规。如设置一个问题情境或者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活动和行动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加强解决问题能力。

3.运用心理效应磨砺青少年的坚强意志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志可理解为“它是人们在社会道德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自觉地确定道德目标,制订行动方案,进行行动决策,通过内外活动,克服一切障碍和困难,实现预期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5]。意志是促进道德认识转化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的关键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运用标签效应、沸腾效应和跨栏效应等心理效应,引导青少年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用决心与毅力控制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在德育认识与德育行为之间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

(1)自己人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自己人效应表现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如果大家的关系融洽,那么就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和看法。中学阶段,青少年往往形成了一定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以及形成特定的态度,但鉴于社会经验的缺乏、知识的不全面或者思维的狭隘,很多时候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是错误的或与客观现实有偏差的。教师要转变青少年的错误态度,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情感,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先要深入青少年的内心,与学生成为“自己人”,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承认,才能让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能让自己的观点被对方所接受,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带动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充满正能量。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自己人”,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良好的个性以及表里如一的行为,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课上严格要求的良师、课后无话不谈的朋友。

(3)雷尼尔效应——认清心理需求。知道员工的真正需求,才能留住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雷尼尔效应”[4]。适用于经营学的雷尼尔效应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了解青少年的真实想法。情感总是与人的需要相关联的,这给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启示:要想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要让教育的方式、内容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需要和符合他们的成长背景。中学教育阶段,每个年龄段还可以再细分,如新版人教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分年级依据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等开展教育,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学生原有的认识图式和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需要,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兴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就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背景,熟悉他们的情境,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解决学生真正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困惑。当学生个人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得到强化,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2)霍桑效应——心理疏导宣泄不良情绪。霍桑效应也称宣泄效应,是从实验中得出的心理规律,心理疏导是培养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青少年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而且面对生活的困扰和繁重的学业,会出现不良情绪,过度压抑或处理不恰当会造成焦虑和精神紧张,久而久之也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少年运用合理的宣泄方法,如鼓励学生通过运动、找朋友倾诉、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压力;及时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积极倾听,并给予一定的建议,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不良的情绪有宣泄的出口。中小学大多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是让青少年不良情绪和负面情感得到有效宣泄的重要途径。

4.运用心理效应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

行为受到认识、情感与意识的共同作用,是内在心理过程的外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心理过程都要外化为行为,通过行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否落到实处。运用破窗效应、奖惩效应、蝴蝶效应等心理效应,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从细节入手,引导青少年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破窗效应——营造和谐环境。破窗效应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环境能陶冶性情,营造宽松的德育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硬件上的环境,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和实践环境两种方式强化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情境创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营造温馨、轻松、融洽的氛围,使青少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环境中,要给青少年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积累新的社会经验,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得到强化。

(2)奖惩效应——强化良好行为。奖惩效应就是教育者使用奖惩的手段让学生的行为强化或弱化。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用到奖励和惩罚的手段,通过表扬、鼓励等奖励手段,让学生对自己能有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要合理、适度运用惩罚,让学生知道哪里做错,让不良行为得以纠正。

(3)蝴蝶效应——从小事出发。蝴蝶效应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让学生先从小事做起,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加强对学生行为引导的要求,避免引起青少年逆反的心理。如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度、能力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设置内容的难度。在德育行为教育中,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引导学生日常身边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当坏习惯有苗头的时候就要立刻进行干预,把坏习惯消灭在萌芽之中。

除了以上各种心理效应,心理效应还有很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个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运用一种或组合运用多种心理效应,转化青少年的思想和态度,调动起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充分发挥主观性、创造性、能动性,激发他们以主体需要为核心的内在系统和教育及环境的外在系统有机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幼儿能否在启蒙教育的这一重要阶段中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培养。同时,幼儿园的管理也代表着一所幼儿园整体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精神理念。可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对于新形势下幼儿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从多个角度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的“精、细、化”,为幼儿园的教育服务走上规范化、高效化提供有力保障。

[参 考 文 献 ]

[1] 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68.

[2] 屈陆,戴钢书.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基本特征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3):9-12.

[3] 刘丁鑫.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机制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81-83.

[4] 李原.墨菲定律:那些有趣有用的定律[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7:331.

[5] 王凯玲.思想政治教育中意志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9.02.006

[收稿日期 ]2018-09-30

[作者简介 ]何文颖(1985-),女,广东阳春人,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9)02-0025-04

[责任编辑 :陈学涛 ]

标签:;  ;  ;  ;  ;  

心理效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